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22年,黄岛浴火重生

2011年07月21日 06:17 来源:时代周报

  本报记者 黎广 发自青岛

  从7月份的第3天开始,胶州湾海域泛起的浒苔逐渐增多,以至蔓延到胶济渡轮的航线中,但无一例外地,绿色的浒苔被渡轮一分为二地碾开,然后又慢慢汇集。

  趴在船舷围观的人,脸上露出欣喜和惊讶的表情,他们其中不少是游客,对于常年生活在青岛的人来说,浒苔并不鲜见,他们习惯坐在空阔的船舱里。

  这是胶济桥隧通车后的第4天,轮渡上的人车比往年少了5成以上,本地人尤甚,只是内陆的游客们在走过桥隧以后,喜欢回味一下渡轮。

  渡轮驶往的黄岛,在青岛市东南,位于胶州湾的南部。虽然黄岛自古有之,并且还是我国第一批经济技术开发区,但此地名声大噪,是因为上世纪80年代末,黄岛发生过一起新中国以来最大的油库大火。

  在桥隧开通以前,青岛人要去黄岛,除了渡轮以外,主要的路线是环胶州湾高速,时值刮风下雨,渡轮停运,因此青黄不接在这里就变成了“鹊桥”不在,青岛和黄岛遥遥相望。

  直到2011年6月30日,历时近十四年论证修建的胶州湾大桥和胶州湾隧道正式通车,这至少标志着“青黄不接”已经成为了历史。

  但作为我国的第一批经济技术开发区,这样的喜悦,来得着实有点晚。

  起步凤凰岛

  在7月份的最初几天里,黄师傅因为穿过了一次胶州湾海底隧道而兴奋不已。他是一名普通的出租车司机,这是他第一次开着自己的车驰骋在黄岛宽敞的大马路上。

  “如果不是有乘客要来,我也不会自己过来,30元一次的过路费我交不起。”幸运的是,返程的时候,他也遇上了一位要回青岛的客人。“黄岛的环境就是比青岛好,汽车能跑得起来,不像在青岛,不是堵、就是总有红绿灯。”但黄师傅在黄岛的这一笔生意,也仅仅只是在其南部的薛家岛范围。

  薛家岛是黄岛南部一块三面环海的半岛,海岸线长达54公里,距离青岛最西边的团岛仅2.26海里,因此薛家岛是从青岛到黄岛的门户,海底隧道和轮渡都在薛家岛。

  相传古时候有一只金凤凰飞赴天庭参加百鸟盛会,飞抵碧波万顷、渔歌荡漾的胶州湾时,为美丽的海岛风光和淳朴的渔家民风所陶醉,乐不思飞,振翅落入胶州湾南侧,遂成今日薛家岛,因此薛家岛又被称为凤凰岛。

  凤凰岛的腹地就是目前面积220平方公里的黄岛,在行政划分中,黄岛是青岛市所辖的一个市辖区。也是青岛市对外开放最早的重点区域。

  据《增修胶志》记载:“黄岛在黄庵北,有岛之名,实为平冈。潮来则四面皆水,潮落则徒步可入。”因此黄岛之所以得名,一是因为四面环海,土层薄而含卤高,土石皆呈黄色,以颜色命名,以别于东岸的青岛。

  1973年6月,国务院决定,西起胜利油田孤岛,东至昌潍地区胶南县的黄岛,铺设原油管线一条。并在黄岛建设末站原油储存库一处和年吞吐量1000万吨的原油输出码头一座。这项国家重点建设工程于1976年6月相继建成投产使用。当年10月,组建昌潍地区黄岛革命委员会。同时,中共昌潍地区委员会亦建立中共昌潍地区黄岛工作委员会。1979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置区级建置,驻地在黄岛,故正式命名为黄岛区。

  至1984年10月,国务院批准成立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青岛开发区”),第二年,开发区在黄岛兴建,此后,黄岛就成为享有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优惠政策的特殊经济区域。到了1992年,经山东省批准,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与黄岛区进行体制合一,同年,设立了青岛保税区、新技术产业开发实验区。

  也是1992年,青岛市委方面已经开始对在胶州湾修建跨海大桥和海底隧道进行了选址论证,但因种种原因,这一工程在此后的十数年,并没有真正开工建设。

  到了2001年4月,青岛市政府作出了《关于加快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的决定》,提出要把青岛开发区建设成为“青岛新的经济重心”的宏伟目标,确定了青岛经济发展重心向青岛开发区全面转移的战略决策,并赋予开发区一系列加快发展的权限。

  因此在2002年以后,黄岛的经济发展速度才明显加快。这一开发区才在我国众多的开发区排名中逐渐前行,但对于已经发展了27年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来说,这样的排名来得有点慢。

