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21日 06:30 来源:时代周报
本报记者 信晓霁 发自北京
付强重新出现在聚光灯下。
在7月16日的奔驰新C级轿车发布现场,付完成了其个人职业生涯中的关键性复出—作为北京奔驰公司销售与市场执行副总裁,付强变成一个对奔驰2015年在华销售30万辆汽车这一目标举足轻重的人物。
但这仍可能是一个已经过时的数字,该公司董事长徐和谊正筹划着把北京奔驰的产能提升至50万辆甚至更高。
复出
外界对付强的期望程度之高异乎寻常。
付强首次登上报纸头条时,其执掌的一汽大众奥迪品牌把持了中国高档车市场多达70%的市场份额,奔驰和宝马根本难以望其项背。类似的营销干才凤毛麟角,以至于他在2006年被一汽大众调离销售公司副总经理的举动,直到现在还是个谜。
同年成立上海大众斯柯达事业部时,没人相信这个移植自捷克的品牌可以比在本土更枝繁叶茂。而付强在执掌该品牌第三年,就凭借明锐、晶锐和昊锐三款车型成就的业绩使中国跃升为斯柯达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去年11月1日,付强卸任斯柯达事业部执行副总监,上海大众使用了与其调离一汽大众时同样的评语:汗马功劳。
付强此刻真正站在摇钱树下。与94%的中国人都不知道的斯柯达品牌相比,奔驰的金字招牌街知巷闻,其生产的高档汽车处于中国增长最为惊人的细分领域,单是2015年销售超过20万辆国产奔驰的中期规划,就足以令任何一个营销高管心跳,其销售收入与年销20万辆斯柯达完全是两码事。
当然,付强眼下的难题不只是如何卖出比奥迪或是宝马更多的高档轿车,他首先得摆平与奔驰进口销售渠道的博弈,以及受此拖累,国产奔驰一度陷入巨幅降价的糟糕局面。本月16日投放的新C级轿车显然是关键一役,付强试图用承袭自S级和E级轿车上的诸多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吸引年轻的富有买家。
如果一切都朝着戴姆勒集团董事长蔡澈预期的那样发展,“北京奔驰将是戴姆勒集团在海外最大的生产基地、全球战略中的重要布局。”付强说。
急进
但20万辆国产奔驰的中期目标对北京奔驰董事长徐和谊而言已经显得保守。
“到‘十二五’期末,现有的10万辆产能每年都会得到10万辆上下的提升,”徐口中的数字足以挑战汽车业对北京奔驰激进目标的想象力,“一直到2015年,就可以接近50万辆。”
徐和谊是在本月9日举行的发动机工厂奠基仪式上释放这一消息的,奔驰把发动机从本土拿到海外生产,这还是戴姆勒125年发展史上的头一次。这条设定于2013年正式投产的发动机生产线仅一期产能就将达到25万台,除配备北京奔驰全系车型以外,他们甚至在探讨向海外市场出口的可能。
“这无疑对提高北京奔驰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降低奔驰在中国所生产制造的整车产品的价格,提高国产化率,都会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徐和谊说,最终说服戴姆勒的这一谈判足足进行了五年之久。“从研发到核心零部件的生产,戴姆勒的战略正在向中国转移。”
比这更令人兴奋的是未来的产品规划。
“随着GLK在今年10月投产,到2015年,每年都会导入新的车型。”
向来只生产后驱车型的奔驰品牌正在颠覆这一传统。“他们把前驱的紧凑级轿车拿到中国来开发,并且与德国本土同步投产。”徐和谊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由于尚未正式命名,眼下称其为“MFA”前驱车系,相对后驱“MRA”而言。
事实上,在已经开始兴建的北京奔驰第二工厂,将分别于未来三年投产新款B CLASS、新A CLASS以及与BMW X1和奥迪Q3级别相仿的小型SUV奔驰BLK,消息人士透露。
变局
与底特律三大汽车公司之间的竞争不同,斯图加特(戴姆勒总部)和慕尼黑(宝马总部)之间一直针锋相对。
1995年,宝马在全球范围的销售数量首次超过奔驰,并将这种领先优势持续至今。但由于售价高于前者,奔驰在营业收入方面仍然遥遥领先。在2011年度财富500强榜单上,销量最大的高档车制造商宝马营业收入为801亿美元,而戴姆勒集团高达1294.8亿美元,这使得相隔120英里的两个老对头之间的对峙更深,他们将中国视为巩固优势或是超越对手的关键市场。
尽管位列奔驰和戴姆勒之后,但奥迪仍然为对手设立了一个在中国令人生畏的标准。
奥迪集团近日宣布,今年前六个月该公司在中国大陆和香港的汽车销量较上年同期增长28%,至140699辆。“全年销售280000辆的目标很有可能实现。”该公司市场营销和销售的管理董事会成员萧绅博称。
事实上,在经过年初的停产扩建之后,奥迪在华销量屡创新高,6月份售出27658辆汽车,远超德国本土。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市场在内,宝马集团上半年的业绩亦达130659辆,同比增长60%。
与之相比,奔驰中国一度高达三位数的增幅开始明显放缓,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国产车型仅为33%的销量支撑,宝马和奥迪的这一数字则分别超出50%和85%。
“毕竟我们是后来者,困难在于时间太过紧迫。北京奔驰过去几年当中一直努力追赶,我们正在试图赶上并踩上步点。”付强说他有一整套计划随时准备实施。
“以后北京奔驰会走得更快。”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