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文学不能承受之重

2011年07月12日 17:00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文学不仅是写作,背后还有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操作系统

  文、图/老村

  一位年轻写作者打来电话。之前,他曾来过我的寒居。模样还是个少年稚气的孩子。他痛苦而沉重地向我讲述他的文学梦想。他家在山西乡下,高考落榜后看到北京某民办大学一则招生广告,选择来到京城,其时已三四年了。他的父亲是小县城里的普通干部,出于对孩子前途的热望和负责,咬着牙,几乎以全部的薪水,来支撑他的这位热爱文学的宠儿。而他,似乎全然不顾父亲的辛苦,课余时间,阅读了一些朝气而锐利的文字之后,立刻斗志昂扬地操笔从文了。

  从他不成熟的文字里,我看到自己当初的部分模样:为便于写作,他不住宿舍,自己租住学校附近一间简陋的民房。房间没暖气,没自来水,更不会有卫生间,冬天仅靠一只小火炉取暖。就这样,他在这里进行着极初级的文学演练。如今在空调和暖气房里的我,能感到他真实的辛苦。我该怎么办呢?我也许只能鼓励他说,只要坚持,会成功的。

  但,什么是成功呢?所谓的成功,难道仅是有一只端起来看着稍微有些牢靠的饭碗吗?

  我的另一个写作者朋友,在文学圈里,多少也算是稍有名气的笔杆子了。但是女友忍受不了他居无定所的写作打工,最终离他而去。痛苦的他,用仅有的钱,在酒吧里喝了三天酒。冬夜躺在大街上,打手机将我从梦中叫醒,用诗意的语言,绝望而铿锵地告诉我,他等待生命的离去。

  这些年轻的写作者,对文学不能不说有一颗极度赤诚的心。

  如今真正从事文学写作的人,已分划为两大块,一个体制内,一个体制外。尽管这界线有些模糊,却是事实存在。说起来,这竟是中国文学别有的特色。体制,会将资源源源不断赠送给一些人,让他们活得油光鲜亮。体制之外,那些“野生野长”的文学人,则犹如野孩子或干脆说野草一般自生自灭,永远处于无人眷顾的位置。

  谁会关照这些文学人呢?没有人。你想得到赞扬和肯定——直说了不就是现实的名利吗?名利不是坏东西,因为它和生存紧密地联系着。你首先得向体制妥协,削尖脑袋往这个圈子里钻。虽然天下的孩子都得养,但离得近又会使巧耍乖的自会得更多好处。

  有骨气的自由文学人,是不会这样自甘下贱、仰人鼻息的。——不会?既然不会,你就老老实实地一边呆着。体制就是体制,由来已久,虽不会扩大,也不会就此消失。

  所以,这里我要忠告这位山西少年,你的文学之路,漫长又漫长,要好自为之,有写作冲动的时候,还要可怜你的父亲。要知道靠他微薄的薪金养活一个未来的作家,该有多难!同时也忠告那位喝了三天酒的朋友,别急着告别生命,自你从事文学的第一天起其实已经在玩命了。这时候才意识到绝望,实在是太晚了。我的建议是,你去找你的女友,把你今后如何过好小日子的设算,谦恭而诚恳地告诉她。

  文学不仅是写作,背后还有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操作系统。这些你们都懂吗?只是这样说来,这些可怜的孩子们其实等于无须写作了。这算是什么忠告呢?

  (作者为作家、画人,现居北京)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