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项目“未经检验”的IPO:长青股份募投“另起炉灶”

2011年07月18日 01:41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李隽

  7月20日,广东长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长青股份”)IPO将上会接受证监会发审委审核。

  长青股份主要产品是燃气具及其配套产品,以贴牌生产出口燃气具产品见长,其未来业绩增长如何引起了各方关注。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压力下,出口占比超过营业收入七成的长青股份,并未披露2011年的任何财务数据。而营业外收入下滑则导致了其2010年净利润同比下滑。

  尽管长青股份超过九成的营业收入来自燃气具产品销售,然而其接近三分之二的募投金额,却要投向生物质发电项目,公司的转型方向也同样引人关注。

  长青股份实际控制人何启强、麦正辉还控股多家公司。其中两人持有的广州赢周刊传媒有限公司(下称“赢周刊”)陷入了资不抵债的境地,而两人持股的多家公司也处于“僵尸”状态,近乎没有任何经营活动。

  2011年财务数据未披露,OEM/ODM出口业绩几何?

  长青股份燃气具产品营业收入主要来自以 OEM(原始设备制造商)和ODM (自主设计制造商)模式的出口业务,2008年、2009年、2010年燃气具OEM、ODM产品实现的营业收入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74.17%、75.89%、72.44%。

  OEM、ODM均属于贴牌生产,长青股份毛利率并不高。2008年、2009年、2010年,长青股份燃气具产品外销业务毛利率分别为16.99%、18.96%和20.07%,低于自有品牌销售下的产品毛利率。

  尽管已经到了7月中旬,然而公司依然没有披露2011年的财务数据,事实上2011年上半年人民币持续升值,其出口业务的持续盈利能力让人生疑。招股书中对此仅仅解释为:“这些业务(出口)主要以美元、欧元等外币结算,如果人民币与相关币种之间的汇率发生波动,将对公司财务状况产生较大影响。”另外,随着燃气具产品国内市场的打开及生物质项目的达产,营业收入构成中外销收入的比重可能会下降。

  2008年度、2009年度及2010年度政府补助金额分别为424.35万元、1626.29万元及1131.35万元,2010年比2009年显著下滑。而在营业外收入中,“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从2008年的847万元和2009年的513.37万元,大跌至2010年的31.97万元,然而,《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并没有从招股书中发现“无法支付”的具体原因。

  由于政府补贴的下滑和“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减少,使得营业外收入从2009年的2719.45万元大跌至2010年的1861.18万元,直接导致净利润从2009年的7964.89万元下滑至2010年的7835.08万元。

  从燃气具产品到生物发电,募投项目“另起炉灶”

  尽管长青股份超过九成的营业收入来自燃气具产品销售,然而其接近三分之二的募投金额,却要投向生物质发电项目。

  长青股份在招股书中也表达了对主营业务盈利模式的担忧:随着全球产业格局的不断调整,采用 OEM/ODM 模式面临的风险也日益体现,这会使得企业的技术、品牌高度依赖委托方,阻碍了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与品牌开发;其次,企业与市场之间会产生隔层,最终沦为跨国公司的制造车间;最后,采用 OEM/ODM 模式,毛利率较低。

  或许长青股份的确意识到这个问题,然而其募投项目中,却没有从解决上述问题出发,而更多是“另起炉灶”,扩大生物质能发电项目。招股书称,公司本次募集资金总额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将按轻重缓急顺序投资于以下项目:明水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项目明水长青环保能源有限公司35382.00万元;燃气具系列产品扩建项目创尔特热能科技(中山)有限公司18221.63万元。

  事实上,在长青股份2010年营业收入中,燃气具产品占91.84%,达到8.65亿元;而生物质发电项目则为6935万元,仅占7.37%。2008年到2010年这三年里面,上述比例并没有发生大变化,燃气具产品销售维持在营业收入九成以上。

  2004年,长青股份进军生物质燃烧发电行业,探索和运用以垃圾、秸秆等为燃料源的生物质燃烧发电技术。在2004年2月,长青股份获得中山市中心组团垃圾综合处理基地焚烧发电厂项目的建设及特许经营权,该项目于2006年4月正式发电上网和处理垃圾。2008年3月,长青股份启动了山东沂水秸秆发电项目,以当地的农作物秸秆为锅炉燃料直燃发电。

  控股股东涉猎甚广,持股企业资不抵债

  控股股东何启强和麦正辉分别直接持有长青股份38%的股权,此外两人还分别持有中山市长青新产业有限公司(下称“长青新产业”)、中山市长青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称“长青科技”)各50%的权益,为两家公司仅有的两名股东,而长清新产业也持有长青股份20%的股份,也就是说,实际上述两人控制了长青股份96%股权。

  另外,长青新产业还持有赢周刊70%的权益、江门市长裕纸业有限公司(下称“江门长裕纸业”)70%的权益、长青科技持有创能科技(中山)有限公司(下称“创能科技”)55%的权益。上述几家公司要么就是资不抵债,要么近乎没有经营活动,是名副其实的“僵尸企业”。

  截至2010年12月31日,赢周刊总资产6.34万元,净资产-1557.43万元,陷入了严重的资不抵债境地;2010年度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70.4万元,实现净利润-64.1万元。

  截至2010年12月31日,长青新产业总资产1.11亿元,净资产132.35万元;2010年度完成营业收入0元,实现净利润-200.25万元;长青科技总资产2194.71万元,净资产789.59万元,2010年度完成营业收入0元,实现净利润-6万元。

  创能科技成立于2003年,而截至2010年12月31日,创能科技总资产2423.72万元,净资产2420.1万元,该公司尚未开展经营业务。2010年10月28日,经创能科技董事会决议,同意公司注销并成立清算组予以清算。而控股股东间接持有的公司中,只有江门长裕纸业营运状况尚算正常,截至 2010 年12月31日,总资产4613.67万元,净资产289.59万元;2010年度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42亿元,实现净利润118.81万元。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