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09日 05:11 来源:金融时报
盛松成:人民银行调统司司长 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状况不断改善
去年年末,我国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为稳健,社会各界对中小企业资金问题的关注度上升,对中小企业融资状况的议论也较多。为此,我们就当前我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在分析全国信贷统计数据的基础上,结合5000户企业问卷调查情况,对部分省区进行了典型调查,并了解了部分商业银行的经营情况。
调查与分析结论表明:稳健货币政策实施以来,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不仅没有减弱,反而在不断加强,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下面我把具体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下。
一、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状况不断改善(一)中小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大型企业和各项贷款。今年5月末,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指人民币贷款,含票据贴现)余额19.79万亿元,同比增长18.7%,增速比大型企业高8.4个百分点,比同期各项贷款高1.6个百分点。其中,小企业贷款余额9.53万亿元,同比增长27.1%,增速分别比大型和中型企业高16.8和14.2个百分点,比同期各项贷款高10个百分点。
(二)中小企业贷款比重持续上升。5月末,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比重为59.8%,分别比去年末和去年同期高0.4和1.8个百分点;比大型企业高出19.6个百分点。其中,小企业贷款占企业贷款余额的比重为28.8%,分别比去年末和去年同期高0.6和2.4个百分点;大型企业贷款占企业贷款余额的比重为40.2%,分别比去年末和去年同期下降0.4和1.8个百分点。
(三)当前中小企业贷款增速和比重均高于危机前水平。今年前5个月,中小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速比危机前的2008年末高出5.2个百分点。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比重比2009和2010年末分别高2.3和0.4个百分点,高于危机前的2008年末3.5个百分点。
(四)中小企业贷款不良率持续下降,且降幅高于大型企业。5月末,小企业不良贷款(包括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贷款)余额2363亿元,不良贷款率2.6%,分别比去年末和去年同期下降0.7和1.9个百分点;中型企业不良贷款余额1707亿元,不良贷款率1.7%,分别比去年末和去年同期下降0.3和0.6个百分点;大企业不良贷款余额761亿元,不良贷款率0.6%,分别比去年末和去年同期下降0.2和0.3个百分点。
(五)部分地区典型调查表明,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状况逐步改善。以辽宁为例,2009年以来中小企业贷款占各项贷款比重逐年上升,由2009年的35.4%提高到今年1季度末的38.5%。小型企业贷款新增额占比也明显提高。今年1季度末,小型企业贷款新增量占全部企业新增额较去年同期提高9.6个百分点,中型企业占比下降4.2个百分点,大型企业下降5.4个百分点,信贷资金向小型企业投放力度明显加强。
从浙江的情况看,中小企业是信贷支持的重中之重。今年4月末,全省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81.4%,较去年同期提高3个百分点。中小企业贷款比年初新增额占全部企业贷款增量的比重达到80.3%,其中小企业贷款新增额占45%,比去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
二、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状况进一步改善的五个原因(一)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外部环境逐步改善。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对中小企业财税、信贷等方面的扶持力度,推动信贷管理制度创新,拓宽符合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特点的多元化融资渠道,改善中小企业经营和融资环境。
同时,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快了业务转型,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资金倾斜力度。比如一些商业银行专门成立了负责中小企业信贷管理的部门,部分商业银行实行中小企业贷款审批专业化、贷款营销批量化,还有一些银行对分行一把手直接考核中小企业贷款指标。
(二)短期贷款快速增长有利于信贷资金向中小企业倾斜。受流动性收缩影响,金融机构普遍压缩了中长期贷款,增加了流动资金贷款。2011年5月末,短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9.3%,高出各项贷款增速2.3个百分点;短期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比重为35.5%,分别较2010年末和2010年同期上升0.8和1个百分点。而银行对大型企业通常以中长期贷款居多,对中小企业以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为主,因此短期贷款快速增长,客观上有利于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
