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创业板不能一口吃成大胖子

2011年07月12日 01:14 来源:汉网-长江日报

   财经评论人士 皮海洲

   在7月10日主办的“2011中国金融投资夏季峰会”上,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发表了题为《中国资本市场目前的发展现状和对策》的演讲。对于我国资本市场的结构,祁斌将其概括为“主板大、创业板小”。祁斌认为,我们的中小板是500多家,创业板有200家,主板1000多家,与美国正好相反,中国股市亟需改变这种结构模式。

   祁斌对中国资本市场结构的这种概括,无疑让投资者感受到一种扩容压力。因为要改变这种结构模式,唯一的办法就是进一步加快创业板扩容速度。

   应该承认,中国资本市场“主板大、创业板小”的结构模式确实存在不合理之处,但要改变这种不合理结构模式,需要有一个过程,更需要有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来完成,而不是在一个较短时间内,通过加大创业板新股发行力度来实现,让创业板一口吃成一个大胖子。

   更何况,与美国股市相比,中国股市没有几项是合理的,尤其是在保护投资者利益方面,中国股市可以说是与美国背道而驰的,比如在美股市场上的上市企业和退市企业,每年都是大出大进,退市淘汰率相当高。

   说到“主板大、创业板小”的结构模式中来,这其实是由中国股市发展的历史决定的。毕竟创业板开设时间还不到两年,而主板推出时间已超过20年。因此,简单地把创业板规模与主板规模相比较,这是非常荒谬的。更何况,中国股市开设之初,其目的也只是为国有企业脱贫解困服务,当时上市的只能是国有企业,作为民营企业很难获得上市机会。因此,在当时情况下,根本就不可能推出创业板。可以说,不论创业板规模如何,创业板能够于2009年10月在中国股市推出,就是中国资本市场一个巨大进步,它表明中国股市不仅可以接纳国营企业,而且也可以接纳民营企业,甚至是私营企业,家族制企业。

   尽管目前中国资本市场结构模式是“主板大、创业板小”,但在这个结构模式背后,创业板发展却是高速的,与表面上的结构模式完全是两回事。比如2010年,整个A股新上市公司为347家,其中,中小板204家,创业板117家,主板只有26家,创业板新股发行的数量远远超过了主板。由于中小板原本就是创业板的过度板,二者都以中小企业上市为主,因此如果将中小板与创业板合并计算,主板新发行股票的数量更是创业板的“零头”。这种现象在今年上半年仍然得以延续。今年上半年共发新股167家,其中中小板为61家,创业板83家,主板23家。可以说,创业板新股发行节奏远远超过了主板,按照这样的发行节奏,创业板公司的数量超过主板无非就是时间问题。

   因此,中国股市远没有必要为了改变“主板大、创业板小”的结构模式,而进一步加快创业板新股发行速度。毕竟,对于目前创业板来说,加快创业板新股发行速度并不是当务之急,如何让创业板健康发展才是管理层最应该要面对的问题。毕竟创业板在国际市场上已经留下了太多教训,中国股市有必要认真吸取这些教训。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