  艰难的试飞

  鲁海在青岛被称为活字典,这或许与他早年在青岛图书馆担任馆长有关。现年80岁的他居住在青岛的专家公寓里,他说这是俞正声同志在任青岛市委书记的时候,为他们这些知识分子谋下的福利。

  对于黄岛,鲁海的表述是:黄岛原来是一个岛,胶州湾一共有5个岛,最大的一个岛以前叫阴岛(因为地理位置在胶州湾的尽头,好像人的裤裆),“文革”期间改名叫红岛了,上面有17个村庄;第二大岛就是黄岛,上面有4个村庄,其他的都是比较小的岛,因此从地理条件来看,黄岛具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

  到了1898年,德国占领青岛,签订《胶澳租借条约》,其中第一条就是将胶州湾包括南北两岸陆地租予德国。租借地陆地面积计551.5平方公里,其中包括原属胶州的45个村,原属即墨的229个村。鲁海说,当时德国这么划的时候,是考虑到除了胶州湾以东,也就是现在的青岛老城区这一片区域以外,还要把胶州湾以西占领了。“从文献上记载,这样的目的是将胶州湾以东作为民居城市,胶州湾以西作为军港,他要把商港和军港分开建立,但是存在一问题,胶州湾以西缺少淡水水源。”

  据悉,黄岛以前和陆地上不相连,和腹地相接的地方,在涨潮的时候都是海水,退潮以后变成了浅滩,当时那里有一块大的盐田(胶州湾以前是中国的四大盐田之一)。到了上世纪30年代后期,修了一个堤坝,通向山东腹地,但黄岛整个和陆地相连,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进行填海。

  此后,黄岛就赶上了改革开放的浪潮。1984年,我国要建设第一批的14个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岛是其中之一。鲁海当时也参与了这个开发区的规划,据其回忆,当时青岛往东实在没有地方了,因为有个崂山,所以就选在了黄岛,“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谷牧,他不是很同意,他说你搞在黄岛,交通没法解决,投资商就不会来,但是最后还是决定把开发区定在黄岛。实践证明,在当时来说,这是错误的。”鲁海说。

  鲁海的评价依据是在14个经济开发区当中,黄岛长期处于中游,“他就是赶不上大连、宁波、厦门、广州这些地区,但是比起连云港还是好一点。所以黄岛这个地方的发展速度就因为交通的问题,一直都慢一点。”

  尽管现在黄岛与青岛之间已经修建了桥隧,但由于最便捷的隧道在青岛的入口位于青岛的老城区团岛,鲁海认为这一规划也有失误:“在胶州湾修建桥隧这个事,早在1992年俞正声在任的时候就开始论证了。当时一共有六个方案,三桥三隧,其中一个隧道的方案是从青岛的太平角到薛家岛。然而现在修建的是从团岛到薛家岛,这就令所有要去黄岛的车辆需要穿过青岛西部的老市区,当时那个区域的道路狭窄,交通流量本身就有限。”因此鲁海到现在还是觉得当初的方案比较科学。“可惜当时俞正声调任以后,桥隧和地铁都停止了。”鲁海说。

  也就是说,黄岛的发展在地理位置上曾经受到制约以外,青岛历任领导对其重视程度,也成为了黄岛发展的攸关之处。然而在黄岛发展的历史中,除了地利和人和给其造成了困扰外,在1989年,天公不作美,黄岛因为遭受雷击,发生了新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起油库爆炸事故。

  浴火之痛

  如今黄岛油库的大院里,立着一个小亭子。看守大院的大爷说,那下面有一个消防官兵的纪念碑,“那是22年前因为油库爆炸去世的人,但是现在谁也不让进。”大爷说。

  根据资料记载,黄岛在工业上的第一个项目是储油区,上世纪60年代期间,我国在山东地区开发了胜利油田,随着产量的上升,1974年,石油部在这里建设了储油区,作为胜利油田的配套工程,当时的青岛港务局也在这里建起了储油区和外运码头,一时间,黄岛成了我国出口石油的重要码头,每年从这里外运的石油在1000万吨以上。

  而国家为了这一项目,投资了几十亿元,一期工程建成了5个万吨以上的油罐、总容积22.6万立方米,此后,又建成了15万立方米的地下油罐,储罐区总储量达到50万立方米,与此同时,青岛港务局也建造了15个成品油罐群,这些工程完工后,黄岛将成为我国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港。

  然而在1989年夏天,青岛地区久旱无雨,气温常在30℃以上,当年8月12日上午九点,青岛上空雷声隆隆,但雷声刚停,黄岛传出一声比雷鸣还要响的闷声,接着,在黄岛油库上方上升起一团蘑菇状黑云。

