2011年06月27日 01:18 来源:经济参考报
——记神华神东煤炭集团公司的共产党员们
这里是全世界最大的煤矿,年产量突破2亿吨;这里是资源回采率最高的煤矿,国内多数小煤窑煤炭回采率不足30%,这里却接近80%;这里也是最安全的煤矿,在国内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平均降至1时,这里仅为0.013,比美国还要低,但其全员工效则高达124吨/工,是美国平均水平的3倍。
这里是中国神华神东煤炭集团公司,人们由此把神东称为中国乃至世界煤炭行业的神话。那么,是谁创造了神东神话?中国神华副总裁、神东煤炭集团公司公司董事长翟桂武回答:“是神东人,特别是奋战在煤矿生产第一线的共产党人。”
建党90周年前夕,在神华集团公司新闻宣传部主任孟坚的陪同下,《经济参考报》记者走进神东矿区,采访了冯晓斌、武德宏、邵力、谷树伟等四名生产一线的共产党员。孟坚说,他们只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神东党员队伍的代表、是神华人的代表。
冯晓斌:中国当代矿工新形象
记者 景如月 李新民 鄂尔多斯报道
冯晓斌,神东大柳塔煤矿综采一队队长。
这是一个名牌大学的毕业生、80后年轻人。当他的同学纷纷涌进城市争当“白领”时,冯晓斌却选择煤矿做了矿工;当人们为80后贴上“叛逆”与“自私”的标签时,他却用自己7年如一日的井下工作展示着“责任”和“奉献”;当社会给煤矿工人烙上“黑脸白牙,朝不保夕”的印记时,他则以“有知识、懂技术、重安全”诠释出中国当代矿工的新形象。
选择无悔人生:不当“白领”当“黑领”
冯晓斌出生于甘肃天水一个贫困家庭。20岁那年,当他以优异成绩考进全国重点院校吉林大学时,一家人都对他寄予厚望。然而,2004年6月,即将大学毕业的冯晓斌却作出一个让全家人“失望”的选择:要去神东煤炭集团当矿工。
听到他的就业选择时,父亲在电话里急了:“你要下井挖煤,大学不就白上了嘛!知道家里供你上学多不容易吗?”同窗好友也不理解他的选择:“别人都争着进城市当‘白领’,你为什么要下煤矿当‘黑领’呀?”
“正因为父母培养我不易,我才慎重考虑作出这样的选择。”冯晓斌回答说,“我大学学的是电气工程和自动化,而这正是神华神东这样的现代化煤矿最需要的专业。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价值,不在于去什么地方干,关键看怎么干。我相信学有所用才能大有作为,我相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坚定的态度,朴实的语言,冯晓斌最终说服了父亲来到神东,被分配到大柳塔煤矿成为一名一线采煤工。
据了解,大柳塔煤矿是神东主力矿井,工作面全部使用世界最先进的电气化成套采煤设备。在这里,冯晓斌感觉到自己在大学所学的理论知识的不足,他迅速调整心态,虚心拜经验丰富的矿工为师,从抬水泵、接照明等累活琐事学起干起,并每天写学习笔记。渐渐地他对矿上的大型电器设备原理、线路图、部件结构和安装检修要领都了如指掌。如今只要设备出现故障,他趴在旁边一听便可找到症结。
“我为自己能够成为神东大柳塔煤矿一名矿工而自豪。”冯晓斌告诉记者,“大柳塔煤矿是神东煤炭集团所属的‘一矿两井’年产煤炭2000万吨的特大型现代化骨干矿井,浓缩了神东实现亿吨跨越的辉煌历程,并成为引领神华集团乃至中国煤炭工业的一面帅旗。”
“神东为有冯晓斌这样的大学生矿工而骄傲。”神东煤炭集团董事长翟桂武介绍说,自2004年7月大学毕业至今近7年间,冯晓斌始终扎根在矿井下,从大柳塔煤矿综采一队采煤工到连采五队技术员,从综采一队的机电队长再到综采一队队长,这期间他还光荣入党,并成长为综采队党支部书记;2010年他获得神东公司优秀区队干部,今年4月荣获首届全国煤炭工业“百名优秀青年矿工”称号。
