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22日 02:16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万敏 发自北京
在一家大型国有建筑公司工作的小钱(化名)最近对金融业发生了兴趣,实际上他所在的工作职位与金融无直接关系,但最近公司遇到的一道难题让他对金钱的流动方式和途径产生了疑惑。
他说,由于今年公司从银行都贷不到款,最近想要承包的一个工程的初期资金只能想办法通过其他的非银行渠道进行。
信贷收紧大企业也缺钱
“今年情况特殊,以前都是银行找着我们贷款。”小钱谈到,今年看到很多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报道,事实上像他们这种大型国企也遇到了“钱荒”。该公司很多项目都是城市基建工程,“地方政府负债太高,融资平台又被管得很严,以前还有银行贷款,现在银行贷款很难,而基本上每个项目都要融资。”
基建项目投资回报率低,投资回报时间长,这家公司也不愿意以自有资金做投入。
目前,该公司想要承包中部某省会城市的环线道路建设工程,工程总投入近300亿,如公司筹集到近80亿的资金就能将整个工程揽下承包。
“银行贷不到款,外资和民间资本很多想进来,但是到具体的项目上,合法性的模式不好建立,各方利益纠葛也不好谈。”
小钱表示,最近有信托公司与公司洽谈,以发起私募基金的方式来募集资金,由于公司缺乏这方面金融知识,还很难形成具体方案。
据官方数据,2010年银行对基础设施项目新增贷款增长1.65万亿元。
“这些项目期限都比较长,虽然收益尚可,但多数无法产生足够的现金流来偿还银行的债务,银行的贷款年限按照贷款条例多数在10年以下,短于融资项目的回收期限。”一位外资银行人士认为,商业银行在信贷收紧的大环境下,对基础设施类项目的兴趣大大减低是必然的。
私募形式更具优势
“2009年和2010年,基础设施建设类的信托产品在整个信托发行中占比还是较大的,但今年出现了一定的下滑。”普益财富信托业研究员陈朋真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据信托业协会数据,截至今年一季度,投向基础产业类信托产品余额为9939.6亿元,占比31.81%。而2010年的一季度末,投向基础产业类信托产品余额为8876.5亿元,占比40.16%。
陈朋真认为,由于现在对城投公司的管理趋严,地方政府的还款能力带来的风险阻碍了基础设施类信托产品的热情。
据普益财富提供的数据,2009年投向基础设施类的信托产品平均期限仅在22~23个月之间,这对于建设周期较长的基建项目是否匹配?陈朋真表示,正是由于这类信托产品主要是由承包工程的公司去发起,募集到的是作为过渡性质的资金,一两年之内公司有了其他融资渠道就会还款,属于融资性质的项目,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股权类投资。
“对于上述案例中由信托公司提供的私募基金方案,其期限比信托项目会更长一些。”
事实上,对信托公司角度来说,单个项目的发行成本和管理成本都比较高,如果做成基金形式,期限通常可达到5年到7年,可降低管理成本、减少资金募集风险。
“但是此前这种类型的信托最多做到十几个亿,接近80亿的资金融资可能还是有些难度的。”陈朋真表示。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