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26日 10:35 来源:中国经济网
日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了针对人民币汇率的《第四条磋商工作人员报告》,认为人民币汇率被严重低估3%~23%,并要求人民币进一步升值。对此,接受本报采访的专家均指出,IMF在评判方法和成员结构上存在缺陷。人民币汇率将继续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坚守汇改有关原则,不会因外界压力而不切实际地过快升值。
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已满6年,成效显著。截至今年7月21日,人民币与汇改启动前相比已累计升值28%。今年以来,也已累计升值了2.62%。
面对这样的成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仍有意刁难。日前,IMF发布了针对人民币汇率的《第四条磋商工作人员报告》,认为人民币汇率被严重低估3%~23%,并且再度向中国施压,要求人民币进一步升值。
事实表明,IMF的说法以及评判工具是站不住脚的。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均指出,IMF在评判方法和成员构成上存在缺陷。人民币汇率将继续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坚守汇改有关原则,不会因外界压力而不切实际地过快升值。
IMF判断欠缺依据
IMF认为,尽管在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方面取得了进展,但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在过去一年里贬值。报告指出,人民币按均衡实际有效汇率法、外部可持续性法和宏观经济平衡法衡量的低估程度分别为3%、17%和23%,人民币汇率仍显著低于与中期基本面相一致的水平。
对此,中国驻IMF代表在第一时间驳斥说,在继续改善汇率形成机制方面,中国已取得进展,不应根据对未来经常账户的不确定预测来评估币值低估程度。商务部研究院专家梅新育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强调说,自从去年6月中国重启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已超过5%,由于美元占全球贸易流动的80%,对美元的升值幅度最能反映人民币在整个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情况。因此,尽管人民币可能对其他货币有所贬值,但认为人民币被整体低估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MF的评判显然是在维持金融危机之前的标准,并不符合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具体情况。中央财经大学银行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向记者直言,这份报告明显缺乏新意。人民币汇率正在向均衡水平靠拢,这一过程在中期内将持续下去。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黄泽民也认为,鉴于人民币还未实现自由兑换,对其估值有一定难度,IMF的判断欠缺依据,其数值没什么实际意义。
然而,与去年IMF执行董事对于“人民币低估与否”的看法呈现分歧不同,IMF187个成员代表在今年普遍表示赞同。对此,梅新育说,这体现了IMF在成员国构成上的缺陷。由于IMF的职员大部分是发达国家人员,即使一些成员来自非发达国家,也多在发达国家接受教育,其出身和教育背景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眼界,无形之中更倾向于从西方国家的视角来解读此事。
升值不能对抗通胀
IMF的报告还认为,人民币升值将有助于缓解中国国内通胀形势。报告指出,中国的通胀将在1~2个月内见顶。因此,人民币升值将减缓外汇储备累积的速度,从而大大减轻国内市场的流动性压力并减少利用更高法定准备金率和发行央行票据吸收流动性的必要性。“这样的说法同样缺乏有效的证据。”梅新育解读说,我国的通胀主要是输入型通胀,源自于美联储通过宽松货币政策向全球输出通胀,人民币升值消除不了美联储的道德压力,对解决输入型通胀没有用处。
梅新育进一步指出,中国输入型通胀主要来源于价格传导和流动性传导。从价格传导来看,国际大宗初级商品价格上涨导致国内价格上涨,初级市场实则为卖方垄断市场,不论人民币如何升值,垄断的卖方都会相应地跟进抬高价格,无益于解决输入型通胀。而从流动性传导来看,相当部分是由资本流动形成,抬高人民币汇率只会更加刺激资本流入。“因此,通过人民币升值的做法来解决通胀无异于南辕北辙。”梅新育说。
抛开这些纷扰,人民币汇率下一步的走势更加引人关注。6年来,人民币汇率已经经历了较快升值、基本稳定和弹性增加3个阶段。郭田勇表示,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增强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仍将是一个长期的、主要的任务。“这样的原则和方针不会因外界的干扰发生变化,料下半年人民币升值幅度会低于上半年。”郭田勇判断说。
梅新育补充指出,人民币不能过快升值。如果“霸王硬上弓”,将对中国的出口贸易产生较大冲击,特别是对中国技术和资本含量较高的产品和成套设备出口。“中国是个独立主权国家,决不会屈从于外界压力,不要指望中国会牺牲国内产业提升等目标不合实际地升值人民币。”梅新育直言。
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也于日前表示,央行仍需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避免经济增长出现大的波动。央行将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孙楠)
(责任编辑:何欣)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