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29日 20:38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陕西转型“重槌”擂响升级大鼓
本报记者 姜建生报道
陕西,这个有着十三朝古都痕迹、孕育过中国革命、曾经率先吹响“西部大开发”第一声号角的西部省份,如今在自我发展的道路上面临着新界点。
在上一个五年计划中,陕西的发展之鼓可以说擂得人欢欣鼓舞:在2010年“十一五”收官之年,全省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大关,达10021.53亿元,增长14.5%,经济增速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GDP的快速增长并不能掩盖发展道路上存在的问题,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陕西经济在“十二五”期间能否继续有所突破的关键,新的征程尚需转型,重槌擂新鼓。
找到转型平衡点
“陕西发展出现了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我们以投资拉动为主的发展路子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形成了对撞,国家宏观调控成为陕西发展的一个瓶颈。这是需要认真考虑的战略性问题。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继续积极争取投资,或者将这种投资拉动的模式推下去;另一方面也要逐步考虑转方向的问题。要转变发展思路,破解长期存在的一些潜在矛盾。”陕西省政府参事曹钢说。
在2011年一季度的经济数据发布之后,我们发现,与2010年一季度18.2%的增速比起来,陕西的13.6%增长速度虽然仍然不低,但已经显示出一种调整的趋向。“慢,对陕西省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肯定会有,但也并不一定就是坏事。”在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成荣看来,2011年第二产业相比2010年产生9.1%的降幅,说明调整产业结构的效应已经有所体现,适度地放缓高能耗产业,给第三产业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应该是今后产业调整的一个方向。
“十二五”期间,陕西面临难得的战略机遇期,陕西经济应该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创新发展,争取“十二五”期间迈上新的历史台阶,进入中等发达省份行列。
日前,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蒋跃针对陕西省当前工业形势和“十二五”发展思路作报告时表示,“十二五”期间,陕西将完成工业投资2.5万亿元,着力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和生物医药7大新兴产业。报告指出,当前陕西工业已经走出金融危机影响,进入平稳较快的发展时期,预计今年陕西全省工业增速可达到16%以上,工业增加值将突破5000亿元。
寻求内生动力源
由于陕西的区位劣势,出口的贡献份额极小,陕西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消费和投资“双引擎”动力。2005—2009年陕西经济保持稳定且较快于全国的发展速度,5年地区GDP平均增长速度为14.68%,居于全国第三位。但陕西地区生产总值中投资率占66.7%,投资是拉动陕西经济的主要力量,尤其是近年来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对陕西经济的贡献巨大。而陕西消费率为47.7%,对经济的拉动偏低,与全国相比更是处于较低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占地区GDP的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4个百分点。最终消费支出中,居民消费占68.3%,政府消费占31.7%,而居民消费中,城镇居民消费占74%,农村居民消费仅占26%。可见,促进消费需求增长,尤其是增加农民的消费需求是陕西经济持续稳定较快增长的内生动力。
而要使消费和投资真正成为陕西经济发展内生的强劲动力,其来源于产业结构调整。
2009年陕西三大产业占地区GDP的比重分别为9.7%、51.9%和38.5%,对第一产业的依赖过高,耕作方式二元化;严重依赖第二产业,且对能源等重工业依赖严重,缺乏高端制造业,处于产业价值链低端;第三产业相对落后,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比重很低。
陕西省社科院研究员杨明丽认为,过去陕西的经济结构是以能源重化工产业为主导,产业结构偏重。需要从产业结构调整做起,对已有的能源重化工产业要延伸其产业链,增加附加值,积极采用节能技术降低单位GDP中的碳排放值。更要积极扶持其他产业,尤其是节能减排产业的发展。重视发展等轻资产、低排放的“无烟产业”,如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信息软件产业服务外包及其他现代服务业,以此类产业吸纳就业人口,推动经济增长。
先行瞄准突破口
在谈到陕西经济发展,青年作家胡野秋认为,陕西的经济发展应该是西部经济的一个缩影,更是未来西部经济的战略发动机之一。比如,构建关中——天水经济区,实现西三角经济腾飞。这一经济区定位是西部及北方内陆地区的“开放开发龙头地区”,打造成以高科技为先导的先进制造业集中地,以旅游、物流、金融、文化为主的现代服务业集中地,以现代科教为支撑的创新型地区,领先的城镇化和城乡协调发展地区,综合型经济核心区,全国综合改革实验示范区。
同时,提速经济要道路先行。胡野秋说,近期,陕西省交通厅全面开放高速公路招商。借助民间资本构建快速通道,采用BOT形式既解决了政府资金短缺的问题,又能使陕西公路交通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在产业突破上,胡野秋认为,发展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是可行的。比如陕南多为深山区,有广阔的旅游资源,但在开发时要注意保护自然环境,要有度开发,保护好南水北调水资源区的综合治理。建议陕南地区矿产资源禁止开发,打造真正意义上的绿色环保生态旅游,使大秦岭南坡成为又一新兴的绿色经济带。
留住人才、使用人才才是发展硬道理。胡野秋告诉记者,陕西省有众多高校,可以说是西部人才最富裕的地区之一,但遗憾的是,“孔雀东南飞”的现象长期存在,究其原因:一是人才制度有待于改观,要从根本上留得住,养得起,使人才充分发挥其自身价值。二是制度要有创新,比方说户籍问题,二元制户籍仍然是留住人才的瓶颈。三是政府职能部门要真正向服务型转变。只有留住“孔雀”,发展才能有长久持续的竞争力。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