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03日 23:51 来源:投资者报
《投资者报》评论员 华强
164
2011-7-4
近期,市场中不时传出部分沿海地区中小企业面临倒闭潮的声音。6月初有媒体报道称中小企业倒闭潮袭击珠三角,随即当地官方便出面否定,称夸大其词。
媒体的结论源自于个案调查,官方的辩解则是中小企业工业增加值与税收的增加,因为全面的数据,我们不便妄自评论谁对谁误。
不过有一点,在当前生产成本高、融资难、用工缺、用电紧等多种因素是摆在中小企业面前的事实。
观察实体经济,以下三组数据理当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是今年上半年资本市场行情并不理想,实业资本减持高达500亿元,远超往年;二是今年一季度中小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9%,但纳税增幅却超过30%;三是民建中央专题调研发现,中国中小企业目前平均寿命仅3.7年,远远低于其他国家。
中小企业如此短命,偏偏中国能创出高就业率的神奇。这种神奇谁能说得清楚呢?只是,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不改观,高就业的神奇,早晚有一天是要穿帮的。
小企业平均寿命3.7年
面对社会对中小企业面临新一轮倒闭的热议,浙江省中小企业局首次以书面报告形式作出回应。
报告的结论是,当前确实面临着生产成本大幅上升、企业融资困难等诸多问题,但这些问题更多的属于前进中的问题、发展中的问题,表现为一种“转型中的烦恼”。
浙江温州素有民间资本“风向标”之称。日前,该地有三家较大的民营企业倒闭,分别是浙江江南皮革有限公司、波特曼咖啡、乐清三旗集团。正是这三家企业的倒闭,引发了各方面对中小企业倒闭潮的担忧。
但当地相关政府机构辩称,这三家企业倒闭是个案,主要是其自身原因。
官方否认倒闭潮的最大说辞,是结构调整。温州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了,当前一些企业出现“关停并转”,是产业转型升级中的正常现象。细究这三家企业倒闭的原因,委实看不出与产业转型升级有丝毫的关联。倒闭的共性,终究还是企业自身资金链出了毛病。
可悲的是,中国的中小企业,历来命运多舛。
据民建中央经过历时一年的调研,发现中国中小企业目前平均寿命仅3.7年,其中8成以上是家族企业。
与国外相比,中国的中小企业是最短命的。目前,欧洲和日本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为12.5年,美国是8.2年,德国500家优秀中小企业,有1/4都存活了100年以上。
企业也像人一样,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有生有死是很正常的。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中小企业的寿命如此之短,难道不值得管理层去重视吗?
今年以来,许多中小企业原材料、能源购进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小企业生存环境恶化。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发布的2011年第一季度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SMEDI)为104.1,环比下降2.2个百分点。
在中小企业举步维艰之际,如果管理层单纯以调结构使然来看待,企业倒闭只会越来越多。
作为制造业大国,通过强有力的政策调控来进行结构调整,无论怎么大洗牌,让所有产业都变成高科技,显然是不现实的。
生死固然不可违背,但企业的死亡也应遵循自然规律,企业应由市场慢慢淘汰,行政干预加速企业死亡的手段并不可取。
融资更难纳税更多
坦率地说,管理层对中小企业也不是一点没重视。远的不讲,就说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国务院出台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近期,银监会在货币紧缩信贷严格管控之际,也还是出台了《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针对小企业贷款,在资本、不良率监管方面预留空间。
但结果呢?是越搞税收优惠,中小企业的纳税越多;越鼓励银行发放中小企业贷款,中小企业获贷难度越大。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提供了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完成了75%以上的企业技术创新,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纳税额约占国家税收总额的50%左右。
据全国税收资料统计,仅2008年,中小企业缴纳流转税1.5万亿元,在流转税中所占比重达到86%;缴纳企业所得税4952亿元,所占比重为76%。
就在今年一季度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9%,上缴税金总额同比增长31.1%,同时出现企业亏损额同比上升的趋势。
尽管纳税额与增加值不能绝对同步,但二者之间巨大的反差,还是说明管理层在给中小企业税收优惠上,所说远远多于所做。
至于中小企业贷款难,那是中国特色的顽疾,中小企业想与大型国企那样平等地位融资,几乎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未雨绸缪,中国劳动力人口众多,未来的就业压力将会越来越大。任中小企业在调结构的幌子下自生自灭,绝对不是明智之举。中小企业如此短命,高就业的神奇终究难以维系。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