  9点55分,黄岛油库发生了爆炸。那是5号油罐,存有原油16037立方米,与5号罐相连的是个油罐,容积都达到了1万立方米。而5号罐的爆炸形成了3500平方米的火场。

  20分钟后,青岛市公安消防支队调派队伍前往开发区,同时调集市区8个消防中队的10辆消防车赶往轮渡码头,此后又追加了10辆,作为第二批增援力量。但在12时19分,火势忽然增强,停在前方的消防车因为高温已经起皮。

  爆炸5小时以后,火焰颜色由橙红色变成白色,周围的四个油罐相继爆炸,14名消防队员牺牲、65人受伤,来不及撤退的8辆消防车、1辆指挥车葬身火海,原油大量外溢,冲进住宅区,流向胶州湾,燃烧的范围瞬间扩大到了25万平方米。

  此后,海军航空兵派出直升机和救护部队赶到现场,北海舰队紧急出动消防救生船和水上飞机参加灭火,济南军区也调集兵力进行抢险战斗。

  此后,胜利油田、齐鲁石化公司的大型泡沫消防车赶到火场。省内的各路援兵也相继奔赴事发区域。

  直至16日17时,明火才全部扑灭,跨度104小时的灭火行动才告一段落。

  而这场大火夺去了14名消防干警和5名油库职工的性命。共烧毁原油4万多吨,烧毁路面2万平方米,也使得3.3万尾黑鱼死亡,5200亩虾池、1160亩贻贝、扇贝养殖场被毁。这是新中国那时最大的一次爆炸事故。

  此后,黄岛的发展开始变得缓慢,鲁海说这个事件,“青岛人好像是有些心理障碍的。”鲁海说,“后来俞正声同志想在青岛搞一个大炼油项目,计划是沙特阿拉伯、韩国和中国三方合资,但是青岛市民不愿意,那个项目也就搁浅了。”

  但此后,青岛为了让黄岛从这一事故中快速恢复,便出台了《黄岛区总体规划》,这一规划的出台,正是俞正声担任青岛市委副书记的第一年。

  夭折的“规划”

  一个城市对于官员的认知往往不在于他创造了多少GDP,在青岛,很多人对于两位前任市长心存感激,一个是沈鸿烈,因为他按照德国的建筑规划,完善了青岛的建筑,另外一位是俞正声。他在1989年上任青岛市市长,这一年底,《黄岛区总体规划说明》(以下简称《规划》)出台。

  在青岛市档案馆里,仍然能找到这份由青岛市设计规划院设计的《规划》。这份62页的规划对黄岛的整体发展作了详细的布局和说明。这一规划得到青岛市政府批复的时间是1989年12月27日。

  但这份规划对于黄岛的经济发展,并未起到直接的作用。黄岛真正开始在经济上有所起色,是在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这一年,俞正声升任青岛市委书记兼市长。

  而在这一时期,俞正声开始对青岛建设步步推进。

  据悉,1989-1997年,青岛的市政府东移至新区,解决了很多城市把旧城拆毁建新城的问题,并通过铁道部,将胶济铁路西移200米,让青岛机场修建第二条跑道,以开通国际航线,此外,还开始修建地铁,并且论证胶州湾桥隧一事。

  “但他一走,铁道部就不认账了,其他的项目在他走以后也停止了,当时地铁已经修建好了一个区间和两个车站。”鲁海每次谈到这一点,总是会叹一口气,“要是他晚走几年就好了”。

  而青岛再次计划修建地铁已经是那之后的14年。

  对此,鲁海认为,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和政策的延续性来看,换届是个问题。

  据鲁海统计,从德国占领青岛至今,青岛一共出台了17个城市规划,但没有一个实现,“过去的规划没有实现可以理解,比如德国撤退后日本就来了,然后北洋政府的规划和国民政府的规划,然后‘大跃进’之后,全部都完了,此后就是换一届领导,就要重新规划一次,所以城市规划也没办法延续。”

  而黄岛迎来政策的重视,是在杜世成担任青岛市委书记期间,他提出了“挺进西海岸”。

  青黄不接

  11年前,王娟从山东德州来到黄岛区委。现在看上去很年轻的她,已经是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文化局副局长,也是宣传部的副部长。尽管在桥隧开通以前,王娟认为这一工程对于全面发展的黄岛来说,已经没有当年所想那样,能改变黄岛的命运了。但是在谈及黄岛的发展时,王娟还是感到政策对于黄岛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1992年以前,黄岛的发展相对缓慢,王娟认为那和我国的大环境有关系,但那一时期,黄岛也并未以招商为主要工作重点,“那时候我们工作的重心是在做基础建设,所以当时也不可能有太多的企业来投资。“王娟说。

