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三公支出蹒跚前行

2011年07月11日 01:19 来源:国际金融报

  

  本报记者黄晶华实习生徐曼曼

  千呼万唤中,“三公支出”终于陆续与公众见面。然而,记者发现,截至昨日,原本被要求在6月底之前公布的数据,只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的2010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决算、财政部公布的2011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预算总数以及国家文物局、中科院和教育部等个别部门的相关披露。

  业内专家解释,目前进度确实不一致,有的部门准备还不够充分。财政部已经对外公布的中央本级三公汇总数目,并非是由各个中央单位的数字统计相加得出,而是根据编制预算得到的数字,这比各个部门统计的数字相对要快。

  而从公布的数据来看,虽然今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预算比2010年实际支出减少4200万元。但最先公布的三个具体部门中,国家文物局和教育部各自的2011年“三公经费”总和均高于2010年决算数。

  对此,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马蔡琛博士昨日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三公消费实际上很难界定,而目前的财政收支统计也并非专为此设立。在其看来,“三公支出”的数额不重要,关键是,目前没有规范的统计方法。这也正是财政部的总数据与将来所有中央部委公开数据之和会有出入的原因所在。

  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高鹏怀也认为,从已经公开的几个部门的数据来看,还是过于笼统,缺乏依据。

  而如何监督“三公支出”,是一个更为现实的问题。

  “现在公开了让百姓监督的方式不对。社会、媒体监督应该只是辅助监督,关键还是要人大代表、监管部门的监督。”马蔡琛说。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