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18日 01:16 来源:北京晨报
当基金经理离职潮看到投资者麻木之后,轮到基金公司的高管们纷纷挂靴而去。种种迹象表明,基金行业的高管变动已然达到基金业成立以来的最高峰。
基金业换帅风暴@现象
基金公司一天换“两帅”
今年以来,基金公司一天换“两帅”甚至一天换“数帅”,竟如同家常便饭般常见。6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长城基金对外公告称,公司总经理关林戈和副总经理、投资总监韩浩均因任期届满而离任。这仅仅是今年以来基金公司高管变动的冰山一角。
3月4日,万家基金发布的高管变更公告曾让市场和投资者们大为震动。在同一天内,万家基金董事长孙国茂、总经理李振伟双双离任,由新任董事长毕玉国、新任总经理杨峰接盘。尽管公告给出的变更理由很简单,所谓“任期届满”,但在业内看来,同一天更换董事长和总经理,绝对属于罕见举动,且在公司股东稳定的情况下,这样的解释显然说服力不够。
还有比万家基金更“猛”的。今年2月22日,银河基金正式披露高管变更公告,一口气涉及三名高管——公司董事长李锡奎换届离职,徐旭为新任公司董事长。同时,增聘尤象都、陈勇两人为公司副总经理。
而且很快银河基金可能又将迎来总经理地震。因为坊间流传,长城基金如今空缺的总经理一职可能由银河基金现任总经理熊科金接任。据一位接近长城基金公司高管的人士称,熊科金到任长城基金几乎已是板上钉钉的事,目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差监管层的一纸批文。但接近熊科金的人士则称,其在银河基金的离职手续还没办,可能正处于考虑中。
8个月换了16位总经理
去年底至今,不足8个月的时间,多达16家基金公司总经理、7位董事长以及多位副总更换。一来一去间,基金行业高级经理人职业生涯的变动显得格外剧烈,几乎每个星期都发生着新的变化。
去年12月,一个月的时间里,4家基金公司接连公告宣布更换总经理。先是益民基金12月初公告,祖煜不再担任公司总经理职务,公司副总经理宋瑞代为履行。紧接着,天治基金12月中旬公告,刘珀宏辞去公司总经理职务,原董事长赵玉彪出任总经理,同时代为履行董事长职务。随后,华富基金与浦银安盛同时于12月25日公告总经理人选变更,华富基金原总经理谢庆阳离职,由原董事长姚怀然在辞去董事长职务后出任总经理一职。浦银安盛原总经理刘斐任期届满后不再续任,公司聘任原万家基金副总经理钱华任总经理。
今年年初至今,又有10家基金公司发布总经理离职公告。此外,去年离职的益民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迎来新任总经理;中海基金则因总经理升任董事长而导致总经理职位变更。据北京晨报记者了解,接下来还将有数家基金公司总经理或董事长发生变更。此外,还有基金公司股权变更接近尾声,在业界看来,其高管团队的更替自然也在意料之中。
中小公司成为“重灾区”
纵观高管、特别是总经理发生变动的基金公司,一个共同特色就是“小”。在行业的激烈竞争下,中小型基金公司似乎正在从一个成长怪圈,再次陷入老总轮岗怪圈。
统计显示,从去年12月至今,发生总经理离职事件的基金公司多达14家,他们分别是益民基金的祖煜、天治基金的刘珀宏、华富基金的谢庆阳、浦银安盛的刘斐、民生加银的张嘉宾、天弘基金的胡敏、金元比联的易强、万家基金的李振伟、长盛基金的陈礼华、国海富兰克林基金的金哲非、申万菱信的毛剑鸣、长城基金的关林戈、招商基金的成保良、国联安基金的许小松。
在这份名单中不乏小型基金公司的身影。根据银河证券2011年一季度基金公司管理资产规模统计表,上述基金公司绝大多数位列后二分之一,规模多在100亿元以下。其中,民生加银、天治和金元比联基金都是在今年一季度末规模排名后十名中的基金公司,并且截至6月中旬,它们的整体业绩亏损超过10%。
