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车主“开车不如坐地铁”经销商“生意难做”车企中考“不过关”车市患上“政策依赖症” 销量增幅“保十”恐落空

2011年07月07日 13:11 来源:新闻晚报

  记者 王毅鹏 报道 制图 任萍

  虽然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上半年车市数据还未最终公布,可就国内车企陆续发布的“中考成绩”而言,这一份答卷很难“过关”。除了几家合资品牌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之外,不少车企的半年销量同比增幅都在10%以下,而“负增长”的也并不在少数。 “政策进则车市红、政策退则车市衰”的表象之下,中国车市正患上“政策依赖症”,今年销量增速“保十”恐落空。

  市场现象

  消费者持币观望 经销商生意难做

  展厅里几乎不见买车的顾客,销售人员没精打采地打发时间,而待售新车倒是停得满满的……这是记者在某家4S店看到的景象,降价也已经成为车市的主旋律,“车贷贴息,油礼相送”、“零利率、零手续、零担保”等诸如此类的汽车销售广告也比比皆是。

  “现在的车子降1万元算少的,降2万元也不嫌多,关键的问题是降价了也没人买。 ”一位经销商对目前车市局面感到忧心忡忡。 “新车根本没销量,所以上市就降,可厂家还不停地在发新车,厂家把车发到我们经销商这里就算完成任务了。但是我们要靠卖车吃饭的,这使得我们的压力很大。 ”他坦言对今年车市销量不看好。

  这位经销商的担心不无道理,相比于汽车生产企业来说,经销商抗击风雨的能力较弱。而且,在艰难时刻车企很易将库存压力转嫁到经销商头上,在销路不畅的情况下,库存增加对资金链形成严峻考验。

  事实上,很多“准车主”选择了持币观望。消费者姚先生告诉记者,道路拥堵和油价上涨已经使得他重新考虑购车进程。“那就再等等好了,现在上海乘地铁比开车还快。”事实上,持这种想法的消费者并不在少数。

  “整体经济不乐观,消费者手头可支配的钱就少,再加上用车成本的增加,消费者越来越慎重,很多人依然在观望和等待。 ”他这样表示。

  在不少汽车论坛上,车主开始算账并计划着“减少开车频率”,“周末驾车族”大有兴起之势,“各种省油窍门及节油车型”成为论坛热帖。原来考虑驾驶乐趣,现在要从不断挑战低油耗中寻找乐趣了! ”面对油价飞涨,车主张先生如此调侃。

  “卖车不赚钱,这在业内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一位不愿具名的汽车经销商向记者透露,一些销量比较差的汽车经销商如今卖车没有利润。 “就卖车而言,能不亏就已经很不错了。 ”“车价在10-15万元是竞争最激烈的一个细分市场,不降价车就卖不动。 ”对于汽车经销商的利润来源,他透露主要依靠厂商返点和4S店维修保养在支撑。

  迥异销量

  车企销售成绩差别大

  欧美车企销量继续高速增长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几家欢喜几家愁。 ”这恰恰是上半年车市的真实写照。在市场环境日益复杂的当下,车企销量的两级分化正在加剧。

  记者昨日从上海通用汽车获悉,6月份上海通用销量达到104472辆。至此其上半年共实现销售612072辆(含出口12067辆),刷新了传统乘用车企的半年销量记录。

  其中,别克品牌6月销量达到54140辆,同比增长48%。至此别克品牌上半年累计销售324919辆,同比增长28%;雪佛兰品牌6月销量47610辆,同比增长42%,至此雪佛兰品牌上半年累计销售273072辆,同比增长25%;凯迪拉克品牌6月销量2722辆,同比增长50%。至此凯迪拉克上半年累计销售 14078辆,同比增长高达88%。

  在2011年乘用车行业整体增速减缓的背景下,上海通用汽车上半年仍实现了27.5%的同比增长。通用汽车也发布公告称,旗下合资企业2011年上半年共实现在华汽车销售1273502辆,同比增长5.3%。不过其中上汽通用五菱以及一汽通用均出现了“负增长”。

  福特中国给记者发来的产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福特汽车中国批售总量同比增长14%,达274510台。 6月,福特汽车在中国市场批售销量达44442台,较去年同期跃升11%。

  福特汽车在华乘用车合资企业——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6月销售共计35929台,同比增16%。今年1至6月,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公司总销量达209118台。福特汽车在华商用车投资企业——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今年上半年销量达105304台,同比增19%。

  “我们努力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更多具备一流质量、一流安全性、一流燃油经济性,他们想要并喜爱的汽车产品。 ”福特汽车亚太及非洲区总裁、福特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韩瑞麒(JoeHinrichs)表示,“作为福特雄心勃勃的增长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正加速拓展福特在中国这一世界最大汽车市场的生产能力、经销商网络、服务水平以及产品阵容。 ”

