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索罗斯金盆洗手 功过留世人评说

2011年07月28日 10:36 来源:中国经济网

  金融天才,在投资领域与巴菲特、罗杰斯齐名的投资大师,量子基金创始人索罗斯昨日正式宣告退休。而下个月,索罗斯将满81岁。对于选择在这个时候退休,索罗斯的解释是因为美国新的金融监管法规将生效,过于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让索罗斯没有兴趣继续给外部投资者管理资产。

  自1969年创立量子基金的前身以来,索罗斯打理的资金,在过去40年时间里平均回报率高达20%。这一回报率,除了巴菲特(过去45年里平均回报率在20%),其他几乎所有的投资专家都望尘莫及。但是,世人对他的评价却是毁誉参半。索罗斯善于投机,贪婪成性,为了实现自身利益不惜冲击金融秩序,弄垮了英格兰银行,是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风暴的始作俑者;但索罗斯同时也是一位慈善家,索罗斯在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中称,在过去30年里,他在全球范围内捐赠了80多亿美元的资金。

  不过,也有分析认为,去年以来,索罗斯基金业绩表现差强人意,今年更是出现了亏损。加上全球经济形势不明朗,索罗斯选择这时候退休,是急流勇退,见好就收。鉴于索罗斯“贪婪”的本性,只要市场再次出现机会,索罗斯又会卷土重来。不过,卷土重来也将是以家族基金而非公共基金的身份出现。

  结束40余年职业生涯旗下基金管理公司年底解散

  7月27日早间,索罗斯正式宣布退休,结束其40余年的对冲基金经理生涯,旗下掌管着255亿美元规模的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将会在年底之前解散,并返还外部投资者近10亿美元的投资现金。其公司日后只专注管理近245亿美元的家族财产。索罗斯的这一决定,是通过其两个儿子以联名致投资人信的方式作出的。

  这不是索罗斯第一次宣布退休。早在2000年,索罗斯就萌生了退隐山林的念头并宣布退休,不再过多涉及具体的投资业务。从2000年4月开始,索罗斯就一直在物色自己的接班人。他原本有意让儿子罗伯特·索罗斯接班,但儿子对这一职位避之不及兴趣不大,索罗斯只好另外物色人选。2001年10月,索罗斯聘用知名基金管理人威廉·斯塔克出任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今年1月,44岁的基金经理人罗伯特·毕晓普又进入了索罗斯的视线。

  不过,到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加速恶化,投机机会再次来临,此前已经不多插手具体业务的索罗斯又重回第一线,同年量子基金回报达32%,2008年量子基金的回报率也达8%,跑赢整体基金业平均跌19%的颓势。

  不过,索罗斯如今已经80高龄,业界普遍预计,这次宣布退休后,索罗斯重返投资一线的可能性已经很低了。据悉,索罗斯退休后,将继续重点运营慈善事业并就宏观经济事件,如欧洲债务危机等发表观点。

  自称理由为了“规避美国监管新规”

  对于宣布退休的原因,索罗斯的两个儿子在联名致投资人信中透露,作出该决定(指退休)的原因之一,是根据最新的金融监管规定,索罗斯基金必须在2012年3月之前完成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登记备案,否则就不能继续为外部投资者管理资产。

  今年6月份,SEC通过了市场期待已久的提案,将美国大型对冲基金纳入监管,要求资产在1.5亿美元以上,或有15个客户以上的美国对冲基金,与私募基金管理公司,都要在美国证交会登记备案,涉及基金多达约750只。SEC希望通过加强监管,减少市场上的投机行为,从而稳定金融市场秩序。

  作为最具规模和知名度的对冲基金,按照新规,索罗斯基金势必成为SEC重点监控的对象,令索罗斯公司旗下255亿美元资产的活动一览无遗。显然,索罗斯不愿意接受这一掣肘。因此,也有人将索罗斯宣布退休并解散索罗斯基金,视为对新规的抗议。

  根据监管新规,家族业务不在监管范围之内。而事实上,早在2000年的时候,索罗斯基金公司就将主要业务集中在管理家族投资及资产上,当时的外部投资资金只有40亿美元左右。到现在,索罗斯基金的外部投资者资金只有10亿美元,其余245亿资产都是家族资产。因此,随着监管新规执行的临近,索罗斯解散基金,退还外部投资者资金,全线转型打理家族业务就顺理成章。

  在致投资者的信中,索罗斯的两个儿子就明确表示,索罗斯基金也转型成为家族投资公司。信中还透露,自2008年2月以来担任该基金首席投资官的凯斯·安德森也将离职。

  另一表面原因索罗斯基金业绩不乐观

  尽管此前40年索罗斯管理的基金取得了平均20%年回报率这一惊人的业绩,但是,近期以来,索罗斯基金的业绩出现了滑坡的势头。有分析认为,这也是促使索罗斯作出退休决定的原因之一。

  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的18个月里,索罗斯基金的表现相比此前大失水准。在2010年,索罗斯基金的回报率仅为2.5%,不但与其他知名投资机构的回报率相去甚远,甚至没有跑赢道琼斯指数。今年上半年,索罗斯基金更是出现了6%的亏损,让整个投资界大跌眼镜。