矿井下的思考:“入党就意味着奉献”
2007年7月1日,是冯晓斌“终生难忘的日子”。这天,他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当晚,他一个人来到矿井下,重温入党誓词,思考着“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真正含义。
“如果说在革命战争时期,入党就意味着冲锋在前,甘愿为党和人民的利益付出牺牲;那么在国家建设时期,入党则意味着冲锋在前,甘愿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忘我奉献。”借着矿灯明亮的光芒,冯晓斌在笔记本上写下自己的思考。
“冲锋在前,忘我奉献。”很多人也许会把这句话当成口号,但冯晓斌真的做到了。记者在大柳塔煤矿矿井下采访时,工友们纷纷讲述了许多冯晓斌忘我奉献的故事。
那是2010年5月的一天,冯晓斌在22613工作面组织生产时,发现采空区气体中CO浓度出现异常,空气中氧气含量低于18%。他一面立即向矿领导汇报,一面让正在作业的队友全部撤离至运输机机尾通风口处,而他自己却和通风队的一位老工人进入危险区域检测设备,排查隐患。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理,最终避免了因CO浓度高而造成事故。综采一队检修班班长杨涛动情地说:“在困难和危险来临时,冯队长总是自己冲在最前面……”
最让工友们难忘的是发生在2010年8月的那次井下涌水。那天已至深夜,跟完8点班升井回家的冯晓斌刚刚钻进被窝,手机突然响起,调度值班室打来电话:大柳塔煤矿22101-1工作面上部采空区突发大面积涌水,导致生产中断。险情就是命令,冯晓斌一轱辘爬起来,抓上一件衣服奔向矿井。赶到井下,他第一个跳进齐腰深的水里组织现场抢险。地面上虽暑热难耐,矿井下却寒冷异常,工作服被冷水浸透,冻得浑身发抖,可他始终站在险情最前面,和工友们一起卸设备、下水泵、抬管子、铺电缆,从当天深夜11点一直干到第二天下午6点,水势才得到控制,冯晓斌此时感到手心火辣辣的痛,低头一看是一串红得发紫的血泡……
冯晓斌是个不善言谈的人,可当和记者聊起姚明、李娜、梅西等国内外体育名将时,他眼睛里闪着光彩。和大多数80后青年人一样,他也有自己的爱好,特别酷爱足球,可如今他已有几年时间不看球赛了。“为啥不看?没时间呗。”冯晓斌质朴地说,“现在有一点时间,就想回家多陪陪爱人和儿子,因为我欠他们太多了。”
在妻子付红琼的眼里,冯晓斌并非不懂浪漫,而是没时间浪漫。“他几乎从没有过节假日,天天都要下矿井。连每年的除夕之夜,都是在矿井下和工友们过的。”付红琼嗔怪地说,“2008年儿子出生那天,他匆匆忙忙跑到医院看了一眼,便又跑回矿区去了,月子里没顾上陪我一天。”
重塑矿工形象:“有知识、懂技术、重安全”
长期以来,许多人往往把煤炭称为“带血的乌金”,把矿工描绘成“除了牙齿,其余都黑的”甚至是“弯腰驼背、朝不保夕”的形象。
实际上,这一切都在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煤炭行业百万吨煤死亡率出现大幅度降低,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以神东为例,煤炭年产量突破2亿吨,百万吨死亡率仅为0.013,成为令中国乃至世界煤炭行业惊叹的奇迹。
分析创造奇迹的原因,神东煤炭集团董事长翟桂武认为,除了先进的生产设备以外,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是近年来一大批年轻大学生进入神东煤炭生产第一线,形成了一个“有知识、懂技术、重安全”的当代大学生矿工群体,而冯晓斌正是这一群体的杰出代表。