(三)主要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小型金融机构贷款增长较快。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使得大中型银行贷款规模得到有效控制,但主要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小型金融机构贷款增速上升。2011年5月末,小型银行、城信社、农信社等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达11万亿元,同比增长20.6%,增速高于2010年末4.5个百分点,高于大中型银行5.2个百分点。
小型金融机构贷款主要投向了中小企业。5月末,小型银行、城信社、农信社对中小企业贷款余额4.91万亿元,占其全部企业贷款的86.6%,分别高于2010年末和2010年同期1和1.3个百分点,高于大型企业73.1个百分点;其中,小企业贷款余额3.44万亿元,占比为60.6%,分别高于2010年末和2010年同期2.2和4.8个百分点,高于大型企业47.2个百分点。
(四)企业签发的银行承兑汇票逾七成集中于中小企业。5月末,企业签发银行承兑汇票余额6.41万亿元,同比增长34.8%,增速高于各项贷款17.7个百分点。其中,中小企业签发4.67万亿元,同比增长42.2%,高出平均水平7.4个百分点,占全部企业签发余额的72.8%;小企业签发2.15万亿元,同比增长54.1%,高出平均水平19.3个百分点,占全部企业签发余额的33.5%。
(五)金融机构在资金收紧条件下更愿意向中小企业放款。当前,银行贷款利率上浮幅度普遍加大,但大企业贷款利率上浮幅度小于中小企业。因此,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出于经营需要,在风险可控情况下更愿意向中小企业贷款。根据5000户企业问卷调查,2011年2季度中小企业贷款满意当期和预期指数虽然仍低于大型企业,但差距已连续四个季度缩小,本季较上季继续缩小0.9和0.2个百分点。
阎庆民:银监会主席助理 破解小企业融资难是复杂的系统工程
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关系重大。银监会一直在努力缓解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包括出台差异化监管正向激励政策,推动建立六项机制,支持建设小企业专营机构,促进完善财政税收支持政策等。今年6月,银监会又出台了十项监管激励措施,进一步鼓励商业银行加强小企业金融服务。在银监会的大力推动下,银行业小企业信贷投放已连续三年实现两个不低于(即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增速,增量不低于上年)目标,截至3月末小企业贷款余额9.33万亿元,在银行业整体信贷规模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增速仍比去年同期高3.3个百分点,增量比去年同期多522亿元。
当前,小企业融资难再度受到社会关注。究其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宏观调控政策层面,我国加快经济结构性调整、淘汰落后产能,限制“两高一剩”等,对小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出了迫切要求;货币政策理性回归,也使得信贷资源更显稀缺。当前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其本质是我国经济转变发展方式难题在信贷领域的客观反映。小企业层面,部分小企业缺乏自主创新的产品和技术,市场适应能力不强,风险控制能力不足,经营管理不规范,体制机制不健全,在信贷市场上缺乏核心竞争力。还有一些小企业盲目非理性投资,加剧了资金紧张局面。银行层面,受存款准备金率持续上调或存款增长乏力等因素影响,科学配给信贷资金的难度加大。而部分银行支持小企业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不足,也加重了小企业融资困难。外部环境层面,财税政策支持作用发挥不够,资本市场准入门槛较高,风险分担机制和征信体系尚不完善等因素,也制约了小企业对信贷的获取。
破解我国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综合努力。银行方面,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深入贯彻落实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十项措施。重点满足符合国家产业和环保政策、有利于扩大就业、有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商业可持续的小企业合理融资需求,确保小企业贷款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目标实现。同时,要进一步深化银行业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建设一批定位于与小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小型金融机构。小企业方面,要根据产业发展政策和市场发展趋势,及时调整经营战略,深入推进技术与产品创新,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升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冲击能力,尽快满足必要的授信条件。宏观调控政策方面,建议考虑在社会融资总量中,单独预留一块规模支持小企业融资。外部环境方面,要加大对小企业金融支持的财税政策优惠力度,建立健全多层次融资担保体系,加强信用体系和信用文化建设,同时科学引导和严格规范民间借贷活动,严厉打击非法集资和高利贷行为,维护良好的社会金融秩序。
赵锡军: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 开拓银行之外的融资渠道
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刚才各位专家讲的非常好,我还有一点补充。实际上,中小企业融资难可能跟我们目前的融资结构和以银行为主体的融资方式有密切关系。当前,尽管社会融资规模里相当比例资金并非银行直接授信,但是即便是非银行机构的非信贷融资,像信托、理财等,还是通过跟银行有关联的部分投放出去的,仍然同银行有密切联系。中小企业的特点是比较散,比较小,加上信息不对称等等,导致很难根据银行既定标准去评估某个具体的中小企业的融资条件,如果标准不适用,生搬硬套显然不妥当。如果硬要让银行降低标准或者放松标准去给这些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去放贷款的话,可能会出比较大的问题。
