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加息而非提准

2011年07月01日 10:23 来源:财新网

  让存款利率从虚拟的上浮变为实际的价格正常化,改变扭曲的资金配置;长远考虑,则应实质推进利率市场化的下一步

  【财新网】(见习记者 李雨谦)货币市场利率高企、银行大规模揽储、中小企业四处求贷……市场资金面的短缺已在实体经济凸显。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在抑制通胀、管理流动性的过程中,副作用愈益暴露。笔者认为,价格问题终究要以价格手段应对,加息而非提准,是当前兼顾抗通胀及实体经济需求的最优策。

  此轮紧缩政策已连续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大型银行存款准备金率高达21.5%,创历史新高,中小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也达19.5%。尽管从理论上讲,提高准备金率并没有上限,但考虑到监管部门对银行机构75%的贷存比要求,这说明提准的空间实际已所剩无几。

  提准及四次加息,已经形成资金面部分时期的紧张。本周,一年期央票利率再次上升近10个基点,达到3.4982%,这已是一年期央票连续两周利率上行。而目前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3.25%,一年期央票利率比一年定存高了将近25个基点。市场利率已经隐含了一次加息。

  让人担心的是,当前中小银行超额准备金率已近枯竭,资金可获得性先天没有优势的中小企业,其融资成本早已高于基准利率。此外,已有学者提醒,银行揽储压力下,正出现存款向理财产品转移及委托贷款放量这“双重表外化”趋向,宏观紧缩效果遭到削弱。

  目前,居民储蓄存款的负利率状已持续一年多,且程度加深,而各界对CPI通胀是否会在年中见顶仍存争议。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相关负责人此前承认,6月CPI将高于5月;部分机构预期7月CPI将会在6%以上。

  此时,相比于提准,利率手段更是恰当之举。

  较长时间的负利率状态,其结果是居民财产收益从中低阶层向具有贷款能力的中高阶层转移,消费能力受到侵蚀,而资金从银行向其它金融领域或资产市场转移,既可能弱化货币紧缩成效,又可能导致资产价格的居高不下。

  让存款利率从虚拟的上浮变为实际的价格正常化,改变扭曲的资金配置,是为今日之策,而长远考虑,则应实质推进利率市场化的下一步。■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