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泥潭中的世界经济

2011年07月03日 23:51 来源:投资者报

  《经济学人》专稿

  164

  2011-7-4

  世界大型的金融中心已经迎来了夏天,但他们心中的太阳却迟迟没有出现。

  股票市场在悲观的经济预期中连续下跌了数周,全球范围内的工厂生产放缓,消费者更是勒紧了裤腰带。首当其冲的美国,从房地产价格到就业率的数据全线疲软。唯一令人感到安慰的只有最近的美国零售业和中国工业生产的数据。

  全球经济复苏始于两年前,而现在,全球经济增长幅度却处于这一过程中的最低点。如今的疲软到底是经济复苏路上的一个小小插曲,还是全球经济复苏的原动力已经懈怠?

  刺激政策正在撤兵

  经济增长放缓应该只是一个小小插曲,丝毫无碍长期发展。

  首先,日本海啸似乎是个当头炮,日本GDP随之栽了跟头,供应链受到重伤,并波及到4月全球工业产出。一系列经济数据呈现病态之际,也出现了一些预示反弹的可喜变化。比如美国汽车制造商的夏季生产计划,至少能在国家GDP的年末数字中贡献1个百分点。

  其次,需求下降乃年初石油价格高企所致,更多的银子从石油进口国流向石油产出国。尤其是在美国这个石油消耗大国,更高的燃料价格锤击着消费者的信心。

  不单如此,阿拉伯世界的动荡也使油价上扬的可能性更高。幸运的是,油价上涨已经预警,且动力正在削弱。尽管美国平均汽油价格已较年初上浮21%,但已经出现了回落迹象,一旦消费者信心增强,刺激他们的钱包并非没有可能。

  第三,为抑制通货膨胀的高企,许多新兴经济体将紧缩的货币政策作为挡箭牌。今年5月,中国CPI攀升至5.5%,印度批发价格上涨9.1%。从某种程度上说,经济增长放缓并非不利,至少说明各国央行正在起兵作战,而且俘虏了不少敌人。即便是对经济硬着陆最为担心的中国,也没有丝毫的迹象表明政府的行动过于激进。

  以上这些都不是需要忧心的地方,实际上,最大风险是紧缩战略进行过半,就打道回府。在当前极为宽松的货币环境下,政府决心的动摇无疑会带来通胀的高企和经济的萎靡。

  或许,大部分新兴市场需要一个插曲来调节经济增长的速度,而这正好是任何一个发达国家都不愿沾上边的活。发达国家在经济恢复中疲软且动荡,更在其资产负债表中显露无遗。货币刺激政策没有了,大西洋两岸倒是冒出了高风险的外交冒险政策,这样的环境中又出现经济增长的停滞,对于任何一方都相当危险。

  然而,刺激政策的撤兵却在延续。美联储去年面对类似经济萧条的境况时,曾许诺通过第二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国内经济,于是他们发行了更多的货币以购买国债。

  眼下,第二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6月底就要结束,美联储方面丝毫没有延续战况的意思。

  此时的欧洲央行也没有闲着,正着手准备7月份的一场加息行动。预算的紧缩不仅弥漫在欧洲的上空,甚至美国都有让路于紧缩政策的意思。

  其中不乏正确的决策。当美国通胀不再处于极低状态时,美联储对延续宽松货币政策持保守态度也有其道理。

  “猪脑”政客该醒了

  美国对于提高联邦政府债务问题展开了激战,交战双方的观点并非出于对经济的谨慎考量,而是意识形态和边缘政策作祟的结果。

  一方面,预算改革被民主党人拒之门外,另一方面,提高税率被共和党人不齿。而那些主张采取保守经济政策的右翼人士,更愿意看到政府置之不理,而不是在预算上进行妥协和解。僵化状态就此形成,更危险的是,美国可能实行短期预算削减,甚至可能导致真正的经济停滞。

  类似的僵局复制到了欧洲。在那里,关于如何对付希腊债务危机的问题已经演变为德国和欧洲央行之间的一场赌局,德国方面希望希腊债务得到延期处理,而欧洲央行方面拒绝任何形式的债务重组。

  至于外界,则希望欧洲央行的领导们能在6月23日~24日举行的高层会议中拿出一个方案。两军对峙的时间越长,发生意外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果真的等到希腊政府宣告破产并退出欧元区,那时一切都晚了。

  其产生的另一种破坏效应就是制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由于对经济增长缺乏信心,企业手中的大量资金没有得到很好的运用。政治上的僵持,使得这些企业主无从下手,进而对企业置之不理,而不是进行投资或者增加就业。所以,政客们,打一针强心剂吧,这才是世界经济所需要的。

  引发风险的不是它物,正是政客们的“猪脑”。

  美国的紧缩政策也好,欧元区的崩塌也罢,其引发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并不大,但依旧不容忽视。或许,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世界经济正在泥潭中蹒跚前行,但随时都可能被顶着“猪脑”的政客们拖下水。

  (肖妤倩 译)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