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08日 16:20 来源:《新财经》
文/ 实习记者 刘虎彪
随着境内国际板渐行渐近,中外券商“联姻”也成为市场热潮。为了能在国际板来临之际,与具有国际经验的大型券商形成竞争,合资也许是最好的选择。
“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5 月30日,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与苏格兰皇家银行(RBS)联合宣布,华英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在无锡正式开业,这是境内首家中英合资证券公司,也是今年在境内开业的首家合资券商。此外,摩根士丹利与华鑫证券、第一创业与摩根大通合资券商随后也将陆续开业。
2011 年初夏,境内市场迎来了中外券商“联姻”热潮。再次“集体结婚”的合资券商,除了希望在A 股市场分得一杯羹外,更多的还是因为国际板这位“红娘”的牵线搭桥。
中外券商“婚礼”不断
今年5 月,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陆家嘴论坛上表示,要积极推进国际板的建设,并发出“我们离国际板越来越近了”的积极声音。证监会办公厅副主任王建军也表示,国际板在规则的制定、技术准备、监管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展。
对监管层近期发出国际板“越来越近”的声音,让不少外资企业高调表态,它们希望能登陆境内国际板。而有望成为国际板受益者之一的合资券商便悄然发力,中外券商“牵手”和正式“联姻”的步伐自去年底就开始加速。
2010 年末,华英证券、第一创业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华鑫等三家合资券商相继获批,这是自合资券商成立开闸以来,证监会发出合资券商批文最多的一年。时至2011年5 月,在华英证券的带领下,另外两家合资券商也将相继开业,与此同时,新的合资券商也在不断加入。
中信证券在去年底发布公告,公司将与法国农业信贷旗下的东方汇理银行组建合资控股公司。公告显示,在中信证券董事会同意公司与东方汇理银行开展战略合作事宜后,双方便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并展开了排他性谈判,谈判将于2011 年6 月30 日前完成。
早在2009 年8 月,澳大利亚最大的投资银行麦格理集团与恒泰证券签署了组建合资公司的协议,将从事股票和债券承销等投行业务。根据外媒报道,今年4 月中旬,澳洲投行麦格理正与内地券商海通证券(600837.SH)洽谈合作,彼此有意在内地或香港设立投行合资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33.3% 和66.7%。麦格理与海通证券近期将首先签署一份合作谅解备忘录。
今年6 月2 日,花旗集团也宣布与东方证券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中国内地成立合资证券公司。这是继高盛、瑞银、摩根大通等投行进入境内后,又一场海外大型投行与境内券商的“婚礼”。
国际板“牵线搭桥”
据15家上市券商2010年年报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15家上市券商净利润同比下降5.8%。另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初步统计,2010 年,券商全行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6.8%,净利润同比下降16.85%。
对此,业内分析师认为,从15家上市券商的各项业务收入占比来看,经纪业务依然占据绝对比重,多数券商经纪业务贡献占比甚至超过七成。由于2010年市场行情不景气,加上激烈的“佣金价格战”,最后导致经纪业务“价量双降”。另外,券商的自营业务受制于萎靡的行情,也成为拖累业绩的另一杀手。
但值得关注的是,在券商三大传统业务中的投行业务却成为2010年上市券商的“救命稻草”,投行业绩贡献均大幅度攀升。受益于新股发行节奏加快,特别是创业板和中小板市场新股的密集发行,使得大多数券商投行业务出现爆发式增长。
国际板即将开闸,充裕的项目资源将使券商投行业务迎来一轮行业洗牌,这也让业绩处在困境当中的券商们看到了转机。
根据海通证券此前的相关研报,一旦国际板推出,目前境内相对活跃的资本市场及相对较高的估值水平将吸引大批海外企业登陆境内市场。当前,香港主板共有98 家红筹股公司,总市值达4.4 万亿港元其中市值值超过200 亿港元的红筹公司有28 家,总市值4 万亿港元;全外资公司中包括汇丰控股、联合利华、东亚银行、长江实业等均表达过要在国际板上市的积极态度。
从纽约、纳斯达克、伦敦等全球主要证券交易所来看,外国上市公司无论在上市家数还是成交规模上均已占据较大比重。以纽约股市为例,到2009 年底,外国上市公司达495 家,占比21.3%,总成交额19.3 万亿美元,占比10.8%。新加坡等离岸金融中心,外国上市公司数量占比达40% 以上。亚太地区的韩国、台湾等地方金融中心,国际板也具有一定的规模。
海外投行看中的也正是高速增长的境内IPO 市场。资料显示,2010 年,349 家公司在A 股发行上市,筹资总额达4783 亿元,境内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融资市场之一。普华永道预计,2011 年,境内在新上市公司家数和IPO 筹资总额方面都将再次领先全球,筹集总额可能再度超过4000 亿元。
未来随着国际板发行规模的扩大,参照海外市场国际板扩张速度,假设5 年内国际板公司数量达50 家(含红筹),平均每家公司募集资金100 亿元,预计每年国际板募集资金规模将达1000 亿元,每年为券商贡献投行收入约30 亿元,为上市券商贡献约5% 的增量收入。
所以,境内国际板即将推出是海外投行与本土券商成立合资券商的最大诱因。也正是有了国际板这位红娘的“媒妁之言”,中外合资的券商才能走上红地毯。
尽管如此,申银万国研究所桂浩明在接受《新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国际板的即将推出推动了合资券商的成立,但如果单纯地把合资券商的“联姻”归功于国际板是极其勉强的。“在早些年前,合资券商就已经存在了,中金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有效竞争或是另一诱因
据媒体报道,中金公司、中信证券、银河证券、中银国际等老牌券商很早就开始为国际板做准备,并相继成立了国际板工作小组,负责联系有意登陆国际板的港股上市公司。包括中移动、汇丰等大型公司相继与中金公司等老牌投行达成合作意向。
由于国际板的发行对承销商在项目拓展、资本实力、国际化经验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高盛高华、中金公司等合资券商外,本土券商中仅有中信证券等极少数公司兼具了大项目承销优势及较为丰富的国际化经验。同时,国际板的高度垄断性及发行工作难度的明显提升,将使其承销费率明显高于A 股同类项目。
海通证券认为,短期有机会分享国际板大餐的券商包括中信证券、华泰证券及招商证券,其中,中信证券在项目上已储备多年,无疑将成为国际板最有竞争力的券商之一。为了能在国际板来临之际,与中金、中信等大型券商形成有效竞争,中小券商与海外投行的合资也就成了一种潮流。
据了解,为保障上海本地券商不被大型券商形成挤压之势,上海市政府一直着力推动本地券商吸收海外先进投行操作经验。而此次东方证券与花旗的接洽,得到的最大支持便是上海市金融办,他们发挥的推动作用是这次联姻成功的最大保障。
一家外资银行的投行业务董事总经理分析,在国际板IPO 项目的竞争上,合资券商将比中资券商更有优势。同时,合资券商中的外方股东与众多国外公司有长期合作关系,而中资券商在这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
对此,桂浩明则有不同看法,“合资券商或许能够更好地参与国际板竞争,但之前很多合资券商就因为合作理念不同而宣布解散。”
投资中国集团分析认为,外资投行在管理经验、技术水平、客户资源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在合理利用外资投行国际操作经验的同时,应注重其与本土文化、境内市场特点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合资券商的优越性。而国际板的推行,势将引起新一轮券商投行业务的洗牌。
目前,与外资投行进行合资意愿强烈的多为中小券商,其自身的业务发展在市场中相对有限。因此,希望与境外知名投行合作,开拓新的市场和业务。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