  上月,福特汽车宣布到2015年前后,公司预期全球销量将增长约50%,达到每年约800万台。到2020年,福特预计公司汽车销量中约32%将来自亚太和非洲区,超过目前该市场所占比例的两倍。未来4年内,福特将与在华合作伙伴一起在中国市场推出15款新车。同时,到2015年,福特在华乘用车经销商总数将至少翻一番,在中国的员工人数也将增长一倍。

  江铃汽车公司日前公布的销售数据显示,6月江铃汽车销量达1.52万辆,同比增长0.93%;1-6月,江铃汽车累计销售10.53万辆,同比增长19.17%。

  现代起亚(中国)日前公布的销售数据显示,6月现代起亚品牌在中国市场销量达86299辆,较去年同期增长9.1%。1-6月,现代起亚品牌在华累计销售553623辆。

  地震震伤日系车元气 自主品牌遭“围攻”

  不过,并非所有车企都像上海通用如此好运气。

  丰田(中国)公布的销售数据显示,6月丰田汽车在中国市场的销量达59500辆,较之去年同期下降2.4%。 1-6月,丰田汽车在华累计销售354400辆,同比下降2.2%。

  马自达(中国)公布的销售数据显示,6月马自达品牌在中国市场销量达16384辆,较之去年同期下降18%;1-6月,马自达品牌在华累计销售102703辆,同比下降4%。其中,一汽马自达实现销售66289辆,同比增长 2%;长安马自达销售36414辆,同比下降12%。

  本田中国日前公布的销售数据显示,6月本田品牌在华销量达35105辆,较去年同期下降29.9%。1-6月,本田品牌在华销量271369辆,同比下降12.3%。

  车市低迷之下,绝大多数自主品牌销量不振。根据盖世汽车网整理的乘联会批发销量数据,我国21家主要的自主品牌乘用车 (不包括微客)企业2011年5月乘用车销量共计29.4万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0.2%,环比下降7.5%。

  在下滑剧烈的车企名单里,不难发现基本都是自主车企,而与此同时合资车企的国际品牌车型基本都获得了不错的成绩。事实上,自主品牌正遭遇 “合资品牌+合资自主”的集体围攻。

  截至2011年上半年,包括广州本田,东风本田,东风日产,上汽通用五菱,神龙汽车,一汽大众等几乎所有的主流合资汽车企业全部宣布将开发合资自主品牌车型。

  上半年里,首款合资自主车型——广本理念S1正式上市并公布售价,7月上汽通用五菱的首款合资自主车型宝骏630也将上市,在未来的日子里,东风日产启辰等品牌一定会有更多的合资自主车型出现在中国的车市里。合资自主将全面围攻中国车市自主品牌。

  2011年5月23日,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司长张相木公开表示,今后自主品牌建设工作中包括鼓励合资汽车公司开发自主品牌。汽车行业合资自主首次得到官方认可。这或许可以看做是合资自主发展的一次分水岭。

  探因寻由

  车市患上“政策依赖症”

  今年的前5个月,中国车市产销增速出现大幅下降,其中4、5两个月份更是出现负增长。中汽协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1-5月汽车累计产销777.97万辆和791.62万辆,同比增长3.19%和4.06%,已经远远低于业界此前预计的全年10%~15%的增幅。由于前两年的井喷行情还清晰地印刻在大家的潜意识中,因此出现这样的局面大大地出乎了意料。

  事实上,从2009年开始至2010年底结束的汽车“政策市场”(政府行政力量主导下的车市)在购置税减征、汽车下乡以及以旧换新三大利好政策的刺激下,所涉及的细分市场均出现了高速增长,其中尤以1.6升及以下小排量乘用车的销量为最。

  盖世汽车的分析指出,今年车市出现大幅下滑,除了通胀背景下用车成本的攀升导致消费者持币待购的心态加重,以及日本大地震导致一些企业因供应链受到影响产能受限等因素,最大的影响因素就是上述刺激政策退出以及车市在前两年被很大程度上给提前透支。尽管现今的限购政策对车市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不能对从“政策市场”回归后的车市的正常下滑现象视而不见。

  政策走向

  六成业内人士反对“刺激车市”

  中国整个车市可能出现持续低迷的预期正在不断增强。有关利益方已经开始就政府当前针对车市采取的相关政策产生激烈争执,其中围绕的核心问题便是仍在执行中的汽车限购政策是否应及时取消,以及后续其他有碍于整个车市发展的政策是否有继续出台的必要。

  不可否认,目前车市大幅度下滑已经与政府鲜明的限购立场形成了直接碰撞。之前实施的包括购置税减征、汽车下乡以及以旧换新等刺激政策的退出表明政府在特殊时期的提振车市发展的阶段性规划已经实施完成,继而以北京为示范城市推出的摇号限购政策则显示出政府对车市过热发展后可能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顽疾存有担忧——不断拥堵的城市交通、超量的汽车尾气排放、过度的石油消耗和民众因此产生的怨声载道。

