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22日 04:24 来源:深圳商报
随着昨日环境保护部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三公”经费,98个中央部门中已有55个部门公布了“三公”经费。虽然还有部分部委没有按期公布,但无论如何“三公”经费公开只要迈出了第一步,就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就有巨大的示范意义和深远的影响程度。
“三公”经费公开是一个具有标志意义的进步。一直以来,“三公”经费都被公众和媒体所诟病,其中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三公”经费的不透明、不公开,被质疑存在暗箱运作之嫌,事实上在审计中也确实发现了一些部门“三公”消费违规的问题,更是加深了公众的疑虑。如今的公开,不仅标志着政府行政经费开始透明公开,而且通过公开真正让人大和民众对政府开支的监督权落到了实处。没有公开就没有监督,没有监督权力就会无限膨胀。现在,中央机关向社会公布“三公”经费,将其置于阳光下,其示范效应必将会大大促进政府信息公开的进程。
但是,公众对“三公”经费的监督不能止于数字,各级机关对于“三公”经费的公开也不能止于数字。公众不仅要看到数字,更希望看到数字背后的解释,大家希望知晓这些经费更细致、更准确的流向,从而判断这钱花得是否合理,是否必要。
从现在公布的数据来看,公布得越多,公众的疑问就越多。比如说,中央各部门的“三公”经费差距如此惊人,最震撼的莫过于“公务接待费中科院一天‘吃掉’住建部一年”的报道,住建部本月18日公布的“三公”账单中,公务接待费去年决算和今年预算分别为26.07万元和13.95万元,而中科院去年公务接待费为9995万元,平均每天接待费为27万元,比住建部全年还多1万元。为什么接待费如此之高?中科院7月8日曾做出过一个解释,但过于简单。
再比如说,国家计生委去年“三公”经费支出为927.2万元,相比其他部委貌似不高,但其中因公出国(境)费支出470.54万元,超过一半。对此,有网民质疑,计生委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出国,是到外国学习计划生育的先进经验,还是向国际社会宣讲我们的基本国策?这样的开销,也需要解释。
因为这些数字全是缺少解释的粗线条数据,所以,公众对这些数据的质疑也必然是粗线条的。我们细读各部门公布的“三公”账单,从中找不到细化到具体的科目,找不到对于支出必要性的说明,这使得公众很难依据这样的数据去作出恰当的评价,以致大家只看绝对数字,数字大的就拍砖,数字小的就叫好。对比上一年增加的就拍砖,减少的就叫好。可以想像,如果“三公”的公开和公众的质疑始终停留在这样粗线条、简单化的水平上,这样的公开和监督对于规范“三公”消费没有太大的好处。
其实,“三公”经费最重要的标准不是数量的多少,而是花得是否合理,是否必须。作为一种公务消费,每年绝对数的增加与减少,各个部门之间的横向比较都是意义不大的,有些工作性质完全不同的部委比较,甚至会有“关公战秦琼”味道。所以,对“三公”经费监督的关键在于它的支出是否具有合理性与必要性,做到该花的一分不少,不该花的一分不能多,这些显然不是数字所能承载的,而是需要各个部门给出合理的解释,并最终形成“三公”经费公开的规范。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