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能源服务升级中

2011年07月12日 15:58 来源:《新财富》

  低碳经济时代的来临,促使中国能源行业悄然变革。传统能源供应商开始谋求向能源综合提供商转型,促进能源服务向一体化与智能化升级。

  随着产业升级的不断推进和节能减排措施的日益加强,中国低碳经济时代已经来临。中国能源行业也因此悄然变革,迎接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

  能源困境孵化

  能源综合提供商

  自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后,加强能源的节约、利用、管理以及保护环境,成为全球共识,节能减排也成为摆在中国政府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据统计,2009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达到30.66亿吨标准煤,较2005年增加了30%,2010年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已经达到32.5亿吨标准煤。2011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十二五”期间,单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将分别降低16%和17%,据此推算,年均能耗强度需要下降3.6%左右。未来几年,中国面临着巨大的节能降耗压力。

  另一方面,长期以来,中国能源基础设施资产利用率较低。以电网为例,公开资料显示,美国电网资产利用率为55%,日本达60%以上,北欧国家正朝着70%左右的利用率努力,而中国电网资产利用率还不到35%。 而且,在能源网安全管理方面,中国也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据中电联统计,2009年全国城市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为9.11小时,高于主要经济体的平均水平七、八倍。

  节能减排的压力与能源管理的不足直接指向国内能源行业的同时,也为国内的能源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一些大型的能源提供商开始向能源综合提供商转型。申银万国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保守估计2011-2015年合同能源管理(Energy Management Contract,EMC)产业投资年均增速约18%,2016-2020年年均增速将达到30%。已在港上市10年的新奥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奥能源”,02688.HK)率先提出了由能源分销商向清洁能源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以用户“单位产品能量成本最优”为目标,依托系统能效理论和泛能网技术优势,向地方政府及不同类型工商业客户提供一揽子清洁能源整体解决方案及实施的金融服务、工程建设、运营服务、后期能源供应组织等系列服务。

  一体化无缝对接供给需求

  除了原有的能源企业向能源综合提供商转型之外,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军能源行业分享节能减排的盛宴。据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简称“EMCA”)统计,2009年底,中国以节能服务为主营业务的公司达到631家,其中EMCA会员达到450家,同比增长17%;运用EMC机制实施节能项目的公司(EMCo)达502家,增长30%。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陆续出台了相关税收优惠政策、配套资金奖励等多项政策,为能源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在政策、资金等措施的激励下,国内的能源服务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从总体上看,产业规模还比较小、发展水平也较低,企业多而杂。而在能源服务需求方面,除大型项目之外,一些商业楼宇、住宅、中小企业等零散、小型项目的节能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

  显然,将多而杂的供给方与零散的需求进行一体化对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内的能源困境。北京理想伟业节能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理想伟业”)的“节能超市模式”为能源服务的一体化提供了一种解决思路:以国外能源合同管理这一市场手段为突破口,通过整合国内节能服务产业的节能产品、技术、项目、资金、人才、服务等优质资源,将上游厂家和中游服务商结成广泛合作联盟,为下游客户提供系统化、多样化、可定制的“一站式”节能服务综合平台。其收入来源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为目标客户提供一个系统、集成和满足具体需求的节能方案,由此能产生可持续的经济效益,这是理想伟业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二是发挥节能超市的协同效应,为客户在资金、产品、服务等方面提供更多的有附加值的服务。

  目前,理想伟业的“节能超市”平台已整合国内外近50家主要节能减排厂家的600多项节能产品,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成功实施节能项目。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半导体所、工程物理所、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爱国者、广州智光、台湾百鸿、泰豪科技、塞里克鲁等一批科研机构、金融机构、制造企业及节能服务企业均以战略伙伴的方式加入到理想伟业的“节能超市”中。

  智能化再升级

  如果说“节能超市”为能源服务供需双方的无缝对接提供综合平台的话,智能化则成为全面升级能源服务的利器—以智能电力和智能油气网为共同引擎、利用先进的通讯、传感、储能、新材料、航天、化工、微电子、海量数据优化管理和智能控制等技术,对传统能源的流程架构体系进行革新,形成智能电网、智能水务网、智能热力网、智能建筑、智能交通、智能工业管理、智能交互架构管理等子能源网架间更高效率能源流的智能配置,以实现能源产业双网或多网的互动配置、能源总网架优化管理。

  通过系统性调峰、平移负荷、增加现有输送网的能力和效率等措施,智能能源网将极大提高现有能源网的资产利用率与能源利用效率。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智能能源研究组课题组测算表明,建设智能能源网将有望把我国能源效率提高至少15%。以2009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而论,全国每年大约可节省至少近4亿吨的标准煤。以2009年全球能源消费近110亿吨油当量而论,大约全球每年可节省近10多亿吨标准油;按原油价格每桶70美元估算,大约可节省7000亿美元。

  正因为此,能源智能化已日益成为欧美发达国家政府的议题。2010年9月23日,美国能源部部长朱棣文在智能网络全球论坛提出了美国发展包括可再生能源接入、大规模储能、用户端管理、智能电网、数据与信息安全、智能建筑等在内的智能能源战略;德国联邦政府经济和技术部(FMET)已将其新制定的未来能源规划命名为“能源互联网”,即E-Energy,其主旨是建立一个基于ICT技术(信息和通信技术)、可实现自我调控的高效能源系统;日本经济贸易产业省则于2010年4月启动“智能能源共同体(Smart Community)”计划 。

  在中国,随着能源提供商的一体化与智能化步伐加快,以新奥能源为代表的国内能源企业也在能源智能化方面展开了系列尝试。新奥能源的能源智能化服务以产业集群区为突破点,已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上海南汇工业园区、长沙黄花机场等地开展智能能源建设。据新奥能源相关人士介绍,新奥能源与长沙黄花机场合作的天然气热电冷能源管理项目,将实现全系统节能33%,每年可减少一次能源消耗折标煤约1527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807吨。同时,新奥能源还与IBM签署系列战略合作协议,成立合资公司,向提供清洁能源整体解决方案及服务的智能能源服务商转型。根据合作协议,IBM将向新奥集团基于节能减排的能源服务业务进行战略投资,双方成立基于实现智能能源和智慧城市的信息技术公司,IBM为新奥集团提供转型进程中的信息技术外包服务。■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财富》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