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限购令骑虎难下?

2011年07月29日 19:17 来源:《理财周刊》

  我认为,限购是“围堵”,属一时权宜之计,难以持久与常态化;而限售是疏导,让消费者权衡轻重与必要性的理性购屋,自然是可长可久。

  《理财周刊》:

   限购令骑虎难下?

   文/两岸知名不动产评论家 蔡为民

   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宣称将加码、扩大限购城市范围,以巩固得之不易的调控效果。此举无疑再把房地产限购措施推到风口浪尖。

  “成效初显”的说法耐人寻味

   按新华社的说法,是“政策调控棋到中盘,成效初显,但新问题频现”。

   对此观点我无法认同,或者说,这个“成效初显”最起码是要打上问号的。毕竟数据清楚表明,全国70个中大城市仍有44个房价呈上涨趋势,即使京沪穗深等严格限购的一线城市,其6月房价仍全线走高——北京同比涨2.2%,环比持平,上海同比涨2.2%,环比升0.1%,广州同比涨5.4%环比升0.2%,深圳同比涨4.6%,环比升0.1%。在如此强烈的“限购令”面前,多数限购城市房价只是涨幅趋缓,而未限购城市则价量齐扬,其中三亚环比上涨更达62.4%!这与温总理提出“让一些地区过高的房价降下来”的说法,差距“非以道里计”!

  限购正是“新问题频现”的主因

   在我看来,之所以“按下葫芦浮起瓢”,房价上涨过快的二、三线城市也将采取限购措施,并非政府事前估计不足。需要知道的是,限购城市的逐步推进,其目的在于分散资金流向,避免如洪水猛兽的游资、热钱过度炒作特定区域或商品,波及经济正常运行的轨道。虽然此举势必为冲动的投资人预埋套牢风险,但也只能“顾全大局”了。因此,不能把限购城市的扩大与延伸,视为“成效初显”的表征,更不能视之为强化效果的必要手段!

   我甚至对纯粹以“限购”稳定楼市的做法及其效果,深感疑惑与悲观,因为这正是新华社所谓的“新问题频现”的主因。

  限购风险正迅速蓄积

   目前的困境是“限购”带来地方政府、开发商、银行的三方风险。

   你要地方使劲掐自己的脖子,还指责对方不够“给力”。这与人性中“趋利避害”的惯性思维相违背,既损人又不利己,注定难以贯彻,或至少无法持久,而一旦地方真喘不过气来(财政恶化),中央亦未必施以援手,他能不或光明正大或偷鸡摸狗地松绑吗?遑论“十二五”期间,3600万套保障房建设经费的“无米下炊”。

   你压迫开发商配合降价,用尽各种手段使其资金陷入枯竭窘境,却又不干涉地方政府竭尽所能地提高地价,惟“面粉”与“面包”的亲密关系,三岁孩提皆知。开发商穷于以高利贷自保,无力购地事小,“烂尾楼”可能重出江湖则事大。

   你不断地要求银行作房贷压力测试,一副“房价腰斩”也不怕的架势,固然惊天动地,却忽略银行也是逐利动物,变相采取“票据贴现”所导致之信贷规模的黑洞,恐怕以“万亿元”计。更别说一旦形成开发商“多米诺骨”式倒闭风潮,对金融体系所形成的致命冲击!

   上述种种正是“新问题”之所在。

  疏导需求才是长久之计

   换言之,在现行调控政策不变、刚性成本又已然形成支撑的情况下,即使跌价也是一时的。与之相对应,则是中央深知限购一旦松绑,市场将陷入失控危机,于是同样“坚壁清野”毫不退让,从而陷房地产于危若累卵的险境。这就难怪连远在美国游学的王石,都要隔海发出“楼市调控已骑虎难下”的警语。

   执是之故,我强烈呼应包括任志强、叶檀、华伟等专家的观点,调控已到了关键时期,改弦更张的必要性也愈趋强烈,再不以有条件的限售取代限购,后果相当严重。

   毕竟,限购是“围堵”,属一时权宜之计,难以持久与常态化;而限售是疏导,让消费者权衡轻重与必要性的理性购屋,自然是可长可久。

  查阅《理财周刊》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第一理财网(www.Amoney.com.cn).如需转载请与第一理财网021-64829031联系,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滚动新闻其他文章

《理财周刊》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