  其中,对黄金走势的错判,使得市场对索罗斯的投资眼光开始出现怀疑。自2001年以来,黄金就走上了上升通道,实现了“十年牛市”的格局,特别是去年以来,金价持续创出历史新高,如今已经站上1600美元/盎司。但是,早在今年5月份,索罗斯就沽空手头高达8亿的黄金资产,并表示对“黄金能够持续长达10年的涨势”产生怀疑。这一错误判断,让索罗斯基金的收益大打折扣。

  深层次原因全球投资环境不乐观

  不过,多家美国媒体也指出,索罗斯基金业绩不乐观,加上金融监管新规即将实施,不过是索罗斯退休的表面原因,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或许与日益严峻的投资环境相关。

  早在今年4月份的一次公开讲话中,索罗斯就担忧地指出,目前情况很令人困惑,很难预测。市场非常不稳定,对美国经济的很多问题来说,不会有瞬间崩溃,但也没有立刻就见效的解决方案。

  出于对市场的悲观预期,为了规避风险,索罗斯基金一直都在变卖资产换成现金。前首席投资官凯斯·安德森也曾在今年6月中旬告诉配置基金经理撤回交易。数据显示,截至6月中旬,索罗斯基金掌管的500多亿美元资产中,有75%左右都是现金。这么高的现金比例,在历史上几乎没有出现过,充分表明了索罗斯的悲观预期。

  索罗斯的悲观自有其道理。如今,欧债危机尚未看到曙光,美国债务危机又呼啸而至。截至目前,美国民主和共和两党还没有就提高美国国债上限达成妥协,美国国债面临违约风险。而一旦最具信用的美国国债出现违约,那对全球经济将是重创。尽管业界普遍预期美国两党最终会达成妥协,不会让美国国债出现违约。但索罗斯防患于未然,掌握大批现金,有利于其应对今后出现的突发风险事件。

  ◎索罗斯名言

  ○判断对错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正确时获取了多大利润,错误时亏损了多少。

  ○炒作就像动物世界的森林法则,专门攻击弱者,这种做法往往能够百发百中。

  ○当有机会获利时,千万不要畏缩不前。当你对一笔交易有把握时,给对方致命一击,即做对还不够,要尽可能多地获取。

  ○永远不要孤注一掷。

  ◎索罗斯简历

  ○1930年8月12日:出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一个犹太人家庭。

  ○1952年:取得伦敦经济学院哲学学士学位,并于第二年进入金融业,从事黄金等商品和股票的套利活动。

  ○1956年:到纽约从事交易员,负责买卖股票。

  ○1969年:创立DoubleEagle,为量子基金的前身。

  ○1973年:与助手罗杰斯离开Bleichroeder自立门户,创立索罗斯基金管理。

  ○1979年:成立首个基金会———开放社会基金,当时其身家约2500万美元。

  ○1988年:聘请德鲁肯米勒处理日常交易,索罗斯专注打理慈善工作

  ○1992年:打赌英镑贬值,索罗斯基金获利20亿美元。

  ○1997年:狙击泰铢及港元,引发亚洲金融风暴。

  ○2000年:宣布退休,把更多资金交托组合经理管。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加速恶化,索罗斯重返第一线。

  ○2011年7月:正式宣布退休。

  ◆人物素描

  “双面”索罗斯:投机家与慈善家

  作为金融天才和投资大师,在投资界,索罗斯有着极高的威望和巨大的影响力,其独树一帜的投资哲学,在全世界都拥有众多的拥趸。此外,索罗斯与巴菲特一样,也积极参与慈善事业,自称30年时间投入到慈善事业的资金在80亿美元以上。

  但是,索罗斯也被冠以“投机分子”、“贪婪”、“自私”的标签。为了投机赚钱,索罗斯不惜牺牲金融秩序。1992年,索罗斯全力做空英镑,获利20亿美元并因此名声大噪,英格兰银行因此而破产。索罗斯因此赢得了“令英格兰银行破产的人”“全球最成功的投资家”的尊称;1997年,索罗斯更是以一己之力,点燃了“亚洲金融危机”,东南亚多个国家货币大幅贬值,导致工厂倒闭、银行破产、物价上涨等一片惨不忍睹的景象,很多亚洲国家多年的经济增长化为灰烬。

  索罗斯自己也说“我是一个复杂的人,在世界一些地区,我以迫使英格兰银行屈服和使马来西亚人破产而出名,即作为投机者和魔鬼而出名。但在世界其他地区,我被视作‘开放社会’的捍卫者。”有美国网友评论道“即便索罗斯用他肮脏的美元来做慈善,也不会洗净他贪婪的灵魂。”

  索罗斯也为自己的复杂性这样辩解:作为一个市场参与者,我关心的是市场价值,即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作为一个公民,我关心的是社会价值,即人类和平、思想自由和社会正义。

  这要区分两个方面。在金融运作方面,说不上有道德还是无道德,这只是一种操作。金融市场是不属于道德范畴的,在这里道德根本不存在,因为它有自己的游戏规则。我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我会按照已定的规则来玩这个游戏,我不会违反这些规则,所以我不觉得内疚或需要负责任。对于亚洲金融风暴,即使我不炒作,它照样会发生。我并不觉得炒外币、投机有什么不道德。

  另一方面,我很遵守运作规则。作为一个有道德和关心它们的人,我希望确保这些规则是有利于建立一个良好社会的,所以我主张改变某些规则。即使改进和改良影响到我自己的利益,我也会支持它,因为需要改良的这个规则也许正是事件发生的原因。(南方日报记者田志明)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