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21日 03:13 来源:新京报
■ 观察家
2010年财政部的接待费是368万元,基本上是一天1万,而住建部今年的数字差不多是一个月1万,差距何以巨大?统一并公开“三公经费”的公开口径才能避免争论。
从财政部公布的中央机关的“三公”总额,到昨日54个中央机关的“三公”经费公开,可以说是一路公开一路争论,原因在于“三公”的口径不统一。
7月1日,财政部公布的2010年中央单位“三公”经费支出合计94.7亿元。这个数字公众觉得低了,因为要注意这里的一个前提———“中央机关‘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数”。言外之意是“非财政拨款的‘三公’经费”不在其中。所以,我觉得这是目前中国口径最小的“三公”了。
在这样一个狭小而模糊的“三公”标准之下,中央机关就不得不发挥聪明才智,自己去理解“三公”的标准,于是出现了畸高畸低的数字。
比如,什么是“公务接待费”。去年中科院的接待费是9995.5万元,而住建部的公务接待费去年决算和今年预算居然分别仅为26.07万元和13.95万元。住建部的数字不仅畸低,而且今年约是去年的一半,为什么这么凑巧?2010年财政部的接待费是368万元,基本上是一天1万,住建部今年的数字差不多是一个月1万,而中国红十字会今年全年接待费的预算是3万。
民众当然希望看到更低的数字,问题是这可信吗?一个乡镇的接待费一年恐怕都不止13万。住建部和红十字会是用的什么口径?
再就是“外事接待费”。民政部与商务部与别人不同,单独列出。民政部2011年的公务接待费149.36万元,未含外事接待费预算90万元。2010年商务部公务接待费108.53万元,也是未含外事接待728.50万元。这样处理有没有明确的标准?
再如,什么是“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此前北京公开了公车数量,但采取的是最小口径:截至2010年底,北京市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实有数为62026辆。这个数字立刻引起公众的质疑。而广东有关方面曾指出,公务车是指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有股占50%以上国有企业、中央直属和外省驻粤单位购买的公用小汽车,类型包括旅行车、小轿车、吉普车和微型厢式车等。那么,这次中央机关公布的公车经费,是按什么口径统计的呢?
因为口径不明,各部门的说明也不够详细,公众很难看懂现在的“三公”数字,有人提出通过算人均来推断合理不合理。目前来看,国务院扶贫办的人均三公消费数最高,约为10816元,国家知识产权局人均支出5093元;中科院人均4610元;农业部人均2500元;交通部人均支出1940元;卫生部人均476元。(其他没公开人数的部门,连平均数都无法计算。)但这么算也不科学,有网民就说:那些没有资格享受“三公”的庞大人群是“被三公”了。
所以,尽快统一并公开“三公经费”的公开口径,才能避免当前“‘三公’公开了,公众更糊涂”的局面。
□叶青(学者)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