“没有安全生产,就谈不上经济效益。而80%的安全事故都是由纪律松懈、违章作业造成的。”冯晓斌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在这方面曾有过血的教训。那是2006年7月18日,当时我在大柳塔煤矿连采五队做机电技术员,由于一次违规作业,右手拇指被卷进破碎机的履带中,随着血光一闪,拇指指关节被扎断,只剩皮肉相连……”
这次经历,让冯晓斌对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有了更深的认识。在担任综采一队队长后,他特别注意组织员工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强化员工安全意识,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他还组织大家一起修订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奖罚办法,从绩效考核入手,推行精细化管理。他带领综采一队创下了累计生产原煤5000万吨,连续5年无伤亡的中国煤矿企业记录。
“在现代煤炭行业,特别是像神华神东这样全部使用最先进采煤设备的现代化煤炭企业,要保证安全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就必须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技术工艺,并不断推动技术创新。”这是冯晓斌常在班组会上反复强调的话,而他本人也是这样的技术骨干和创新典范。
据综采一队技术员郝俊信介绍,今年2月的一天,22103工作面井下线路供电电压突然升高,采煤机变频器不工作了,现场技术人员打开电控箱检查了半天仍无结果。有人只好提议请驻在企业的外国技术人员,冯晓斌没有同意,他自己一头钻进电控箱里查找原因,并很快查明是接触器出现了短路。他蹲在不到1平方米的电控箱里拆除部件,更换接触器,前后经过20多个小时的测试安装,终于排除了故障。
善学习肯钻研的冯晓斌如今已不仅是矿上电工技术专家,还是主运系统、排水系统和采煤设备等许多方面的技术“大拿”。在他的带领下,综采一队全队员工积极开展“五小”创新活动,累计完成各类改革创新30余项,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比如,他主持改进的“运输机机尾反水孔盖板液压手动升降装置”一项技术,每年就可为企业创造价值350多万元。
“如果说神东大柳塔煤矿是中国煤炭行业一面旗帜,冯晓斌则是一名优秀的旗手!”神东煤炭集团董事长翟桂武说,“这位80后大学生、年轻的共产党员,代表着中国当代煤矿工人的新形象。”
武德宏:从农民工到全国技术能手
记者 李新民 鄂尔多斯报道
武德宏是神东哈拉沟煤矿综采队队长。
1989年7月,19岁的武德宏以两分之差高考落榜,来神东矿区当上一名井下农民协议工。他凭借自己对采煤技术的刻苦钻研和勤奋学习的精神,不仅摘取神华集团技术比武综采机司机第一名的桂冠,还登上全国采煤技术能手大奖赛的颁奖台。这位农民工成长起来的“土专家”,如今已成为神东享受年薪的“明星技师”。
设备检修,洋专家伸出大拇指
作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神东被称为世界先进采煤技术装备的“博物馆”。这里不仅集中了国际一流的进口煤炭生产设备,还常年居住着设备制造厂派来的外方技术专家。
2002年7月的一天早上,时任大柳塔煤矿综采队检修班长的武德宏下井上班,赶到综采工作面时,发现采煤机静悄悄地躺在那里,外方技术专家正和几位技术人员紧张地忙碌着。原来,在前一天晚上采煤机就出了故障,外国专家忙活了一个通宵也没有弄清毛病出在什么地方。
