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06日 01:22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陆晋源
中国医药公司十年前一窝蜂建原料药基地,如今一窝蜂建制剂出口基地。
昨日,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下称“浙江医药”,股票代码600216.SH)发布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方案,拟募资不超过人民币20亿元,对下属全资子公司浙江昌海生物有限公司进行增资,并实施“生命营养品、特色原料药及制剂出口基地建设项目”。
此次建设的制剂出口项目包括年产能达42.75亿粒的口服制剂及年产能300万瓶的冻干粉针剂与口服溶液等。“项目建设预计在两年半后完工,这些新药部分已经得到了批文,”浙江医药董秘喻祝军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制剂产品基本都是做出口,但也不排除内销。”
事实上,在未来一两年间,包括浙江海正药业、华海药业、海翔药业等原料药大企的出口制剂产能也将快速膨胀。到2012年底,海正药业在杭州富阳基地约80亿粒的固体片剂及其他注射剂产能将释放;而华海药业在浙江临海的100亿粒片剂的生产线目前已完成了一期33亿粒的建设。在今年的原料药会上,海翔药业相关人士亦表示将就培南类等产品建设制剂出口基地。
“浙江省政府对原料药和中间体项目越来越排斥,逼着大家做制剂的转型。现在企业都喜欢热门品种上凑热闹,制剂产能一旦急速扩大,我们很担心会重蹈原料药市场的恶性竞争。”浙江台州一家原料药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由于药物的活性成分来自原料药,一些口服制剂只要掌握了配方,技术门槛并不高,同时制剂生产线的灵活性也大于原料药生产,这意味着出现热门品种“扎堆”并不存在技术困难。
“目前中国有24家企业的制剂得到了欧盟或美国药监局的认证,但真正实现的制剂出口数量非常有限。”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综合部部长许铭称。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制剂出口总额仅15亿美元,而且相当一部分来自跨国药企在中国的分公司,如出口排名第一的是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出口额为7432万美元。
目前,中国在国际上的品牌知名度非常低。如国内最早尝试制剂出口的华海药业,尽管在美国拥有销售子公司,但其产品仍多为外企代工为主。中国的出口产品往往是单品种,自己做销售的成本太高。中国医药化工研究中心一位负责人认为,目前中国制剂出口到发达国家在渠道上非常欠缺。
台州医药企业一位人士称,由于受到当地企业环保政策与产品利润率降低的双重挤压,在未来的一两年当地多家企业还会上马多项制剂出口项目,在热门品种如抗生素类等方面的竞争还会加剧。
“在国内,制剂在招投标方面已经体现出恶性竞争的情况,若制剂在国外无法消化,再回到国内市场竞争也不太可能。”健康网总经理吴惠芳表示。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