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报“业绩普遍向好”值得怀疑

2011年07月28日 10:37 来源:中国经济网

  近来,中报披露开始逐步进入密集期。截至26日,共有113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半年报。

  投资者关心的是,在宏观经济经受通胀和紧缩政策考验的背景下,这些公司究竟能否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

  从目前披露的这一百多家公司来看,情况不容乐观。

  这个判断很可能遭到驳斥:因为有人会信誓旦旦拿出资料说,你看,大多数公司都是盈利的呀!的确,从百家公司业绩来看,85家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实现增长,占已披露中报上市公司的75.22%。只有28家公司利润同比下滑,其中3家公司业绩降幅超过100%。

  上市公司整体业绩上行88.09%!这好像是个不错的数字,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呢?

  且听我慢慢道来。

  事实上,不少业绩暴涨公司的董监高人员会很清楚,中报的背后并没有表面看上去那么光鲜。

  首先,我们知道,此番披露的业绩是一二季度的公司运营情况,而许多所谓高增长公司,都具有强烈的季节周期特色,比如食品饮料类公司,一二季度,尤其是第二季度往往是销售旺季。再比如,餐饮、旅游类公司,其旺季就在二三季度,其业绩的突然上涨都是周期使然。

  说白了,很多公司都是靠某个季度的业绩来保全年的数字,单独看起来似乎不错,但全年平均下来则会让人大失所望。

  此外,更重要的一点是,许多公司靓丽的财报都是由非经常性损益贡献的。比如华丽家族,其净利润同比增长高达8808.35%,居已披露中报公司增长首位,但是,这些利润都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们看到,出售旗下房地产资产贡献了主要利润。如果把这些因素加以扣除,你会发现其净利润“由盈转亏”。

  还有不少公司是靠出售股权、卖出资产在短期内实现了净利润暴涨,从而给投资者一个错误的印象:无论是每股盈利还是整体市盈率,还都不错的样子,但仔细一看则漏洞百出。

  比如重组、资产注入带来短期盈利的公司。像ST华源(600094),报表上看,上半年实现净利润3.34亿元,但扣除资产注入等非经常性损益后,亏损171.93万元,下降65.29%;而ST博通(600455)则因1219.71万元的政府补助实现盈利。高鸿股份(000851)、利尔化学(00225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其净利润也分别由增长92.70%、15.42%变为下降39.93%、28.08%。

  这说明什么?说明市场的复杂性和风险随处可见。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一个最大的警示就是:千万不要以业绩的暴涨来作为投资的依据。这也难怪很多公司往往在靓丽的财务信息披露以后,股价反而会持续低迷甚至放量下跌。

  我想说的是,投资者除了擦亮眼睛,还需要冷静下来――回到本文开头那段,通胀压力和紧缩的货币环境之下,大多数公司受到影响一定是负面的。凭什么大环境趋于紧张而你上市公司就“风景独好”呢?除了说明你运用报表进行了某种调节,还能说明什么?且不论那些受政策调控影响的行业,比如房地产、建筑建材、化工等,他们的紧日子十分明显,单就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一项来说,就会让更多公司背负沉重压力――通过产品涨价来转移成本的路子并不是那样顺畅。怎么办?只有压缩利润空间,在主营业务之外“找钱”。钱是不能无中生有的,于是各种能想到的手法都可能会出现。

  其实很多时候,用常识去判断一个上市公司的业绩优劣往往比复杂的投资模型更为有效。

  (责任编辑:马常艳)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