“我可以试试吗?”武德宏用自学的英语走上前向老外提出请求。在外国专家惊疑的目光里,他伏下身子在设备前鼓捣起来,几分钟之后,便快做出判断:“应该是电磁阀装反了,导致油路不通,造成机器趴窝。”
按照武德宏的建议,外方工程师将电磁阀倒过来重新安装,开机一试,采煤机立刻隆隆正常运转起来。“了不起!武,真的了不起!”这位大鼻子洋专家对武德宏竖起大拇指。后来,这位叫泰瑞的洋专家还和武德宏成了朋友。
据了解,这些常年驻扎在神东的洋专家们,一方面负责对进口洋设备的检修,另一方面也肩负着监测设备运行参数、为其公司技术创新传递市场信息的任务。如今以武德宏为代表一批神东煤炭技术人才,通过自己的努力对洋设备的技术性能、结构和故障判断、处置烂熟于心,基本上把洋专家们“闲置”起来。
改革创新,挑战洋设备技术标准
武德宏还敢于对洋设备进行大胆技术创新,比如,他调任哈拉沟煤矿综采队提出的JOY采煤机截割头浮动密封和牵引块惰轮架技术改造方案,每年可为煤矿节约资金400余万元;他提出在运输机“TTT”加装冷却器的技术创新措施,从根本上破解了因设备内部易于结水垢而影响正常运行的难题……
这其中,最突出的一项技术创新当属综采工作面“三机零断链”。
所谓“三机”指的是综采工作面采煤机、装载机和运输机。按照外国设备制造商的技术标准,连接三机的运输链条的张力是50吨。可在实际运行中,一副链条输煤七八百万吨就会断裂报废。武德宏在生产实践中经观察研究发现,外商提供的运输链条张力数据偏大,由此造成链条疲劳拉伸和磨损超限,对溜槽和链轮也造成非正常性磨损。
他由此提出降低链条张力,经过反复试验确定新的基础数据:240米工作面的链条张力应控制在34-38吨,300米工作面张力控制在36-40吨。实践证明,链条张力降低后,输送煤炭达到4000万吨时链条仍然不断。
“武德宏的这项创新,在煤矿综采队运用后大大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创造了累计生产原煤4000万吨‘三机零断链’的世界纪录,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哈拉沟煤矿一位领导欣喜地说,“一副链条进口价格达480万元,‘三机零断链’还大大节约采购成本。”
今天,武德宏的一项项成功的技术创新,都在神东矿区全面推广。武德宏也由此被评为神东的“明星技师”,并享受年薪待遇。
编纂教材,力攀世界煤业高峰
“神东矿区有许多大学生,我们哈拉沟煤矿综采队70%都拥有大专以上学历。他们有厚实的书本知识,但实践操作技能相对不足。”武德宏告诉记者,“2007年,哈拉沟煤矿领导决定组织人员,编写一部实践性、理论性兼备而又好学易懂的速成性设备检修技术教材。”
矿领导由此成立专门教材编委会。武德宏,这位农民工成长起来的煤机专家被任命为这本技术教材的主要撰稿人。
武德宏很高兴把自己在设备维修技术方面摸索出的经验总结出来,无私地分享给工友们。他根据自己平时的工作技术记录,将综采设备的整个运行过程认真梳理,整理成管理经验材料;将采煤机司机、马蒂尔司机、刮板运输机司机、液压支架工等综采技术工种的岗位标准和注意事项系统归类整理,于是一部后来被命名为《现代化综采设备故障分析及检修工艺》的教材诞生了。
这部带有“中国神华”徽记的蔚蓝底色并配有壮观综采工作面装备封面的《现代化综采设备故障分析及检修工艺》印刷成书后,由于文图并茂、通俗易懂,能使综采技术及维修人员迅速掌握综采设备发生故障时的诊断方法及更换工艺,快速提高检修水平,受到广泛好评,当年即被授予煤矿科技创新特等奖。神东领导决定将其印发到公司各矿井、维修单位作为重要的技术培训教材。
在担任哈拉沟煤矿综采队队长后,武德宏向全队发出“做学习型矿工,当优秀采煤人”的倡议,他要求全体员工勤奋学习,扎实工作,争做“有理想、有知识、懂技术、敢创新”的新型煤矿工人。
邵力:22年没采过一粒“带血的煤”
记者 李新民 鄂尔多斯报道
邵力是神东布尔台矿综采三队队长。
