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朱冰尧:寻求与国情匹配的技术“中国造”

2011年07月27日 18:31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

  文/本报评论员 朱冰尧

  不可否认,如今“中国速度”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奇迹之一的代名词:30年的改革开放,让那些曾经以速度和效率闻名的西方国家对身边一闪而过的中国列车睁大了惊诧的目光。航天载人飞船,歼十飞机,京沪高铁,迅速累积的外汇储备,急剧增长的经济速度……“快”,成了中国发展的标志词。

  “快”,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忍辱负重、迫切改变的心境,体现了中国人融入世界大家庭的自信和勇气,也体现了基于长期落后挨打的基本国情。因此,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显然慢不得,等不得,犹豫不得。特别是对于一直以来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高技术,“慢慢来”只会更加落后。

  而且在“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的一些国家,由于担心中国崛起影响自身利益,严格封锁对我们的高技术输出,造成了中国制造的低技术含量、产业提升慢等问题,而等待外国对中国高技术领域的开放显然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于是,迅速而果断地自主研发高科技项目,就成为中国技术领域的必由之路。

  当然,在“快”的基础上,高技术在应用推广阶段出现的“磨合”问题就不可避免。中国的卫星发射失败,京沪高铁技术故障都应该是初级阶段的中国国情的必然。当然,并不是说因此我们就可以推脱高技术“中国速度”时代的人为责任。正如高铁把速度降下来并不能确保安全一样,我们在高技术领域出现问题,并不是说放慢自主研发和推广的步伐,我们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关键是看清中国高技术领域的国情,那就是技术研发的“硬件”我们相对具备了,应用管理的“软件”我们却忽视了。

  馆子里好厨师可以烹饪佳肴,但服务员的恶语和白眼就会毁掉一顿美味。技术“中国造”当务之急是解决“圈内人”的问题,任何高技术最终都要由人来实施。只有技术“硬件”和管理“软件”两手都“硬”起来, 中国的高科技才能真实发挥效力。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