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混凝土的 可能

2011年07月23日 03:45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冯志锋

   朗图设计创始人、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副会长。

   2009年,东京举行了一个很特别的展览,名叫“Tokyo Fiber”东京纤维展。这个活动肩负了向日本推广高科技化学纤维的使命。然而,它不同于常规的材料展。而是邀请了日本一批创作力正旺盛的设计师、艺术家以及生产商,包括建筑师佐藤大、隈研吾、插花艺术家Makoto Azuma等,创造了一批富有想象力的作品。这个活动非常的成功,不仅成为全球最红的米兰家居展中最受好评的之一,而且收到了超过10个国家以上的展览邀请。不久前,这个展览来到了北京国际设计周,并计划在国内巡展。

   我们都住在混凝土城市当中,也就是俗称的“石屎森林”里,这是我们暂时无法逃脱的现实。因此,人们对建筑材料的探求,更是我们该如何与这个时代相处的思考。比如说,混凝土给人的感觉就是刻板的、工业化的、压抑的。实际上这种认识是片面的,比如像世博会上的意大利馆就展出了透光水泥,甚至还有用水泥做的咖啡机。那么,我们能否在这个限制性命题里,再做出新的东西?

   去年7月,我和朋友们策划了一个名为“混凝土的可能”的活动。来自上海的家居设计师吕永中在其作品“香水泥”中添入了哲学态度。他认为万物都像水泥,存在刚与柔的转换,而这种转换的短暂便成就了永恒;以微观窥探宏观,一滴水泥就是一个世界;马达思班的作品“榫卯”,就是考察混凝土对传统木质建筑榫卯结构实现的可能性;来自马来西亚的设计师邢一顺说,对于南方人来说,夏天看到“冰”会感到很凉爽。将混凝土混合上火山岩、石头、树枝等材料,经提炼可做成透明材质,给人身临“冰”境的感觉。这个想法很浪漫,虽然在实际的制造当中,技术人员碰到了很多困难。然而这种反复的尝试,让我们知道目前的极限在哪儿。比如王序的“混凝土”就是对混凝土特性的挑战,他想创造出一种兼具纺织物柔韧性和混凝土美感的材料。事实上,这个产品目前是制造不出来的。

   可能,还是不可能?每一次的尝试都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考。此外,这个计划引进了欧美流行的版权模式,改变了创作者在当中的位置。通过版权的使用,他们成为作品的积极主导者,而这些探索,也会通过设计师们的运用,与生活有更紧密的联系。

   《茶之书》作者冈仓天心说过“打动我们真心的,与其说是手艺,不如说是灵魂;与其说是技术,不如说是人格”。这和“混凝土”的可能的追求不谋而合。我们谈论材料、工艺技术,最后的目的,不过是为了升华出新的灵魂。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滚动新闻其他文章

21世纪经济报道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