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26日 01:55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陈莉莉 发自北京
虽然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以下简称北大光华)副院长、EMBA学位项目中心主任张志学一再“希望人们关注的不是涨价,而是涨价背后带给学生们的产品”,但是53.8万元的学费依然把人们的目光聚焦在这点上:“EMBA又涨价了,这次是北大挑头”。
近年来,各大EMBA项目几乎年年见涨,不少商学院酝酿明年春季班上调价格。从它诞生那天起,就充满了浓厚的重商氛围以及昂贵学费的争议,EMBA教育是否如它的价格那样让学生有更多的所得?
价格暗战
相对MBA来说,中国EMBA的门槛显然要低很多。曾有人戏称,EMBA的E是“容易”(easy)或“昂贵”(expensive)的意思,“因为那些学员们不必削尖脑袋参加入学考试”。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EMBA项目前年学费38万元,去年涨到45万元,今年9月起学费升至53.8万元。张志学说:“课程数量、课外活动以及海外教学的增加是EMBA学费上涨的原因。”
清华经管学院EMBA中心工作人员表示,今年清华EMBA学费为45万元,“近期也会调整,具体标准尚未公布”。长江商学院EMBA项目咨询人员透露,“今年春季EMBA学费为62.8万元,明年春季有可能涨价”。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今年EMBA学费36.8万元,去年28万元,“秋季刚下来的通知,还是36.8万元,要上赶紧上,反正报上名以后,2~5年都可以,再涨价就与你没关系了。”
上海交大安泰管理学院EMBA招生负责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去年EMBA秋季学费38.8万元,今年春季则是45.8万元,“秋季EMBA学费可能要涨,现在还没有确定下来,要想报名的话,要尽快。目前来说还是45.8万元的报价。”
天津财经大学EMBA上海教学中心黄老师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涨价通知现在还没下来,不过可以先跟着2010级,还是去年的学费标准,14.8万元。”
从事汽车行业工作的河南李姓学员,去年已经通过了北京交通大学EMBA的面试,因为出国临时影响了EMBA的入学,“今年再想读,就是26万元了,去年还是18万元。有点纠结。”该校EMBA招生老师告诉记者,“EMBA每年的需求量都很大,但是国家对于EMBA的名额是有限的。明年涨不涨价,现在还确定不了。”
涨价要有支撑
1999年,北大光华早于国家批准EMBA项目3年正式开始EMBA教育,当初的学员后来也获得了相关部门补发的毕业证书。学费则从刚开始的16万元左右涨到了当下的53.8万元。
“教育也需要成本,通货膨胀之下,都会有涨价的可能,但是作为教育机构,如果是互相拼着涨总归不是一件好事。”熟知商学院运作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也有观点认为,现在普遍认为贵的就是好的,别的学校都涨价了,自己不涨价反倒说不过去。对于此次北大光华EMBA学费涨价,张志学则表示,“涨价需要产品支撑”。
据了解,2010年12月起,张志学开始着手做调研,调研的对象是在读EMBA学员和已经毕业的EMBA学员,调研的题目是 “印象最深的8门课、认为还要再加哪些课、哪些课应该再加一些、哪些课应该再减一些”等,从而确认新的课程体系以及策划出新的校友活动,比如说异地举办的沙龙、校友返校活动等,“为EMBA学生提供终身服务,包括探讨儿女教育等问题,最重要的是利用好学校已有的优势,从人文、社会、哲学的角度再挖深一点。”张志学说,“EMBA不再是一个‘圈运动’,即因为‘谁是我的同学’而入读,也不再只是高尔夫和吃饭喝酒,而是相同理念的人群之间的探讨以及企业经营理念的梳理。”
昂贵的EMBA教育究竟给学员带来了什么?张志学说:“来读EMBA的学员,多是企业发展到了一定阶段,遇到了发展瓶颈。抑或原有的业务板块受到了挑战,面临往新的领域进军的问题。新能源、环保等与宏观政策密切相关的新产业领域,机遇到底在何方?他们在一定的领域做得不错,但是放眼更大的领域时,他们在何方?完成一定商业操作,实现商业利润以后,他们有一定的反思,这时他们需要系统的理论支撑。”
EMBA学员的层次在发生变化,更早时是李宁等企业创始人,后来“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数量逐渐增加”,他们面对的困惑是多重的,“需要EMBA课程体系根据学员的变化而对课程体系做出调整,以适应现有的逐渐变化的EMBA学员群体”。
准备读北大光华EMBA的张姓学员对这次涨价有点惊讶,“不过计划还是不变。”相关人士认为,“价格对想读EMBA的学员不是最大的问题,最重要的还是资源、人脉、师资力量等。”
繁荣背后有隐忧
从EMBA诞生起,就受到人们关于学费的质疑。从2002年以来的发展路线来看,EMBA教育几乎每年都能听到“涨价声”,但每次的涨价依然不减学员的热情。中国的EMBA教育是否如它的价格一样蒸蒸日上?
张志学认为,中国的EMBA教育“表面繁荣”。中国有很多教育机构具备EMBA教育资格,但是有几个教育机构有足以支撑EMBA教育体系的教师资源?师资力量不足正是EMBA教育繁华下的一个隐忧。
曾担任过伦敦商学院院长和哈佛商学院高级副院长的约翰·奎尔奇2011年2月举家迁到上海,受聘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兼教务长,对于中国的商学院教育,他有相似的观点:“未来几年,商学院会有洗牌,差的商学院存活不下去。”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做了一个统计,教育部批准的两批具有EMBA教育资格的60家教育机构,17家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以及长江等体制外教育机构,国内近100家学校有EMBA项目,其中十几家每年有400名的配额,其他学校100~300名的配额不等。张志学说:“是否每个学校都能够招够人?北大光华每年EMBA招生都有比例严重的筛选工作”。
现在的EMBA教育已过了扫盲阶段,一个老师因为口才好,讲话幽默,会讲一些与企业有关的管理故事就能获取学生喜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学生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一个老师没有扎实的研究得不到学生的认同”。
与此同时,相关调查结果也表明,有着海外留学背景、对企业实践有认知,同时做了深入大量研究的老师可能更受学生欢迎,“最重要的是能够提出最本质问题。”张志学说。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