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反泄密,统计局与时间赛跑宏观经济数据将“提前见”

2011年07月08日 13:12 来源:新闻晚报

  记者 王毅鹏

  路透社曾经7次准确预测到中国CPI数据后,国家统计局正式与“反泄密”宣战。昨日下午,国家统计局在其官方网站中发出一份《关于调整统计数据发布方式,提前数据发布时间的通告》,通告称,为更好地满足社会各界对统计数据的需求,国家统计局决定自今年7月份起调整统计数据发布方式。 “我们一直高度重视统计数据发布工作,不断缩短统计数据生产到发布的时间。 ”国家统计局相关人士表示。

  6月宏观数据明日发布

  据悉,自7月起,国家统计局将调整统计数据发布方式,数据发布的整体时间将提前两到三天,减少数据发布前泄密的风险是重要原因之一。

  根据新的发布方案,CPI、PPI、固定资产等投资、房地产开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月度主要统计指标,将在数据生产出来24小时内以网络分项形式发布。

  目前月度数据定于每月9日左右九点半发布,以保证公平,减少对股市的影响,并且排除了假日因素,遇周六、周日照常发布。

  季度和年度数据发布,则采取新闻发布会发布和网络发布相结合的方式。由于按月发布的指标和按季发布的指标生产周期不同,不能同一时间加工出来,最早生产出来的PPI和CPI将提前到季度和年度新闻发布会之前。

  国内生产总值、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等等季度和年度数据将以新闻发布会和网络发布相结合的方式在季后15日左右发布。其中,6月份月度数据已确定于本月9日上午发布,上半年数据将于本月13日发布。

  减少数据泄露的风险

  据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介绍,此次对统计数据发布时间进行调整,一方面是为了满足社会各界对统计数据的需求,而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和信息化、网络化发展也创造了客观条件,另一方面是为了尽可能减少统计数据发布前被泄露的风险。“从国际经验来看,数据从生产到发布的时间越长,中间环节越多,发布前泄露的风险越大。 ”他说。

  据悉,为减少数据从生产到发布之前的涉密人员,统计局在发布前还严格核定和缩减了数据报送和交换范围,进一步严格了涉密数据报送和交换的程序。

  在回答记者有关统计领域与发达国家差距问题时,国家统计局表示,统计数据发布时间提前和发布方式改进是市场经济发展中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

  多年来,国家统计局努力适应新形势,满足新需求,通过不断改进统计制度方法和数据采集处理手段,使数据从生产到发布的时间逐步缩短,发布时间不断提前,从过去每月20日左右发布提前到现在的9日左右发布,成为较早发布月度数据的国家之一。为了体现公平、公开、透明,国家统计局建立了统计数据发布公示制度,年初对外公布当年全年的统计数据发布日程表。近年来,建立了应急发布体系,根据经济形势需要,增加发布临时性统计调查信息,更加及时、准确地反映经济运行情况,并提高了发布频率。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