22年,他只做了一件事——采煤;22年,他做好了这一件事——没采过一粒“带血的煤”。神东煤炭集团党委副书记张永智告诉记者:“邵力负责的生产采矿队,没有发生任何轻伤以上安全事故。他是神东安全生产的标兵,是神东人重视安全生产的代表。”
“作为矿工的儿子,我更懂得安全的意义”
“我的父亲曾在煤矿干了30年,在井下背过10年煤。作为矿工的儿子,我更懂得安全的意义。”这是邵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第一句话。据介绍,1989年,当邵力从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煤炭技校毕业并成为海渤湾矿务局平沟煤矿一名矿工时,父亲把他叫到面前说:“每个矿工身后都站着一个家庭,不要采一粒带血的煤。”
此后,从乌海到神东,在矿井下采煤22年,邵力时时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
“其实,初到神东时,我对安全生产也曾出现短暂的放松。”邵力说,“因为神东拥有世界最先进采煤设备和技术工艺,拥有世界最智能化的生产控制系统和安全监控系统。然而,一件与采煤无关的事提醒我,让我脑子里安全生产的弦再度绷紧。”
那是一个冰天雪地的日子,邵力走在回家的路上。一辆桑塔纳小心翼翼地开着,一辆奥迪则快速开过来,超越桑塔纳向前驰去。可不久之后,奥迪车翻倒在路沟里……
“再好的设备如果驾驭不好也会出事!”这是邵力得到的启示。他把自己的感悟不仅仅与身边的工友们分享,还写进自己的演讲稿子讲给全矿职工。
“安全生产无小事,不盯小事出大事”
神东布尔台煤矿因地质条件复杂,顶板不稳定,经常发生安全事故,虽未伤及员工,但给生产造成较大影响。邵力临危受命,担任布尔台矿综采三队队长,来到曾发生冒顶事故的42101井下工作面。
“安全生产无小事,不盯小事出大事。”这是邵力总结出来的安全采矿的“秘籍”。上任第一天,他就把自己的办公室搬到了380米深处的矿井下,“盯”在采煤工作面查找原因,研究对策,每天工作时间平均超过14个小时。经过两个月的观察和试验,一整套的可以有效解决冒顶漏顶的工作方案浮出水面。
首先,要想办法将支架的工作阻力提高到额定工作阻力的最大值,还可提高设备功效。其次,对原有支架操作规程进行完善和规范,提高支架动作的灵活性和可靠性,让支架能够提前快速到达支撑点,最大化发挥支架的支护能力,预防冒顶事故发生。
于是,布尔台煤矿42101工作面矿压超常带来的冒顶风险基本得到了解决,综采三队几十名矿工的生命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采煤生产得以顺利进行。
据了解,多年来,邵力不断探索采煤规律,解决数不清的井下难题,为煤炭生产提供了有力的安全保障。如今在神东,哪里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哪里就有邵力的身影。治水会战、机电会战、文明生产会战,邵力都冲在前面。他由此被大家称为专治各种煤矿安全风险的“矿山医生”。
“抓生产依靠科技,保安全需要创新”
邵力常说:“如果把责任意识视为煤矿安全的前提,那么科技创新则是安全的关键。”据介绍,邵力井下采煤22年,小创新、小改革总计达100多项,不仅保障了安全,还促进了生产。特别是他为解决冒顶事故创出来的“沿顶留底”回采工艺,大大提高了煤炭回采率,为神东累计创造价值上亿元。
众所周知,冒顶是采煤作业中最常见、也最难解决的安全问题之一。传统解决方式是在矿井巷道上下方留存一定的煤层。“为什么留存煤层还会冒顶?采下煤层是不是会更安全呢?”一串逆向思维的问号,让邵力提出了一个大胆想法:“削采煤层,沿顶留底。”经过一系列井下矿压数据监测和试验,邵力把自己的想法向上级领导作了汇报,并得到领导的大力支持。