“在这个拿业绩排名和规模说话的行业,小基金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异常艰难。如果三年时间还无所表现,无论主动还是被动,下课将成为必然。”一位小型基金公司高管感慨,一直以来,100亿规模是基金公司的盈亏边际。低于100亿规模的基金公司,在各方面都将存在较大的生存压力。
“换帅如换刀”
与早些年“草莽圈地”的时代不同,如今的基金行业正在向精细化、专业化阶段发展。这期间的行业竞争异常激烈。但通过更换高级管理团队来改变中小型基金现状显然不是上上策。
一位基金人士告诉记者:“新旧老总的来去往往会牵扯出更多的人事变动,有的老总变更还会改变公司的投资风格。”
从某种程度上讲,基金公司是公众公司,即使是小公司,也有几十万客户,多的更达千万。管理团队的动荡很可能导致投研、市场团队的大换血,旗下基金业绩、客户服务质量往往都会受到影响。基金业绩上不去,更换管理团队又如何?一句话,“换帅如换刀”,弄不好只能两败俱伤。晨报记者 王洁
基金业换帅风暴@分析
批量离职暴露行业弊病
基金业规模近3年“原地踏步”
作为日常管理的第一线人物,基金公司的老总们往往对于整个公司的公司治理、业务发展、团队建设等各个方面都有着深刻而长远的影响,其离职对基金公司的影响远甚于基金经理。到底是什么原因令众多基金公司高管纷纷离职?
原因1:
公司治理结构冲突成“炸药桶”
德圣基金研究公司董事长江赛春表示,每个高管都有离职的具体原因,但核心问题还是股东对管理层的不满意以及公司治理的弊病。今年3月底,金元比联总经理易强在离任一个月后就公开声称,新基金公司已无路可走,行业存在的问题不解决,将会面临更严重的问题。这被认为是基金业离任高管第一次对基金行业现状公开实名发出的肺腑之言。
“总经理批量离职,暴露出这个行业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冲突已经非常严重。”资深基金人士指出,许多基金公司高管层在股东冲突之间煎熬,“炸药桶”爆炸是迟早的事情。
原因2:
赚钱能力不足导致话语权旁落
在华泰联合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王群航看来,本轮基金公司总经理的大规模离开,根本原因还是因为这些公司在过去几年业绩无所表现,股东已经失去信心,希望通过更换高管来重寻增长。
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整个行业的赚钱能力不足导致话语权旁落。目前,从基民的角度看,其对基金经理的信任度极低,普遍抱怨基金经理业绩不佳;而作为基金公司的股东,如果长期看不到利润和增长前景,自然希望通过高管团队的更换来改变现状。
公开信息显示,2007年底,中国59家基金公司的基金总份额达到了2.234万亿份,管理的资产总规模近3万亿元。此后,公募基金行业就开始了原地踏步。截止到2010年底,中国的基金公司增加到了63家,管理的基金总份额为2.29万亿份,管理的资产总规模为2.44万亿元。在长达三年多时间里,中国基金行业新基金增加了不下300只,但无论是总资产规模还是总份额,却基本没有增长。
原因3
私募在挖公募的墙脚
步入迷途的公募基金业还在进入另一个恶性循环——在本身人才匮乏的情况下,还在不停地向私募基金或是近年发展更快、运作空间更大的产业基金、股权基金领域输出优秀人才。我们已经看到,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总经理们在卸任后选择了离开他们最熟悉的公募基金业。
去年,原交银施罗德总经理莫泰山的“奔私”是这一现象的发端。在他之后,原益民基金总经理祖煜、天治基金刘珀宏纷纷挥别“打工”岁月,自谋事业。今年,原招商基金总经理成保良赴上海瑞力投资有限公司担任主要筹备人,原浦银安盛总经理刘斐出任上海国和现代服务产业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这些都是另一个开始。
整体来看,公募基金行业的吸引力在减弱。
晨报记者 王洁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