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IPO大跃进是“政策市”下的蛋(国金时评)

2011年07月13日 01:29 来源:国际金融报

  

  2011年已过半。回顾上半年的资本市场,五味杂陈。交易市场阴跌不止,但股票发行高歌猛进。据统计,上半年共有164家公司完成新股发行并上市,合计融资额1711.249亿元,虽较2010年上半年有所减少,但新股资金超募现象却未有根本改观。更奇怪的是,居然有八成新股上市跌破发行价。

  两年前当中国资本市场重启IPO时,中国证监会放弃了发行定价“窗口指导”的原则,将定价权交给发行公司和它的发行保荐人,管理部门将此命名为“市场化”。两年来的IPO,“市场化”已经成为其最华丽的标签,即使发行市场出现了一些让投资者难以容忍的问题,也可以在“市场化”的旗号下得到原谅。以致当市场接连出现新股上市即破发的尴尬时,管理部门不是认真地检讨目前IPO所存在的严重问题,反而认为这是“市场化”的一大成果。

  “市场化”,当然是一个应该肯定的方向。但是,如果一个市场缺乏充分竞争的前提条件,就很容易形成价格垄断,从而同样会使价格形成机制出现扭曲。目前,中国的IPO市场实行机构询价产生新股定价的机制,但是这些机构在询价过程中很容易和IPO公司形成利益共谋,将定价任意拔高,致使处于市场最底层的中小投资者的话语权完全被剥夺,在“羊群效应”的驱使下,不断地成为价格垄断者的牺牲品。

  中国资本市场快速发展主要体现在新股发行与上市方面,而交易市场则长期陷于低迷困局,难得出现几次牛市,也都因政府担心风险过大而夭折。这种一二级市场严重失衡的格局,与政府对股市的融资机制过度倚重的政策性需求是密不可分的,这在IPO重启后的最近两年可以看得更清楚。

  本轮金融危机爆发后,政府为了GDP保持必要的增速,一度推行了宽松货币政策,但由于未建立相应监督机制,导致以银行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一度泛滥。而货币政策便向后,银行信贷开始收紧,但为了满足企业对资金的需要,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机制受到了重视,这才导致在经济收缩时期反而有这么多的公司进入资本市场。因此,与其说两年来的新股大跃进是“市场化”的成果,不如说它是“政策市”之下出现的必然结果。

  这种在“政策市”驱使之下出现的IPO大跃进,必然会影响到整个资本市场的平稳运行。由于股市的融资功能被当作了政策工具,因此中国资本市场的新股发行要么发展神速,要么不得不停滞下来。令人担忧的是,尽管市场对此多有批评,但市场管理部门却根本听不进去,反而变本加厉地要进一步加快IPO的进程。6月24日,在惠州举行的首届金海湾经济金融高峰论坛上,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表示,2010年中国IPO全球第一,预计这一趋势在未来10年都将保持。

  尽管出于鼓吹政绩的自我需要,市场管理部门对两年来的IPO改革包装上了“市场化”的华丽标签,但真正判定一项事物的性质的话语权,倒确实是在市场。真正的“市场化”,必然是一二级市场和谐发展的市场,而不是由一个市场来压倒另一个市场。目前这种在行政权力强力推进之下出现的IPO大跃进,只是方便了政府工作目标的推进,也极大地满足了企业和一些权贵势力圈钱的需要,但是它的效果是使一二级市场之间经常产生“互搏”,这已经从根本上破坏了整个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机制,它发展到最后,就是投资者再一次像远离毒品一样远离股市。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滚动新闻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