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养马岛退堤还海启示录 为人工岛建设敲警钟

2011年06月30日 23:33 来源:经济导报

  经济导报记者 孙秀红 烟台报道

   一边是人工岛建设轰轰烈烈,一边是退堤还海悄然进行,近日经济导报记者在胶东半岛采访时看到,在向海洋要土地会否破坏海洋环境的讨论与争议中,3000余公里海岸线上正演绎着截然不同的选择和利益考量。

   “拆除工作基本结束,打开这个千米缺口,养马岛海区就与周围海域连成一片了。”6月24日,冒雨操纵挖掘机的一位工人告诉导报记者,这座“横亘”海上30年的长堤曾经是进出养马岛的惟一公路,但现在车辆通行要走跨海大桥。

   根据烟台市牟平区政府的规划,退堤还海后,养马岛将还原海岸沙滩的自然海岛风貌,打造高端游轮生态海岛游。

   与牟平一样,烟台的长岛县因为海堤产生淤泥破坏海洋生态也正在实施退堤还海工程,恢复原有海洋生态。

   “一边在建设,另一边在拆除,科学用海保护好海洋资源比解决眼下土地紧张更重要,决不能走今天疯狂填海、明天高价还海的低效之路。”对目前的人工岛建设热,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工程系教授王树青建议要冷思考,要在保护好环境的前提下科学用海。

  退堤:恢复海洋自然风貌

   正在拆除中的养马岛十里长堤建于上世纪80年代。据了解,当时因经济建设和生产开发的需要,牟平建成“十里长堤”将海水拦住,之后当地渔民纷纷在堤内侧构建养殖场。

   据了解,此前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就开始尝试填海造田。而世界上现代工业发达的沿海国家,滨海一带人口密集、城市拥挤,使得进一步发展和建设新企业及公用设施受到很大限制,原有城市本身的居住、交通、噪声、水与空气污染等问题也很难解决。因此,人工岛建设兴起。王树青说,人工岛是利用海洋空间的方式之一,也是一种新兴的海洋工程。

   日本建造的现代人工岛最多,规模也最大,如神户人工岛海港和新大村海上飞机场。美国、荷兰等国也很重视发展人工岛。中国香港国际机场建在赤鱲角人工岛上,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部分也建于人工岛上。

   至于养马岛填海建堤规划论证的具体情况,由于时间久远,现在已经没人能说清。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当时国内外均有填海造田先例的情况下,建设“十里长堤”也是可行的方案。

   但30年后,对海域生态人为改变的后果显现出来,“海风大作时,漫天尘沙,走在路上根本睁不开眼。”紧靠“十里长堤”的安德利度假村的服务员告诉导报记者。而在牟平区的滨海开发总体战略中,退堤还海是因为受长堤影响,养马岛附近海域的淤泥逐年增加,彻底改变了原来海域的属性,对海域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养马岛的自然风貌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拆堤之后的工作是清理附近海底深约1.8米的淤泥。

   按照规划,退堤还海后,养马岛将还原其海岸沙滩的真正海岛面貌,整个养马岛前海地块将形成“一岛一带两湾三区”的海岛旅游空间形态。同时,利用原有虾池机理,改造出一条宛如威尼斯大运河形态的贯穿整个地块的运河,届时一条黄金水道将养马岛前海贯通起来,养马岛将藉此发展游轮游艇环岛游。

   而长岛县的退堤还海在去年夏天就开始酝酿。去年7月,长岛县组织项目组在进行了实地调查并走访有关部门、咨询相关专家后,完成了《南长山岛长山尾海域地质遗迹周边环境整治示范工程》,让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组织的专家评审。

   据悉,上述项目内容为拆除长山尾周边岸线育保苗厂房及岸边圈养池,进行平整,退堤还海,恢复长山尾海洋地质遗迹岸线原有的自然风貌和生态景观,以改善海岸带生态环境、顺应自然规律,为鱼贝类提供栖息、安居的环境,项目总投资近3000万元。

  人工岛会否先建后弃

   导报记者发现,其实不止胶东沿海部分县市在退堤还海,在今年的广东省“两会”上,就有代表建议,稳步实施退堤还海、退养还滩工程,而大连、唐山等地的内海清淤和退堤还海项目也在悄然进行。

   不过与此同时,各地的人工岛建设热情不减。在广东之后,海南成为这两年人工岛建设最快最多的省份,山东沿海的人工岛建设也如火如荼。在日趋严厉的土地政策下,填海造田成为许多地方政府的新选择。

   “人工岛建设本身没问题,人工岛的技术非常先进,项目也都经过了多次论证。”日前,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副厅长宋继宝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不科学的填海造地,会对环境产生破坏。但是科学的填海造地,对环境产生的破坏是可控的,甚至有利于海洋环境的改善。以目前建设中的龙口人工岛群为例,各个岛之间建设了4条生态水道,岛与岛之间、岛与陆之间通过15座桥梁相连,这样的设计不仅不会影响海洋环境,还会有利于海洋环境的改善。

   不过,各种担忧和争议从未停止。“养马岛先填海后挖开就是教训,现在人工造岛,说不定30年后也得再挖掉。”在养马岛“十里长堤”附近,一位村民说。

   “对海洋环境肯定有影响。”王树青认为。而在一些专家看来,在国外,填海区通常经历30年左右,经过海水冲刷和地表充分沉积才可大规模建设。近年来随着国内房价节节攀升和工业用地减少,导致有的填海区完工不足10年就进行房地产开发,土地根基不稳,地表或缓慢沉降。

   虽然目前尚难评判人工岛是否对海洋环境造成破坏的各种分析和预测,但广东代表的陈言却发人深省:(目前广东海湾)陆源污染严重,对海湾环境造成较大影响;简单而粗放的围填海布局,严重影响海湾生态系统支持功能;海洋生物资源严重过度利用,资源补充能力严重衰退,海湾生态系统出现不良的演化趋势;海洋灾害频发。为此,代表们建议,在各个海湾开展海洋环境现状、各类海洋污染源的调查;合理规划各海域内水产养殖布局,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退堤还海、退养还滩工程,进行岸线修复性建设;开展海域环境综合整治,推动小渔港、码头区域环境整治。

   “沿海地区土地有限,向海洋要地是必然选择。”王树青坦言,如何协调控制过度开发海洋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是一对矛盾,因此在科学合理用海上,当务之急是建立一套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这样既能适当满足建设用地的需要,又能保护海洋生态。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