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惩罚的忌讳

2011年07月01日 18:32 来源:《理财周刊》

  我们现在表现不太好,是过去别人对我们太好;我们要想未来变得更好,就不要奢求别人对我们太好。

  文/姜岚昕

  奖惩是执行中最有力的杠杆,是最锋利的双刃剑。奖励可以引发更多的类似的重复的更大的贡献;惩罚可以避免更多的类似的重复的更大的错误。所以,奖励要有巨大的诱惑力,惩罚要有巨大的冲击力。

  为什么惩罚得不到应有的效果?为什么员工没有取得成果,你也不去惩罚?为什么惩罚经常出现适得其反的结果?

  惩罚不是你随便想怎么做就能达到效果的,如果没有做好,很可能引发事倍功半的后果,所以,我们在对员工实行惩罚的时候,一定要避免以下情况:

   (1)心太软

  惩罚为什么不能心软?为什么要狠一点?因为“狠”是避免他错得更远。我常跟同仁讲为什么我们现在不太好?那是因为过去我们的家人、朋友护着我们,让我们没有成长;是因为过去的企业对我们太放松,没有成绩还能拿到报酬,让我们没有提升的能力;是因为我们周围的人对我们太温暖,让我们失去了过冬的能力;是因为外界对我们太好,丧失了在困难中、挑战中、磨难中有更大的成长。所以今天我对你们够狠够严,外界才会对你们很赞赏。

   (2)没有依据

  为什么没有惩罚?可能你们以前没有这样的先例,好像制度中没有说。这就是没有依据。针对这样的问题怎么办?一是要轻罚重教;二是自罚;三是领导者站出来罚;四是立刻讨论怎么办。

   (3)不适应

  有人为什么不愿意接受惩罚呢?比如说在我的总裁班课程上,那些学员平常在企业里都是当老总的,课程上罚你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做俯卧撑,你受不了;让你在地上爬,你受不了。然而,不舒服、不适应却是改变的开始。

  怎么样让自己改变呢?就从你不舒服、不适应的地方开始,不舒服不适应说明你正在改变。如果你都同原来一样舒服,同原来一样的适应,那还叫执行吗?还叫惩罚吗?惩罚就是专门让人痛苦的,而痛苦才能避免更大的损失。

  (4)钉子户

  有两个解决方案,要么你钉进去(融入),要么拔出来(开除)。

  钉进去是融入。世华精神表彰中有一个重要的奖项——“最具融入奖”,为什么要给同仁颁这个奖呢?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人在社会上干了很多年,有很多杂念,他在社会中已经有了自己成型的文化主张,到了世华之后我们要修炼他。他接受了这些修炼,就融入进来了。为了放大让更多人融入这个公司、这份事业,我们专门给他们进行了精神表彰。如果解决不了,就开除。

   (5)有功劳

  为什么员工犯了错误还不惩罚?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有功劳”。很多人觉得自己有功劳,如果有功劳都可以犯错不惩罚,你无形中就是暗示更多有功劳的人犯错,而且还不用承担责任。有功和惩罚是两个概念,两码事。没有“将功补过”,只有赏罚分明。功过不能混为一谈,也不能冲抵处理。

  真正意义上的惩罚本身并不具有排他性,作为一种企业文化的补充和完善,“自罚承诺”更为“惩罚”赋予了人性化的底色,它是对个体的充分尊重。惩罚与奖励共同形成了执行文化的两翼。

  查阅《理财周刊》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第一理财网(www.Amoney.com.cn).如需转载请与第一理财网021-64829031联系,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