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储能产业化技术拐点临近

2011年07月01日 19:57 来源:中国联合商报

  ■CUBN记者 刘杰 北京报道

  中国储能产业化进程比较慢,现在还没有进入大规模应用的阶段,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永伟在中国储能网主办的“首届中国储能产业发展国际峰会”上对《中国联合商报》表示,“未来五年全球储能产业的市场可以达到数百亿元。”

  储能定位

  作为国际资本投资新能源的一个新宠,储能大规模市场化尚待时日,但储能产业的市场潜力为各界所看好,据市场研究机构SBI的能源报告显示,全球公用事业的储能市场规模每年增长15.8%,到2015年将超过100亿美元。

  中国电科院超导电力研究所所长来小康对《中国联合商报》表示,储能产业的市场潜力巨大,投资储能产业首先需要明确储能产业的市场定位。当前发展新能源,将新能源所发的电力与电网连接,由于可再生能源是按自然发电,发电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的问题,特别是极端天气的发生,这是传统电网无法面对的;其次发展电动汽车产业需要运用储能技术,电网供电的模式需要从即发即用向部分储能转变。储能的定位就是功率传输到电量传输的转变,从输电网到能源网转变的一种前沿技术。

  张永伟表示,现在发展储能需要经历技术手段和产业定位的转变,如果把储能仅仅当做一种技术手段,就需要在需求侧,特别是电网这一侧有一个转变;如果把储能作为一个产业来定位,这就需要进行投资,考虑储能的市场投入和产出,才能有利润回报。

  在新能源发电中配套大规模高效储能装置,可以解决新能源发电与客户用电的时差矛盾及间歇式可再生能源发电直接并网对传统电网的冲击,调节电能品质。储能技术在离网的太阳能、风能、电动汽车等新能源发电应用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当前发展新能源的市场成本较高,如果加上较高的储能成本,计算储能的市场收益是没有利润可言的,与风电、太阳能不同,储能领域的竞争从一开始就集中在技术层面。突破储能技术将是储能产业化应用的瓶颈。

  大规模储能应用需要确定储能的应用模式,张永伟认为,储能主要是有以下几种应用:用户侧基于峰谷价差的储能应用,进行相应的体制创新;新能源接入侧的储能应用;电网调峰调频能力改善的储能应用;分散式中小规模的储能应用;移动式应用。其中基于峰谷价差的储能应用当前市场最大。

  储能市场化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对《中国联合商报》表示,当前储能产业发展主要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储能系统的重量问题;一个是储能的价格。这两个问题解决了,储能产业化发展就指日可待。在储能材料和储能产品方面,我国和国际上还有很大的差距,目前的储能技术还不足以支撑电动汽车的大规模发展。需要认真做好技术研发。同时要解决储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问题。

  在推动储能应用方面,张永伟认为,储能的应用首先应该鼓励多元的技术示范与验证,国家应该加快部署国家级综合性示范项目,鼓励地方和企业层面的示范项目。其次建立一个峰谷电价机制,把国内的峰谷电价机制常态化。峰谷价差较小的机制转变为更加合理的价值,峰谷电价机制将有可能拉动储能的快速应用。当峰谷价差超过0.8元,储能的大规模应用就比较容易推广起来。

  以前国家为了推动风电和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建立了可再生能源基金进行补贴,国家推动储能产业发展也可以制定一个储能电价机制,并给予相关补贴。

  对于储能产业化,还需要建立一个储能约束机制,严格对新能源强制性储能配比要求,确定多大规模的新能源装机容量需要强制性实行储能配比,特别是要确定对电网公司的强制性储能配比要求,现在我们需要实施储能产品的强制性认证制度,加快制定储能行业的各项标准,坚持“先标准,后制造”的发展机制。

  来小康认为,储能技术有四项指标,即技术、经济、安全、规模四个指标,未来十年内,储能技术将出现一个大规模应用的拐点,未来十年肯定有一种新技术产品的造价和循环次数都可以达到这个指标。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