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四海商舟曝用工丑闻 电商业用工乱象频发

2011年07月30日 01:26 来源: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张汉澍 上海报道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电商市场交易额超过4.5万亿元,同比增长超22%,其发展势头不可谓不猛,但电商行业中部分中小企业在追求发展速度的同时却带来了种种用工乱象。

  “为节省人力成本,公司在违法滥用劳务派遣,上海营销总部里的100多名员工都是劳务工。新员工都是被骗进来的,在之前的招聘中,公司刻意隐瞒用工方式,现在逼着员工签劳务合同,谁不签就开除谁!很多人害怕失业只能委曲求全。”日前,供职于四海商舟电子商务公司的刘佳向本报记者反映。

  相关资料显示,四海商舟为南京科泰集团旗下一家大型电子商务公司。2010年8月,美国某知名风投对其进行了4000万美金的注资。如同所有拿到风投后的电商企业一样,四海商舟开始在上海、北京、常州、深圳等地疯狂扩张,大跃进式的发展背后却正埋下违规运营的隐患。

  本报在调查中发现,除违法滥用劳务派遣外,不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刻意逃避缴纳社保金等现象并不鲜见,部分电商企业违规用工的现象也绝非简单个案。

  滥用劳务派遣

  “我本在一家外企担任经理职务,今年5月中旬,四海商舟HR以高薪诱惑我跳槽,没想到这成了我的噩梦的开始。”刘佳向本报记者回忆。

  据刘描述,6月1日,她辞去原来的工作,入职四海商舟担任SAE(高级客户执行)。6月17日,四海商舟拿出了一份劳动合同要其签署,但合同中“用人单位”一栏里,甲方并非四海商舟,而是一家名为浦东公共人事服务中心(下称“浦东人事”)的劳务派遣中介。

  所谓劳务派遣制,是有别于劳动合同制的一类用工方式。订立劳动合同的甲方并非工作单位,而是劳务公司,由劳动公司将劳动者派遣至工作企业,劳动关系仅存在于劳务公司与劳动者之间,而与用工企业并无瓜葛。

  四海商舟人力资源部总监李小伟告诉本报记者,之所以采取劳务派遣,是为了方便四海商舟上海方面的员工能够更好地办理社保和公积金。

  但刘的代理律师、上海百悦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刚却质疑称,如果只是考虑社保缴纳,只需将缴纳金方面做部分人事外包即可,何必要将员工的劳动关系整体转移至劳务中介呢?

  对于四海商舟偏爱的劳务派遣,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崔生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道出了其中的缘由:“《劳动合同法》对企业辞退员工的约束很严,若是改为劳务派遣,则辞退成本会低很多,同时也可以避免与员工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可以让企业规避很多应该由企业承担的责任,从而整体降低用工成本。”

  据刘介绍,在四海商舟上海营销总部的100多位员工中,不乏像她一样的外企白领、技术骨干,但绝大多数员工都已沦为劳务工。

  7月21日,四海商舟公关总监林科锋向本报记者证实,该公司上海公司里的上百名员工的确都是与劳务中介签约,包括身为总监的他也只是劳务工。

  对此,刘的代理律师李刚认为,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务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而四海商舟为追求利益最大化,明显违反了“三性”原则,随意扩大劳务用工范围,是典型的滥用劳务派遣。

  中国经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全国劳动法权威王兴全告诉本报记者,像白领、技术骨干、企业管理者明显不适应于劳务派遣的“三性”原则,但目前违规滥用劳务派遣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究其原因在于《劳动合同法》的立法问题。由于该法中有关劳务派遣的表述仅为“一般在……岗位上实施”,加进这个“一般”就使得该法对违规滥用者很难产生强有力的约束效果。

  反抗就走人

  李小伟称,四海商舟的每一名员工都是自愿接受劳务派遣的,公司在招聘时都有说明。

  但刘佳反驳说:“在整个招聘过程中,四海商舟对用工方式只字不提,在入职offer中没有作任何说明。但此后却逼迫员工去签署劳务派遣协议,多数人敢怒不敢言,因为反抗就意味着会丢掉饭碗。”

