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双星新材成国内聚酯薄膜新霸主 产能爆发式增长

2011年06月30日 23:32 来源:经济导报

   经济导报记者 石宪亮

   江苏双星彩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双星新材,股票代码:002585)是集生产科研、包装材料加工、进出口贸易为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聚酯薄膜的生产能力高达12.8万吨/年,产能位居国内第二位;镀铝膜的产能为1.5万吨/年,位居国内第一位。伴随着双星新材成功上市,公司不仅加快了新型功能性聚酯薄膜项目建设步伐,而且已大力切入太阳能电池封装材料基材和功能性膜级切片等特种聚酯薄膜细分领域,标志着这家中国聚酯薄膜行业龙头企业正开始其新的战略布局,立足于在国内构建其独特的高端差异化竞争优势,同时迈向了国际化的进程。

  超募项目效益可观

   近日,公司发布公告,拟使用全部超募资金20.45亿元用于投资建设年产5万吨太阳能电池封装材料基材项目和年产12万吨新型功能性聚酯薄膜及18万吨功能性膜级切片项目。上述项目总投资额22.47亿元,不足部分公司将通过自筹等方式解决。太阳能电池封装材料基材项目总投资额度为6.6亿元,主要建设内容为生产线厂房的土建工程及相关生产设备的购买、安装、调试等。项目实施后,公司生产的聚酯薄膜产品将覆盖电子、电气绝缘材料、LCD、太阳能电池等应用领域高端特种聚酯薄膜,预计完全达产后,年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05341.88万元,净利润10930.53万元;新型功能性聚酯薄膜及膜级切片项目,总投资额度为15.89亿元,项目建成后,将扩大公司的功能性聚酯薄膜的生产能力,预计完全达产后,年可实现年销售收入347008.55万元,净利润25476.8万元。综上所述,两项目达产后,公司每年可增加销售收入逾45亿元,增加净利3.64亿元。

   公司投资建设的年产5万吨太阳能电池封装材料基材项目在引进先进设备的同时,注重生产产品的差异化,以技术创新为动力,突破关键技术,生产高附加值的特种功能性薄膜,以满足国内市场对特种功能性聚酯薄膜的需求,提升公司在聚酯薄膜行业的核心竞争水平。项目实施后,公司生产的聚酯薄膜产品将覆盖电子、电气绝缘材料、LCD、太阳能电池等应用领域高端特种聚酯薄膜,将继续成为国内同类型企业的标杆性企业。

   年产12万吨新型功能性聚酯薄膜及18万吨功能性膜级切片项目建设则是为了提升双星新材技术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缩小国际差距的需要。在国内电工聚酯薄膜市场上,国外企业占据技术领先地位,国内薄膜生产企业受制于设备和自身研发能力的不足,在低收缩、微变形、高尺寸稳定性、高热稳定性、高阻隔和高阻燃超薄等新型功能性电工聚酯薄膜方面,尚未掌握其核心技术。公司通过产学研合作,强化企业自身研发能力,为项目实施奠定了技术基础。公司通过引进先进设备,结合自身技术研发能力,开发新型功能性聚酯薄膜产品,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缩小国际差距。项目建成后,将有力地扩大公司的功能性聚酯薄膜的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公司的竞争力和话语权。

   公司超募项目投产后,双星新材将成为国际聚酯薄膜龙头企业,国内差异化产品领军企业,而公司的大部分原料可以自给自足,增加了盈利能力和竞争力。未来,公司将保持公司在国内聚酯薄膜市场领先的规模和技术优势,持续加大投入、积极创新,开拓聚酯薄膜新的应用领域,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进一步扩大主导产品聚酯薄膜的生产和销售规模,提升公司规模效益,提高新型功能性聚酯薄膜等高附加值产品的销售收入,并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力争将公司建设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聚酯薄膜生产企业。