  但到了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黄岛开始进入了一个飞跃期。据王娟介绍,1992年5月初,山东省和青岛市先后下达了以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为目的的文件。文件以创造条件,把黄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体制合一为精神,因此当时我们就将黄岛开发区和黄岛的行政区进行了体制合一,“应该说我们开发区是第一个将开发区和行政区体制合一的区域,现在商务部可能也不是很认可这种做法,但是现在全国越来越多的开发区也是采取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做法。”这一年,黄岛也开始建设保税区,“这两个事件,对黄岛开发区的影响很大。”王娟说。

  但据在黄岛从事房地产开发的曹可征回忆,上世纪90年代黄岛的变化并不大,当时人们在研究青岛的发展时,感到领导们就把发展的重点西移了,这是因为当时黄岛的交通很难把经济带动起来,这样发展速度就会变慢,与其如此,倒不如先发展东部,因此在那一时期,黄岛鲜有大型项目落地。

  但在2000年以后,黄岛招商引资的效果就开始变得明显了。这正是杜世成提出“挺进西海岸”期间,“作为一个城市,港口是很重要的。你看我们前湾港早就建设了,但是仅限于矿石、煤炭和原油,从2001年开始,青岛港就将其80%的集装箱业务迁到这边来了。”王娟说。

  此后,海尔、海信、国风药业、中海油、中石油纷纷入驻黄岛,此外,中船重工旗下的北船重工因为奥运会的帆船比赛,也迁徙至黄岛,这就将黄岛铸就成了一个国家级船舶基地,“现在就等国家授牌了。”

  但是在青岛人的心里,无论黄岛的经济发展如何具有优势,青岛和黄岛之间没有直接的交通作为纽带,青黄不接将永远是个遗憾。因此在2004年10月,青岛市正式将胶州湾大桥项目上报国家发改委申请核准,并在2005年3月7日正式批复。而胶州湾海底隧道的项目启动也在2004年11月22日完成。然而这两个项目在2006年才正式动工建设。

  5年后,青黄不接在胶州湾地区成为了历史。

  凤凰重生

  在胶州湾桥隧通车的那一刻,就标志着青岛三纵四横的立体交通格局基本成形。而这一格局的背后,则是青岛打造“大青岛”的初衷。

  早在胶州湾大桥规划出台时,曹可征便感到这座大桥有意将胶州湾和红岛连到一起。“他为什么不从最近的一个点来建设,而是在胶州湾的中间来建设,这就是为了把整个胶州湾和红岛这一块连接起来。这样就把红岛、红石崖、李沧这些地区都连起来了。这个意图就是把整个环胶州湾统一布局起来。”曹可征说,依照这样的发展,很快就会把即墨、胶州、胶南、黄岛这些地方都变成青岛的一个区,那么环青岛的概念就很清晰了。“假如市政府在红岛,你各个地区来做行政审批的人,在交通上就会很方便。这样这个大青岛的概念就名副其实了。”曹可征说。

  这一消息,得到了王娟的认可,据王娟表示,青岛市政府迁移到红岛,在青岛市的远景规划里是存在的。而这一远景规划,对黄岛经济发展的促进将再一次提升。

  而黄岛也在为这一计划做相应的准备,据王娟介绍,在此前,青岛市已经将工商局、药监局、环保局、广电局等六家管理权直接下放至黄岛,这在省里甚至在全国都是垂直的,这意味着需要在黄岛进行投资,行政审批在黄岛就能基本实现。

  此外,黄岛目前的工业总产值占青岛的1/3,其中GDP的比例大概是1/5,财政收入是53亿元。“今年春节刚过,我们就去了上海、无锡、苏州工业园学习,看到了与他们的差距,回来以后我们也梳理了思路,想法就是打算优化产业链,在现在的工业基础上,不希望再引进那些高耗能、高污染、高占地的项目,以造船为例,我们希望更多地是引进船舶设计,走上游路线。所以我们基于原来的产业基础,扩大其高附加值的产业。”

  此外,黄岛也计划将凤凰岛一带打造成国际旅游岛,也就是说,与其他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不同,黄岛除了肩负经济发展重任外,居住和旅游等产业也将成为其重点发展的方向。

  尽管如此,王娟对于这一切看得还是有些淡然。对于产值过千亿元的开发区来说,其财政收入仅为53亿元。“我们这里纳税是国字头的企业算市管企业,他们的税收就是被市里拿走了,我们这一块的比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王娟还是比较乐观,“但是大企业进来,对我们这里有个拉动作用,它是龙头,也是信心。”

  这种乐观普惠到了黄岛人心里,如果抛开众多油库汇集的安全这一隐患,他们对于这片土地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尽管在他们周边的海域里,浒苔已经越聚越多。

  特约记者温阳东对此文亦有贡献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滚动新闻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