  刘的一名新同事也向记者证实,其offer上也没有任何提示用工方式的字眼。

  上海人才服务行业协会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企业在招聘时应该负有告知用工形式的义务,即使实施劳务派遣也应符合劳动法的基本要求,如果招聘的是A公司,而签约时换成了B公司,这就是明显的偷换概念,涉嫌欺诈招聘。

  但很快,刘佳的反抗之举就被“镇压”了。刘称,6月17日四海商舟要求她与浦东人事签订合同,被其拒绝,而后刘提出要和四海商舟订立劳动合同亦被对方拒绝。6月29日,四海商舟方面以刘无法通过试用期考核为由将其开除。

  “7月份是招聘淡季,工作非常不好找了,而我辞去了原本在外企的职位,现在还背上了考核不合格的恶名,职业生涯面临断层。”刘表示,接下去她将诉诸于法律为自己讨一个公道。

  上海黄浦区法院不久前发布的《2010年度劳动争议诉讼情况白皮书》显示,劳务派遣等特殊用工形式逐渐成为社会矛盾多发的源头,去年该院审理的劳务派遣纠纷就达到了78件。

  “企业滥用劳务派遣,通过压榨劳动者去为获取超额利润的发展方式是在饮鸩止渴。”崔生祥向记者表示。

  据四海商舟内部人士透露,公司上海总部在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员工流失率就将近10%。

  而记者了解到,这家电商公司为降低运营成本、加快扩张,违规运营的地方远不止用工方面的问题。上海市闸北区工商分局的一位官员告诉本报记者,该公司涉嫌在上海没有取得营业执照的情况下就违法开展经营,目前已被立案调查。

  据知情人士透露,四海商舟被初步查出的违法经营所得已超过300万元。

  一位私募界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一般风投和私募基金投资后,都会向注资公司派驻董事以进行管理和监督。

  据知情人士透露,风投在四海商舟这个项目上费了不少心思。也正是由于风投的注资,四海商舟加速扩张,要向阿里巴巴叫板,而违规乱象也就此开始凸显。

  用工乱象丛生

  记者调查发现,单向浦东人事一家劳务中介派劳务工的电商企业就不在少数。诸如东方钢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大地保险电商部等均曾委托浦东人事帮其招聘劳务派遣制员工。

  据浦东人事的一位人士介绍,目前该机构为1000多家企业、近2万名员工提供劳务派遣服务,其中电商企业占很大一部分比例。而这些委托企业使用的劳务派遣是否符合《劳动合同法》中“三性”原则的规定?该人士称,浦东人事对此无法审核,只要企业提供必要的营业资质和相关费用就能办理该业务。

  本报记者调查获悉,滥用劳务派遣或许还不算是最坏的状况。以电商业信息咨询见长的北京网达天下科技有限公司的一位员工向本报记者透露,公司运营至今只和很少一部分员工签订了劳动合同,许多在公司干了好几年的员工至今仍未正式签约,社保和公积金缴纳更是无从谈起。

  目前,该公司为四处扩张,正在招募分站站长、分站总经理、软件编程、信息采编等十多个岗位。记者致电该公司,询问如果入职工作,多久才能获得劳动合同,该公司人士称说不准,这要看老板和经理对你的赏识程度。

  而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双方已建立劳动关系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电商业资深人士、翼冠信息科技CEO蒋伟告诉本报记者,目前电商业发展过于迅猛,比如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仅网络团购领域就从“百团大站”向“千团”、“万团”的规模发展。太多企业像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争食电商业的蛋糕,而新兴企业缺少工会类组织,存在的用工问题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蒋伟表示,中小电商企业现在面临用工成本太高,行业中电商企业数量过多,导致竞争过于激烈等问题,因此不得不压缩运营成本,而用工成本自然会首当其冲(应举报人要求,文中人名为化名)。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