因此,需要改变目前的融资结构,需要发展银行以外的融资结构。通过银行以外的融资渠道,开展融资产品的创新可能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思路。同时,在创新方面,我觉得要创造出使中小企业风险和其生命周期相匹配的融资产品才能合适。大家都知道小企业生命周期比较短,因此就应该有适合短生命周期的融资产品出来配套。解决这个问题要通过市场的做法,融资产品的创新可能要跟股权相关联相挂钩,包括基金、风险投资,都要跟股权挂钩才行。另外还可与应收款、订单这些东西继续挂钩创造出另外一些产品来。
另外,我也非常赞成中小企业可以通过非市场的方式来融资,比如争取政府的公共资源。但是争取公共资源要解决一个问题,不管是税收减免也好,补贴也好,都是纳税人的钱。政府要拿纳税人的钱为某些中小企业业主服务,怎样得到大部分纳税人的理解和支持,是需要考虑的。除了公共资源的支持之外,还要提供服务,比如说中小企业融资的时候,政府要帮企业解决财务不规范问题,要提供法律咨询等方面的服务,使其达到融资条件。
杜晓山:社科院研究员中国小额信贷联盟理事长 开发“草根金融”服务“草根经济”
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我国小企业融资难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慢性病,而在当前我国货币政策收紧的背景下有了急性发作的倾向。经济增速放缓,小企业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从而造成不良率的上升,这就会导致银行减少对其的贷款,小企业就会面临资金链短缺和生产难以为继,又进一步造成经济的下滑和恶化,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一、微小和小企业融资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之一
中国企业的99.6%-99.9%是中小企业,约430万户;个体经营者数量仅经过注册登记的就有3900万,加上未注册的预计超过1亿。中小企业创造的GDP、进出口额、税收分别占全国的60%、68%和50%以上,提供了75%-80%的城镇就业岗位,完成了66%的发明专利,82%以上的新产品开发。其重要性毋庸置疑。
中小企业的贷款占比仅为约20%-25%,而微小企业占全部银行贷款的比重微不足道。现在,大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额度是10%,小银行是20%。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江浙中小企业贷款满足率不足30%。据世界银行专家估计,中国微贷款潜在客户至少在1亿以上。微贷款按户均贷款5万元测算,市场容量在50000亿元以上。
微小和小企业融资难带来的社会问题阻碍了微小和小企业发展;削弱了金融业结构多样性;引发社会、经济的不平衡;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什么原因造成小企业融资难
从认识层面看,目前多数大中型商业银行认为小企业的资产和经营质量不高、无信用记录,对其贷款成本高、收益小、风险大且劳累辛苦,因而在主观上更倾向于支持大中型企业。
从体制机制层面看,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还在于银行机构不合理、金融资源的供给与小企业的需求之间存在诸多矛盾。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目前我国银行贷款的企业覆盖率明显偏低。据测算,规模以上企业覆盖率不足30%,规模或限额以下企业不足5%,同发达国家54%的水平相比,我国金融资源供给明显偏少。
(二)金融资源结构与小企业数量结构不相匹配。我国大、中型企业分别占全国企业总数的近0.1%和1%,其余99%为小企业,呈“金字塔形”分布。而我国金融资源的65%掌握在工、农、中、建、交等大商业银行和中信,光大、华夏、民生等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手中,其他金融机构掌握的金融资源约35%,呈“倒金字塔形”分布。中小型金融机构掌握的资源总量过少,已成为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数量有限的中小银行与巨大的小企业需求不相匹配。大银行主要服务大中型企业、小银行服务小企业,是金融市场的普遍现象或一般规律。我国95%以上的小微企业得不到正规的融资支持,与中小银行数量不足有直接关系。美、日、韩等发达及新兴国家在发展中也曾遇到过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它们基本上是通过大力发展中小银行来缓解这个问题的。而在我国,目前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以及村镇银行(不含农信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仅有400多家,算上农信社也不过3000家,远远不能满足小企业发展的需要。
(四)大银行虽然运行规范,且在多年服务大中型企业的实践中形成了严格的贷款程序和标准,但这些程序和标准同小企业资金需求的“快、灵、散”特征不相适应,而且小企业抵押担保不足。特别是由于信息不对称,数量庞大的小企业的生产经营信息很难准确地反映到银行的信息识别系统中,从而造成银行对小企业“慎贷”的现象。当然近年来,大银行服务小企业的努力,也取得了明显成绩。
三、怎样解决小企业融资难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事实上,小企业不仅在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城乡就业、增加国家税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相当多企业的资产质量、经营效益、市场信誉并不差,因此应区别对待。如2009年1月至8月,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4%,而全国仅增长了8.1%;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6.6%,而全国则下降了10.6%。
