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04日 18:47 来源:《全球商业经典》
文/笑意
1975年,美国雷蒙德·A·穆迪博士提出了一个令人震撼的说法:“濒死之人可以预见死亡,甚至有时候欣然接受命运的安排。反倒是社会上对濒死之人的孤立让他们更加受 伤。”
1972年至1975年间,他搜集了150例濒死体验的实例,写就《死亡回忆》。书出版之时,医学专家们对此不屑一顾,甚至大肆嘲笑,认为他研究的所谓濒死体验只是简单的幻觉而已。但在25年之后,科学证明了穆迪博士是正确的,所有相关主流学科都已得出与穆迪博士相似的结论,取而代之的是主流科学期刊上发表的关于濒死体验的大量文章。
1987年,唐山大地震已经过去11年,天津市安定医院的医生冯志颖突然受到国外研究的启发,与他的两位同事一起来到唐山。他希望去了解:地震发生那一刻,中国人在想什么?换一个更专业的术语,即“濒死体验”。
他们随机找了唐山大地震中的100位幸存者,获得了81例有效的调查数据。在调查中,近半数的人产生意识从自身分离出去的感受,觉得自身形象脱离了自己的躯体,游离到空中。约三分之一的人有自身正在通过坑道或隧道样空间的感觉。约四分之一的人称,当时身体好像已经不属于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散落在空间里。观看中国人的思维反应,能够发现:中国人的“濒死体验”与世界上其他民族人的体验有强烈的相似性,但同时它亦是与民族的文化传统有明确的关系。
在调查中,冯志颖发现很多有过濒死体验的人,在事后都发生了性格改变,他们的性格大多变得比以前平和、善良。有些以前性格暴躁的人,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被调查的81份样本中,有19个人的性格变得比以前温顺,有两个人变得非常乐观,另外还有26个人由于受到惊吓且身体变成残疾,性格变得比较急躁(具体案例见右页)。
如今,冯志颖已经从天津市安定医院退休,但退休之后他又被返聘回医院,继续进行治疗精神疾病患者的工作。他说,精神医学理论和实践证实,人在危险境遇中的精神状态可反映出他的生存能力。心情平静和行为松驰有利于身处绝境的人保存自己;相反,惊慌、恐惧或垂死的悲痛,都会迅速剥夺体内能量的贮备,加速死亡的来临。因而,濒死体验的认识和理解,对人们更好地活着有着不同凡响的意义。
而且,对企图自杀者可利用他人的濒死体验增进其对生命价值的崇敬和留恋,从他人濒死体验中产生幸存于世的喜悦,摆脱厌世思想,重建生活信念。这正如人们常说的,死过一次的人往往看人看事都比过去豁达,许多事情被“看开了”。
可惜的是,因为研究“濒死体验”缺乏经费支持,也无从带来经济效益,迄今为止,尚未发现有其他专家对此进行研究。
李先生
地震发生时12岁
“我仿佛置身于医院的太平间里,看到许许多多的死鬼和不认识的人。身体好像已不属于自己了,下肢似乎不翼而飞,身体的各个部位散落在空间里。接着好像沉在万丈深渊里,四周一片黑暗,听到了一声声难以描述的莫名其妙的声音。这种感觉大约持续了半个小时,心想这回完了,还没长大成人便要与爹娘分离,这时候便回顾起了自己短暂的一生,但这些回忆纯粹是一种‘意识流’,想到哪是哪,好像根本不受大脑支配。”
李女士
地震发生时23岁
“被砸伤时,我一点也没有害怕的感觉,反而觉得思路特别地清晰,思维的速度也明显地加快了。一些往事如电影般一幕一幕地在脑海中飞驰而过:童年的时候和小伙伴们一起嬉笑打逗的欢乐、谈恋爱时与男朋友卿卿我我的甜蜜、在工作中做出成绩受到厂里表彰时的喜悦……这些往事一时间纷纷闪现在脑海中,而其中大多是令人愉快的生活情节。”
王先生
地震发生时28岁
“朦胧之中,我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只见眼前出现了一个穿长袍马褂的男人。他一瘸一拐地走到我面前,虽然离得很近,但相貌却怎么也看不清楚。他带着我走进一个深不可测的黑洞,我只觉得身体在不由自主地跟他走。行至黑洞的尽头,我才发现眼前是一个金碧辉煌的地下宫殿。那个男人进里面报告。片刻功夫,我听见里面有人说:‘生死簿上没他的名字,先让他回去吧!’此时,我一睁眼,发现自己早已躺在医院的病床上。”
路先生
地震发生时45岁
“恍惚中,我不但感觉到很幸福,没有痛苦,并且感觉到时间对于我已经停止了。我飞到很高的地方看着现实的世界,觉得看不清楚,好像一切都被雾蒙着。这时,我又看到了我死去的外婆和一些其他的人,但是也看得不是很清楚,不像我们平时看对方的感觉,眼前的人只是一个概念。后来,我就感觉自己的身体慢慢融入宇宙中,向更远的地方飞去,慢慢地成了宇宙中的一部分。”
曹先生
地震发生时56岁
“地震发生的时候,我感到自己一生的经历一瞬间在头脑中一一闪过,所有的细节都呈现出来:从我上大学到‘四清’,从‘文革’到挨批斗。我这一辈子经历了太多的坎坷,现在好不容易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不久,居然就要这么死去。我再也不能用自己的工作成绩报答党和国家的培养了。”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