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考核机制改变行业生态

2011年07月18日 01:40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谢潞锦

  国内基金行业有规模扩张的冲动,这个既有行业发展逻辑的原因,更离不开社会发展的阶段。从基金行业发展轨迹看,如果当初没有“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的思路,那么,以基金为代表的合规机构投资者离中小投资者还很遥远。不过,当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行业本身也需要升级到2.0版。因此,考核机制的变迁,是人们认识水平的必然,也与行业现阶段发展水平有着密切联系。

  应该承认,选择规模还是选择业绩,这对于不同基金公司应该是有不同的答案。比如,对于中小型基金公司来说,在目前的各项条件、机制的约束下,如果没有合适的规模,不要说公司未来发展,连生存都大有问题。

  不过,在基金行业内部人士眼中,基金业绩的高低肯定是从业人员关注的重点。其实,在基金行业日常运营中,离不了对于基金业绩的关注。比如,无论是大型基金公司,还是中小型基金公司,在平时营销时,往往会希望将受众的注意力吸引到基金业绩上去。毕竟,公募基金所面对的人群往往是中小投资者,后者构成了整个行业最为不容忽视的基础。与银行、券商、保险、信托、期货及上市公司等金融主体不同,基金行业最为重视的恰也正是投研环节。这既是基金行业产生的基础,也是基金行业立足的根本。

  从国内基金行业的发展看,当各方利益不能趋同时,行业危机也会有所暴露,并直接危害到行业发展。比如,当盲目追求行业规模,而不顾及中小持有人利益时,行业的诚信也将越来越受到外界关注。

  显然,把基金各方面工作的出发点落实到基金契约精神上去,将有效改善整个行业的生态。把业绩充分做好,也是基金行业真正承担社会责任的最好体现。而且,当行业有了一大批忠实“粉丝”后,各种发展也能在和谐气氛下开展,并得到基金持有人的呼应。如此,行业也有了良性健康发展的基础。实践证明,企业乃至行业只有实现与社会、环境和谐统一,才能做到永续发展,实现基业长青。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