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08日 02:53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近日,淡马锡折价减持中行和建行股份的交易,获得了淡马锡和中行建行的证实。尽管双方表示减持并非出于对中国银行业资产质量的考量,但当日中行建行股价分别下跌3.6%和3.2%。
应该说,年初以来中资银行股就受地方债务风险和部分基石投资者减持等因素承受市场沽空压力。针对审计署提供的10.7万亿地方债务规模,近日穆迪认为比实际低估约3.5万亿,且未纳入审计的地方债质量堪忧,从而把未来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占总贷款的比重提升至8%~12%。这无疑加重了市场对中国银行业资产质量的担忧。
其实,早在去年7月银监会就披露了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中有50%的贷款第一还款源不足,而26%的贷款存在严重偿付风险等问题。以银监会提供的9.1万亿元的地方贷款为基数,大约有逾4.5万亿贷款存在风险,占今年5月底银行50.77万亿人民币贷款余额的约8.8%;而约2.4万亿贷款直接面临违约风险,占银行系统贷款余额的4.7%。当然鉴于银监会未把地方政府自行规划的交通、教育等贷款纳入统计口径,而这些恰是地方负债扩展和偿付风险突出的重要领域,这意味着地方债务的真实风险烈度将更为突出,穆迪对银行系统风险的测算并非空穴来风。
目前中国银行系统向地方政府和国企提供的贷款大都属中长期贷款,而通胀和储蓄负收益则加剧银行存款短期化,从而使银行系统存款短期化与贷款长期化的期限错配风险较为突出。同时,当前银行系统的存款资源主要源自于贷款的衍生,这导致银行可贷资金和流动性更多依赖于银行的信用创造,一旦银行信用创造跟不上银行对流动性的需求,银行系统性风险就会显化。
由此可见,当前中国银行系统的风险隐患是突出的,我们很难指责市场投资者给予风险担忧的沽空行为,何况投资者基于自身抗风险能力而做出选择并不违法。市场对中资银行股的做空行为并未失控,当然这源自市场对中国政府最终出手救助银行系统寄予厚望。
当然,当前银行系统潜存的不良资产和流动性风险,将使银行不得不通过提高负债成本以获取流动性来避免风险显性化。这预示着加息已是风险最为可控的政策手段,因为至少从目前看加息将提高银行系统吸储能力,这既有助于遏制通胀又暂缓银行系统风险。
不过,目前加息只是一种对抗通胀的象征性姿态,决策层仍然担心加息会恶化地方债务风险。但若决策层继续在利率政策上投鼠忌器,银行系统要防止风险暴露,将只能通过高息揽储来应对,而主要为地方政府和国企提供廉价信贷的银行则在信贷定价方面缺乏有效定价能力而无法向贷款人转移负债成本,或将导致银行系统负债成本与资产收益的结构性倒挂,从而加剧银行系统风险敞口。
我们认为,如果说启动加息能为地方政府、国企和银行的投资冲动进行有效约束,那么缓解当前存量地方债务风险则需采取开放式的风险管控方案。这首先要逐渐取消地方政府的经济建设型功能;同时对现有存量的地方债,应采取打包、资产证券化或直接出售给私人部门等债务重组的方式尽快处置。另外,加快关键领域的国退民进和市场化改革,不仅为当前管理银行系统不良资产风险提供开放式的管控平台,而且将为经济置入新的增长支撑点。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