“沿顶留底”回采方案实施后,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效。一方面,采用“沿顶留底”回采工艺,最大程度保留了采空区底层煤炭原始状态,煤炭自燃现象减少,一氧化碳浓度不及传统回采工艺的1/2,安全风险大大降低。另一方面则更为重要,就是使煤炭回采率大大提高,最大可提高到4.7个百分点。
神东公司迅速将“沿顶留底”回采工艺在地质条件相近的矿井工作面推广。仅以可开采储量为14.3亿吨的补连塔煤矿为例,就能够多采煤6720万吨,以目前煤炭市场价格计算,相当于多创造价值50多亿元。
谷树伟:世界最大采煤机“掌舵者”
记者 李新民 鄂尔多斯报道
谷树伟是神东补连塔煤矿综采一队队长。
“4米、5.5米、6.3米……”这是谷树伟在神东矿井下采煤工作面的采高。2010年1月,当他成为补连塔煤矿综采一队队长的时候,工作面采高达到“7.1米”。这是全球所有煤矿绝无仅有的高度,32岁的谷树伟由此成为世界上最大采煤机的年轻“掌舵者”。
据了解,这个采高达7.1米的采煤机,机身长为19.926米,宽为1.931米,高为3.750米,滚筒直径为3.45米,装机功率为2590千瓦,是目前世界上机身最大、采高最大、装机功率最大的采煤机。
“这个大家伙非常厉害。”谷树伟指着采煤机自豪地说,“它每分钟就能生产原煤40余吨。2500万吨级的特大型矿井一个班只需7名生产工人,综采队全员45人、全矿500人,一年就能生产煤炭2555万吨,全员工效160吨,是美国最高工效的2倍半。”
据了解,在谷树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7米大采高工作面综采队队长时,矿领导提醒他说:“这个庞然大物可不好驾驭,是外国煤机制造商专门为咱神东订制的,技术要求高,操作难度大,你得想好再接。”
其实,矿领导了解谷树伟,他从不会当逃兵。当年大学毕业时,他的父母听说他要下井当矿工曾坚决反对。特别是母亲甚至放出狠话:“回家种地,也不能当‘煤黑子’。”但谷树伟最终说服了老人。当初与谷树伟一起签约神东的两个大学同窗,干了不到一年便先后离开了。一位托关系要到长春工作的同学临走时好心地告诉他,等自己在城里打开一片天地,一定会接他过去。谷树伟却以一句“我喜欢矿井下面的工作”拒绝了老同学的好意。
如今面对世界上最大采煤机,确实是个挑战,但更是机遇。谷树伟拍着胸脯说:“咱是党员,有信心干好!”
不过,工作干得好不好,需要用业绩证明。2010年1月,谷树伟在接手22303工作面7米大采高的管理工作后,吃住在矿上,天天跟班。他按照每位员工的安全生产技能,科学布局岗位工,现场强化操作技术工艺,做到了“人岗匹配合理、人机布局优化”。
2010年4月的一天,在采煤工作面机尾段通过集中煤柱区时,由于矿压升高,回风顺槽压力持续增大,导致了回风顺槽的正帮、副帮和鼓帮严重片帮,顶板下沉,超前支架被塌落下来堆积成山的煤块儿埋没,严重威胁到了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谷树伟3天3夜坚守在生产第一线,把安全的工作让给工友,把危险的工作留给自己,亲自去前沿阵地操作安装超前支架……
如今,7米大采高工作面已经正常运行了一年多,综采队也从未发生过一起伤害事故,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创造了中国企业“煤炭生产单产单面一个综采队年产、月产、日产世界第一”的新纪录,谱写了神东在世界煤炭史上的传奇。
谷树伟先后被补连塔煤矿评为“优秀机电管理人员”、“优秀党员”;被神东煤炭集团公司评为“四优党员”、“优秀区队长”;今年5月,他又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评为“全国百名优秀青年矿工”。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