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19日 01:37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可口可乐“误送”防腐剂可乐至台湾,引出一场风波。这起事件发生之后,舆论纷纷指责很不厚道的双重标准。其实,单单“审判”可口可乐意义并不大。理由很简单,可口可乐的相关产品在大陆毕竟是符合标准的,要怪的话,主要应该怪产品标准的偏低。
当然,这也不是说企业就没有问题。从企业的角度而言,同样的产品,在不同的市场按照不同的质量标准来生产与供应,这不是尊重消费者的做法,其中隐含了对部分消费者的歧视。一个企业,不可以拿最底线的法律标准当成自己的道德标准。在这个意义上,可口可乐是有责任的,过多强调合乎大陆标准,多少有些推诿的意味。
现在我们要追问的,不是关于可口可乐的道德水准,而是食品安全标准何以偏低,又为何常常存在双重标准的问题。事实上,不独可口可乐,质量标准不高与双重标准问题的长期存在,已经成为食品行业在安全问题上的一个硬伤。与标准偏低对应的另一个问题,则是标准形同虚设,企业不严格执行,往往也缺少必要的监管。
前些时候,媒体曾集中报道中国乳业的标准问题。中国乳业的声誉一度相当狼藉,相关质量标准被指偏低,实在是让诸多乳企雪上加霜的事情。乳业标准的落后,很大程度上正是一些乳业巨头“绑架”行业标准的一个结果。如果说,因为乳制品标准低而失信于消费者,最终伤害到乳企利益的话,那也是这些企业自作自受的结果。
比之食品领域不高的标准,国内的药品标准总体水平也不高,很难达到确保安全的要求,也不能为实现严格监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一位药监部门的高级官员就曾感慨,现在不仅存在着药品标准偏低的问题,也由于标准的紊乱,导致了生产环节的混乱。仔细想想,食品、药品都是关乎民生健康的重要行业,低标准的问题怎能小视。
将视野打开,在食品、药品行业之外,标准偏低与双重标准的问题,在其他领域同样也不鲜见。近日本报曾以“中国家具业甲醛标准低如奶业”为题,指出木质家具材料含甲醛标准低于国际标准三倍。众所周知,甲醛超标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伤害,而在甲醛标准上低标准、低要求的话,明显会危害消费者的健康。在儿童玩具行业,这个问题表现得也较为明显,“一流产品出口,二流产品内销”,正是摆在眼前的一个尴尬现实。
那么,许多领域的产品标准究竟为何长时间处于一个低标准状态呢?这其中恐怕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标准的修订不及时,现有标准“老化”;二是利益使然,利益动机压制了标准的提升;三是在一些领域,还缺少提升产品标准的能力、技术水平。
南方一媒体曾调查过现行中国食品安全标准,该报道指出,10年以上标龄的占1/4,个别甚至已超20年未修订。历史沉疴、行业利益、交叉繁琐的行政程序造成了中国食品安全标准的落后。透过这个调查可以看出,不论背后是什么原因,“老化”的标准未能及时修订,是导致当前标准偏低的重要因素。
行业标准偏低的又一个重要原因,是利益的驱使。国家标准被几个龙头企业“绑架”的事情,以前并不少见。有一些,背后还存在利益交换关系,相关部门制定标准甚至立法,有可能夹塞有利于某些企业的规则和标准。无疑,标准之争的背后是利益之争。这一点,我们在乳业标准问题上,已经看得很清楚。
当然也应该承认,有些时候,产品标准不是不想提高,而是缺少必要的技术能力与水平去提升。这里边存在着技术发展与创新能力的客观性。但总体来看,当下舆论指责的,并不是在这个层面进行考量,而是愤怒于那种有意为之的标准偏低,愤怒于那种由于监管不作为导致的标准偏低。
以食品标准为标本,如何走出标准混乱、无序、落后的状态,如何告别双重标准的歧视性行为,这是一个严肃的命题,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在利益与责任等关键词之外,如何完善形成合理标准的科学机制,则是另一个考验。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