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兰恒敏:鲁花的苦恼值得同情

2011年07月14日 23:10 来源:经济导报

  经济导报评论员 兰恒敏

   刚涨价一天,第二天就撤销涨价,鲁花花生油的“涨价一日游”让人感叹不已。虽然我们每个人都将是食用油涨价的受害者,但我们还是要给予鲁花深深的同情。

   今年的花生死贵。昨天笔者到(济南)小市场买了2斤花生,每斤7元。有了实实在在的购买花生经历,笔者相信鲁花集团品牌总监初志恒在微博(http://weibo.com)中算的明细账没有说谎。

   为了纾解居民在通胀形势下的生活压力,本轮宏观调控以来,国家对水、电、气、食用油、化妆品等进行了大面积的价格干预。我们完全理解国家的好心和苦心,但是好心并不意味着正确。打个比方:一个人饿得要死,旁边有人正在卖热气腾腾的包子,“国家”不由分说抓起包子递给挨饿的人。“国家”的行为看似仗义,实则蛮不讲理。因为包子是人家的,你无权处置别人的财产来行善。真要行善,“国家”掏钱买个包子送给挨饿的人不就得了?但国家又想做好人,又不想掏这个钱。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这种蛮不讲理的行善是在“为了多数人的利益而牺牲少数人的利益”的旗号下进行的,会得到多数人的拥护和叫好,因而“国家”做起来更加胆壮气盛。但这并不能说明“国家”的行为是正义的。由此推开,我们更加深切地理解了确立“(包括企业财产在内的)合法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是多么重要。

   也许政府要说,这只是特殊情况下的特殊措施,一旦经济形势正常就会取消限价。那么我们要反问,这种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为什么不先从央企做起?中石油、中石化的财产属于全民(和投资者)所有,它们在困难的形势下更有理由承担起社会责任,但它们的产品价格却随国际市场波动而联动,没有限价措施。这显然说不过去。借口“食用油与居民生活关系太密切”而限价更没道理。哪种产品与居民关系不密切?“烧的油”比“吃的油”对居民的影响要广泛深入得多。

   吴敬琏在国际经济学会(IEA)第16届全球大会开幕式做主题发言时抱怨,“政府以宏观调控的名义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加强,市场力量出现了倒退。”仔细回想一下,本轮宏观调控以来,国家发改委对多个行业多个产品涨价进行“约谈”干预,其中固然有“救急”的因素,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市场经济是一个联系紧密的生态系统,人为干预某一环节,就可能引发相关问题。譬如干预了煤电联动,结果出现电荒。正如一位企业家发牢骚:国家要是认为自己有能力,就都管起来,要么就别管。

   当然,凡事都要从多个角度考虑。我们在对鲁花等受管制企业表示同情的同时,不得不面对一个实际问题:如果放开食用油价格,食用油价格过高,老百姓会承受很大的压力。怎么办?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三五一十五”:居民担待一点,企业让利一点,国家补贴一点。前两点都问题不大,就等国家补贴的那一份儿了。补贴企业或补贴居民都行。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