解决微小和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不仅对于政府及微小和小企业有益,更对金融机构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将会对各方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利益。这有助于实现“普惠制金融”:普遍惠及和包容弱势地区、弱势产业、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有利于促进中国金融体系的完善;有利于中国小企业的成长和创新。
(二)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要根据市场经济规律,重构中小企业融资供给、支撑和保障体系。政府和监管当局要成为市场公平的维护者。小企业目前在市场竞争中,在制度安排、政策支持等方面还存在一些歧视,应实行平等的国民待遇:一是维护中小企业权益,尊重其合理诉求;二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例如减免税费和风险补偿制度;三是信用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四是建立信用担保制度;五是搭建好资本市场平台,设立产业引导基金、风险基金、创业基金等,引导企业结构调整,技术升级等推动发展。相关监管当局从货币政策和监管政策等方面也应体现差异化,解决结构性问题。当前,“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可能比较适宜。
近期工信部等四部门公布了新制定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首次增加了微型企业标准,这样有利于分类指导,增加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由于企业类型划分标准不清,无法区别对待,小企业往往无法得到国家融资政策的有效支持,存在“中型企业搭小企业便车”的现象。可以预料,政府将会区别情况,加大对小型和微型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企业要成为市场竞争的合格者,自身要强身健体。从小企业自身的角度应该提升企业自身的素质,想要得到资金发展壮大,就必须要遵守一个相对比较规范的制度和规则来运行。一是增强诚信观念;二是重视技术创新和产品改进,适应市场变化能力和发展后劲;三是健全财务制度和提高管理水平,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金融机构要成为市场繁荣的推动者,就要改变观念,提高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一是创新信贷产品和制度;二是设立微小和小企业专门信贷机构或部门,进行单独考核和管理;三是健全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四是拓宽除银行信贷外的融资渠道。例如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产业投资基金,集中性中小企业债券,发行股票等,还要加快民间借贷立法,规范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融资市场。
四、推动金融体制创新大力发展中小银行
(一)发展中小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作用。发展中小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不仅可以有效集中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充分发挥“草根金融”服务“草根经济”的重要作用,而且有利于解决信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例如,美国拥有大量的社区银行,它们在目标市场方面主要服务于周边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家庭。再如,美国的硅谷银行熟知区域内科技型企业的经营状况、发展前景,因而能够有效避免传统商业银行过于强调安全性、盈利性的弊端,较好地满足科技型企业在技术研发和成长阶段的资金需求。
发展中小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还有利于促进民间金融发展。在我国,民间金融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而日趋活跃。规范和引导民间金融健康发展,切实释放民间资本的活力,发展中小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将是重要的渠道和出口。
(二)银行面对中小企业设立专门机构和团队及建立六项机制。金融机构可通过金融创新、改进服务加大中小企业融资的可获得性。针对小企业及微小企业的信贷是一种特殊的管理体制机制和贷款技术。
目前,发展中小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着力点可以考虑以下措施:
第一,鼓励支持大中型银行进行金融创新和设立中小企业专营机构,开展小企业信贷业务。
第二,大力发展城市商业银行;不断规范改革和发展农信社(包括农商行、农合行)等农村金融机构。
第三,重点发展社区银行、科技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区域性、行业性小型金融机构,不断提高小型金融机构的覆盖率。
第四,拓宽除信贷之外的直接融资渠道。例如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产业投资基金,集中性中小企业债券,发行股票等,还要加快民间借贷立法,规范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融资市场。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