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07日 17:30 来源:财新网
应引入相应的政治改革,加入监督制衡机制,合理配置资源
【财新网】 (记者 李增新 林倩娅)印裔发展经济学家、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教授巴丹(Pranab Bardhan)认为,如果中国不进行政治层面的改革,没有良好的监督与制衡机制,不平衡问题会继续存在。
巴丹7月6日在国际经济学会(IEA)第16届全球大会上接受财新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在过去的30年中,无论是经济增长、消除贫困还是社会政策方面,都比印度做得出色,这点毋庸置疑。但从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印度的私营企业发展状况要优于中国,更有活力,数量更多,资本市场也更为成熟。
巴丹说,中国的一个现实情况是,如果没有良好的关系,私营企业要获得贷款并不容易,“这就导致有些私营企业与政治相关联,同时国有企业也受到政治影响,长此以往,问题就会产生。事实上有人认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越来越像权贵资本主义。”
他以印度的环保为例,如果环境被污染,人们会上街游行抗议,领导人必须加以重视,否则他们在下一次选举时就会遭殃。在印度教授看来,有人反对“权贵资本主义”,有人不满不平衡现状,问题每天都会有,关键在于是否引入监督与制衡机制。因为政治制度的原因,中国缺乏自动的制衡机制。
“如果不进行一些政治改革,不引入一些监督制衡机制,问题将一直存在。”
在巴丹看来,中国存在着产能过剩,资源配置导致资本回报率低的问题。他说,中国的确投资了许多项目,但并没有加以充分地利用,投入产出比不高,例如一些建成的建筑物并没有投入使用,或者高铁实行减速等。
提到中国不平衡发展的现状,巴丹说,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但家庭收入增长并没有那么快。而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多,中国人的储蓄率和投资率都非常高,但消费却没有那么多。
他对此的解读是,有两大原因导致中国居民消费率不高。其一,一些西部内陆省份的人想要移民到东部,却受限于户籍制度。中国户籍制度正处于缓慢改革中,但不够快,而户籍制度的改革将带来消费需求的上升。
其二,人们之所以偏向于存款的原因是对福利制度的担忧,担心他们退休时没有养老金、子女的教育成本高,医疗费用过高。“如果中国政府能消除人们在这三方面的顾虑,将有利于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消费率自然会上升。”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