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风险可控为本

2011年07月09日 05:10 来源:金融时报

  子牧

  整体来看,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尚未对宏观经济、财政及金融的稳定产生威胁。给出的理由是,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在可控范围,地方政府偿债能力有保障;债务偿还期限安排相对分散,地方政府集中还款压力不大;债务投资形成了较多优质资产,能够形成稳定的现金流,也为债务如期偿还提供了有力保证。

  近一段时间以来,“政府融资平台”

  风险屡被提及,商业银行对其融资也愈加谨慎。不久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利用债券融资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指出,支持符合条件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和其他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进行保障性住房项目融资。这使市场不免担忧风险的进一步积聚。尽管《通知》同时提出各地发展改革委加强对发行人募集资金使用方向的引导、监督,保障募集资金的专款专用等要求,以保证资金合理、安全使用,但潜在风险还是不能不防。

  7月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2010年度中央预算执行等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工作,首先一条就是要有效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由此,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更加成为关注的焦点。

  早前审计署报告表明,截至2010年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174.91亿元,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67109.51亿元,占62.62%;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或有债务23369.74亿元,占21.80%;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其他相关债务16695.66亿元,占15.58%。由于统计口径的不同,该次统计数据与前期人民银行、银监会公布的数据存在一定出入,但是审计署统计数据也基本符合市场预期。

  尽管数额巨大,记者从北京银行获悉的一份研究报告还是支持这样一个判断———整体来看,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尚未对宏观经济、财政及金融的稳定产生威胁。给出的理由是,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在可控范围,地方政府偿债能力有保障;债务偿还期限安排相对分散,地方政府集中还款压力不大;债务投资形成了较多优质资产,能够形成稳定的现金流,也为债务如期偿还提供了有力保证。

  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当前地方政府性债务呈现两个特点,一是增速已得到明显控制。从1997年以来未偿还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增长数据来看,增幅较大的1998年和2009年,分别为48.20%和61.92%;其他各年增幅在20%左右。这是由于为应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降低准备金率等手段,提高银行信贷能力,鼓励银行信贷扩张;地方政府项目投资大幅增加,多数资金是通过设立的政府投融资平台通过银行信贷或城投债方式获得,是地方政府性债务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2009年末,我国经济率先实现复苏,为防止地方政府性债务形成系统性风险,国家开始对地方融资平台举债进行调控,2010年增幅为18.86%,增速明显下降。

  二是债务在高一级政府和东部地区集中。从政府层级看,截至2010年底,全国省级、市级和县级政府性债务余额分别占29.96%、43.51%和26.53%。财政收入相对较高,举债能力相对较强的省级和市级政府性债务占总债务的73.47%。从区域分布看,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政府性债务占比较大。截至2010年底,东部11个省(直辖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政府性债务占49.65%。从以上债务集中情况来看,地方政府性债务与经济发展情况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举债占比较大的省级和市级政府,以及东部地区都具有相对更强的偿债能力,这也能够较好地保证债务的安全性。

  具体到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情况,针对趋紧的宏观调控政策和较大的债务规模,目前一些国际评级机构和投行对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问题都给出了负面的预测,认为在未来几年这些债务将会出现较大规模的违约,银行不良资产率也会因此大幅提高。特别是在市场出现云南高速等融资平台出现信用事件后,更是把国内地方政府性债务推向了风口浪尖。但是北京银行资金交易部分析师张德栋认为,从审计署发布的审计数据来看,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更不会危及宏观经济、财政及金融的稳定。这是基于以下几个事实:

  地方政府偿债能力有保障。截至2010年底,在所有地方政府性债务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担保责任和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分别占62.62%、21.80%和15.58%。因此地方政府综合财力支持债务偿还的能力可以保证。

  地方政府集中还款压力不大。2010年底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中,需要在2011年、2012年到期偿还的占24.49%和17.17%,需要在2013年至2015年到期偿还的分别占11.37%、9.28%和7.48%,2016年以后到期偿还的占30.21%。从债务偿还时间看,期限安排相对分散,地方政府集中还款压力并不大,能够更好的做好流动性安排。

  债务投资形成了较多优质资产。截至2010年底,地方各级政府已支出的债务余额中,主要用于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占86.54%。其中用于交通运输、市政等基础设施和能源建设的占61.86%;用于土地收储的占10.62%。这些债务资金的投入,加快了地方公路、铁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及轨道交通、道路桥梁等市政项目建设,形成了大量优质资产,促进和带动了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大量优质资产的形成,能够形成稳定的现金流,也为债务如期偿还提供了有力保证。

  当然,地方政府性债务虽然有效地弥补了地方财政的不足,对于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2009年债务过快增长后,也暴露了一些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除了举债缺乏规范和对债务监管不到位以外,还包括部分地方政府债务率过高、违规取得和使用债务资金等潜在的风险因素。这就需要我们尽早提出应对措施,并在今后加以密切关注,防范风险于未发。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