  当 “发改委申请取消汽车限购”这则消息一出,业界便对此产生激烈讨论,赞成及反对声均有之。一份有2774位业内人士参与的调查结果(调查时间为6月28日至7月4日)显示,超过半数达到61%的人士并不认可在车市一出现低迷行情就急着呼吁政府行政手段的介入以力挽狂澜。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仍有25%的人士对此抱以希冀,可见在行政手段频繁的干预下,市场不乏对政府的“救市”举措有着强烈的依赖性。此外,还有14%的人士对此模棱两可,认为是否需要呼吁政府行政手段的介入还“不好说”。

  专家论点

  汽车业面临“四大任务五个调整”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小虞此前在上海汽车产业基金成立仪式上表示,现在中国还只能称之为汽车或者制造业大国,还算不上是汽车以及制造强国。为了成为汽车强国,我国汽车行业需要做出以下五个调整。

  第一,汽车市场的调整。今后,汽车行业一定要开拓国际市场。以前汽车行业的国际化主要属于 “被国际化”,现在要变为主动国际化。不仅要“走出去”,还要“走进去”,深入海外市场。第二,产品结构的调整,增大节能减排产品的研发和生产。第三,技术的调整。现在汽车行业多为引进技术,或者是来源于引进设备带进来的技术,以后要加强自主研发。目前国内商用车在自有技术方面做得比较好,有85%的技术为自主技术,而轿车只有30%的中低端产品为自主品牌。第四,资本结构的调整,资本结构要实现多元化。第五,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要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企业不是越大越好,而是要又大又强。

  另外,张小虞还提出了实现强国需要完成的四个任务。第一,建立创新体系。第二,坚持以发展零部件为基础。以现在正在蓬勃兴起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为例,要想使这个行业得到发展,不可能靠它自己孤军奋战,而是需要零部件行业,特别是电池制造行业的配合。第三,实现相关产业同步发展。第四,建立人才强国。汽车行业要建设百万产业大军,不仅包括产业工人,也包括高技术人才、高层管理人员等。

  长期预测

  中国车市长期将达5000万规模

  在今年中国车市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对未来中国车市的预期也成为关注焦点。日前发布的《2011年中国汽车产业蓝皮书》显示,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日益缩减,在设定世界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最大值为100的基础上,2009年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分值达到58.23与2000年的26.47相比增长了1.2倍。

  不过,面对今年中国车市的增速放缓迹象,业界专家仍持乐观态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认为,最近几年,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迅猛,2009年增速为50%,2010年仍然保持了30%的增长幅度,今年在各种鼓励政策纷纷退市、少数大城市实行限购的情况下,增速放缓是很正常的。

  “我们预计今年车市增速仍有10%左右,应该会高于今年我国的GDP增长速度。 ”刘世锦称。

  因此,对于坊间流传的政府即将再度考虑出台刺激车市利好政策的传言,刘世锦认为可能性不大,“国家出台的各项促进购买的鼓励性政策,只能算是短期的、次要的因素,汽车产业能够持续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汽车需求的稳定增长;二是竞争性的供给体系能够极大地发挥生产潜力。有了这两个因素,年均产销量突破5000万辆甚至更高,将是毫无疑问的。 ”

  ■相关新闻

  突破200万辆位列全国第一

  上汽集团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上海汽车)昨日发布六月份产销快报。数据显示,1-6月份,上海汽车整车销售突破200万辆,同比增长12.89%,半年销量创历史新高,并继续保持国内汽车市场第一。

  在受优惠政策逐步退出、日本地震、信贷收紧等因素影响,国内汽车市场增长明显趋缓的大背景下,今年前6个月,公司旗下合资企业上海通用、上海大众实现整车销售61.2万辆和57.7万辆,同比增长27.5%和28%,增速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继续稳居国内乘用车市场销量冠亚军;微车销售冠军上汽通用五菱整车销售64.8万辆,在相关细分市场的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在自主品牌车企销量大幅下滑的背景下,自主品牌荣威、MG销量继续保持增长,整车销售超过8万辆。

  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继续保持在国内的领先地位,实现跨越式发展,上海汽车正在着手进行资产重组,将主要业务转变为整车业务、零部件业务和服务贸易业务。通过重组,上海汽车将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在提升销售规模的同时,突出内涵式发展要求,逐步向汽车产业价值链的高端延伸,全面提升自主创新水平,加快自主品牌和新能源汽车发展;拓展汽车服务贸易业务,扩大未来盈利空间,进一步巩固公司在中国汽车行业的领先地位,增强国际影响力。

  面对当前复杂的市场形势,上海汽车表示,将继续密切跟踪市场形势,加快响应速度,努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培养和提高国际经营能力,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确保经济运行质量。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