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安全生产形势为何依然严峻

2011年07月26日 01:17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在国家安监总局网站的“事故快报”栏目里,仅在7月份,就列出各类重大安全事故9起。其中有4起是煤矿安全事故,还有一起是铁矿事故,一起是仓库火灾等。这些事故中影响最大的,自然是温州两列车发生的追尾事故,目前已造成39人遇难,还有信阳客车燃烧事件,计有41人死亡。

  每一起安全事故,都是一个悲剧。在单调的死亡与失踪数字背后,许多民众痛失亲人,许多家庭陷入无边的伤痛之中。重视安全生产,就是在重视最为珍贵的生命,这也是“以人为本”的题中应有之义。

  总体来看,“十一五”期间,全国安全事故总量、死亡人数、重特大事故及主要安全生产相对指标实现了下降。其中,全国各类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49.4%、37.4%,重特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6.6%、52.8%。从数据来看,应该说,形势在好转。

  不过,上述数据也不能掩盖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的现实。比如,事故总量仍然很大,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另外,违法、违规违章生产经营和建设行为仍然屡禁不止,安全基础不牢固、隐患排查治理不彻底、安全管理和监督不到位等问题在一些地方和企业还比较突出。

  各类事故的起因,或为天灾,或因人祸。天灾难以预测,事故无法完全避免。但是人祸的因素,可以消弭,也必须消弭。公路垮塌、煤矿爆炸、运输事故,在林林总总的各类事故中,有多少是人为因素引发呢?

  归纳言之,人为的祸患起于许多人仍然缺少对生命的敬畏;起于现成的制度执行常常不力,甚至虚置;也起于各种“大跃进”的发展模式,“萝卜快了不洗泥”。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每每一个重大事故发生之后,各方紧急动员,短时间内会进行运动式的排查,风声很紧。一旦事故给人造成的冲击淡去,又会渐渐松懈,直到下一起重大事故的发生。如此循环往复,安全之警钟也自然是或有规律或无规律地,只在某些时刻响起。

  敬畏生命,听起来只是人们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而已。事实上,要将对生命的敬畏贯彻于每一个安全生产的细节中,做到生产必须安全、不安全不生产,并不容易。现实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镜头:客车本已超载,可司乘人员仍在不断地往车上塞人,哪有什么对生命的敬畏可言?一些企业头脑发热,盲目超越安全保障能力和客观现实条件,片面追求生产规模扩大和经济效益提高,同样也将对生命的敬畏抛在九霄云外。

  各类安全事故频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安全管理制度常常执行不力。这一两年中发生的诸多火灾事故,哪一起中没有制度执行的问题?又如国家规定煤矿领导带班下井,但不少煤矿对执行这项制度阳奉阴违,有的突击安排“矿长助理”做替身,有的在值班记录上做手脚糊弄检查。

  一些建设工程中,从建设方、监理方,乃至政府监管部门,在安全制度的执行上一路“绿灯”,有多重安全保险制度却毫无保险功能,漏洞百出。许多教训说明,很多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不是没有制度保证,而是相关人员不重视制度,或在安全生产与其他利益诉求的天平上,不恰当地倒向了后者。

  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中,“大跃进”式的建设项目繁多,也造成了诸多的安全隐患。一些地方不顾条件地大兴土木,过大、过高的建设压力,倘若没有相应的安全监理、监管基础,不出问题是偶然的,出问题是必然的。“大干快上”,倘若不能与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结合起来,后果很有可能不堪设想。比如,在温州的动车追尾事故之后,备受批评的高铁昨天又出晚点事故,铁路“大跨越”后的安全考题实在堪忧。

  少一点悲剧,多一份安全,这是每个人的愿望与要求。实现安全生产,没有秘籍,也没有捷径,既需要做好事故预防,也需要规范生产过程;既要把科技进步作为促进安全生产的重要支撑,也要进一步建立完善安全保障制度。当然,制度是用来执行的,而不可虚置在文件中当做“花瓶”。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