   据公司《招股说明书》介绍,公司募投项目将用于投资“年产30,000吨新型功能性聚酯薄膜项目”。拟投资引进两条新型功能性聚酯薄膜生产线,生产的产品主要为环保型热收缩聚酯薄膜,每条生产线的生产能力为年产8μm~75μm新型功能性聚酯薄膜1.5万吨,合计产能为3万吨/年。募投项目完成后,公司将成为中国聚酯薄膜产能最大、设备最先进的生产企业。随着公司聚酯薄膜产能的不断扩大,公司的行业地位和定价话语权不断提升,双星新材将由聚酯薄膜行业的追随者,跻身为行业的领导者行列,产能规模的领先,为公司抢占市场份额、确立行业霸主地位奠定了坚实基础。

  太阳能背板膜潜力巨大

   经过多年专注发展,双星已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多渠道立体式的销售服务模式,公司产品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良好销售态势,产能利用率及产销率均超过了95%,目前公司各条生产线均为满负荷生产。但受资金规模制约,现已面临严重的产能发展瓶颈,因此上市后迅速提升产能的需求非常迫切。伴随着环保型热收缩聚酯薄膜项目投产,公司产能不足的问题将得到有效缓解,同时极大地丰富了公司产品系列,也使公司将有更多的资金和精力来进行新技术和新生产工艺的研发,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内在竞争力。而原料项目投产后,公司大部分原料将实现自给自足,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从而确保公司在国内聚酯薄膜行业龙头企业地位。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和消费者需求水平的提高,聚酯薄膜市场结构和消费形态也正在发生深刻的转变,各个行业的用户对塑料包装薄膜的材料选取、复合和印刷工艺中的溶剂残留控制都提出了严格的标准。因此,塑料包装材料正向高性能、多功能、易降解等方向发展,特种功能性薄膜必将成为塑料薄膜行业发展的趋势。目前我国每年需从国外进口10万吨左右特种聚脂薄膜,这些薄膜广泛应用于液晶显示、太阳能、电子、汽车贴膜等领域,价格昂贵,有的高达20多万元/吨。其中太阳能背板膜作为重要的太阳电池组件封装材料特种聚脂薄膜,技术门槛要求相当高,时至今日其国产化程度仍极低。

   现在国内太阳电池组件生产商所采用的太阳能背板膜大多为国外进口产品,价格较高且供货期不能保证。因此,从降低太阳电池组件单位发电功率的制造成本角度来讲,太阳能背板膜国产化是中国光伏企业的必然选择。保守预计到2015年使用量将超过3亿平方米,折算成重量超过10万吨,成为聚酯薄膜应用领域中巨大的增长点。作为高附加值的特种功能性聚酯薄膜产品,太阳能已成为未来特种功能性聚酯薄膜开发生产的热点。凭借多年聚酯薄膜行业经验和技术研发经历,双星管理层依靠对市场敏锐的洞察力在业内率先大举进入该领域,从而占据产业制高点,打破国际巨头垄断,标志着公司未来不仅将保持明显的成本和规模优势,而且开始由单一的规模化向差异化战略转型,生产的聚酯薄膜产品将覆盖电子、电气绝缘材料、LCD、太阳能电池等应用领域高端特种聚酯薄膜,成为国内差异化产品领军企业,引领行业潮流。

  国际化战略成效显著

   上市以后,双星将继续完善实施“三大市场”营销战略,品牌市场、专业市场和国际市场。特别是公司对国际市场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视,未来将更多地参与国际竞争,这也是公司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值得关注的是,2010年双星新材产品出口呈现出明显增长的趋势,出口收入占比已达到28.91%,标志着双星营销体系国际化战略得到极大的发展,正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未来双星将加大走出去的力度,积极走访客户、参加各种国际大型行业会议,并计划组织各大客户来公司进行参观考察,建立双星在国际市场上的良好信誉。凭借我国产业政策对特种聚酯薄膜行业大力扶持和独特的区域优势,双星在与国际聚酯薄膜的生产企业竞争中占据先机。

   双星新材本次战略转型将立足保持公司在国内聚酯薄膜市场领先的规模和技术优势,而且不断加大投入、积极创新,开拓聚酯薄膜新的应用领域,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我们期待双星新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开拓创新为动力,以技术领先为目标,一步一个脚印,披荆斩棘,通过几大募投项目实施,成为国际聚酯薄膜龙头企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惊喜,同时肩负更大的社会责任,为中国创新作出更大的贡献。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