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30日 01:26 来源: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潮水退去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泳。问题是,如果他穿了一身裸色的紧身衣,你恐怕就很难看到真相了。
现在,连让人看看他的紧身衣都很难。7月29日,距离国务院规定公布“三公”经费的限定日期已经过去整整一个月的时间,98个中央部门中依然还有十多家未公布“三公”经费。
“这些部门如此拖拖拉拉,足可以说明他们对于公布数据的做法心虚。”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袁钢明对《华夏时报》直言。即便已经公布的数据,看起来也是一头雾水。
对此,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对本报记者坦言,从量上看,作为预算内的“三公”经费只是政府消费的一小部分,预算外的费用才是政府最庞大的一笔开支,而这些目前并不在公开范围之内。
“三公”无明细
政府开支似乎早已成了不能公开的秘密,如今,真的公开了,窃喜之余仔细研读却发现,除了一个个生硬数据让人咋舌外,这些钱的具体去处仍是让人一头雾水。
以铁道部公布的《2011年收支预算总表》为例,支出包括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防、公共安全、教育等12项,但并没有找到反映公务招待、出国考察等费用的项目。
记者了解获悉,政府编制预算同时采用“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两种分类方法。前者是按各个政府部门内部的各个功能来归类支出的。比如外交、保障就业、科学技术、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功能。这样编成的账本只是罗列出钱用在哪些方面了,并没有在细节上告诉你这些钱是如何花的。后者则是反映财政资金的具体去向,比如一笔教育拨款,其中多少是用于发工资了,多少是用于出国考察,还有多少是用于盖了校舍,都能在经济分类中显现出来。
显而易见,此次数据披露采用的是民众一般都看不懂的功能分类。
“我国目前的财政支出预算体系从上到下分为‘类’、‘款’、‘项’、‘目’四个级别。但是,目前中央财政预算支出的公开状况大都仅细化到‘款’级科目。项目不明细,就没法看出数据的合理性和真实性。”竹立家告诉记者,针对此次公布的“三公”经费,人们大都把目光聚焦在咋舌的数据上,如果将这些费用明细,追究起来也就容易得多。
然而,让记者费解的是,政府虽然三令五申各部门及时公布“三公”经费,但至今没有提出一个公布“三公”经费的具体标准和要求,没有了条条框框的限制,也就难怪各部门公布的数据大都遮遮掩掩,甚至不惜使出各种敷衍了事、蒙混过关的招数。
据记者了解,明细“三公”经费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它只是财务工作中最简单的环节,在预算编制中其实一直都有相当明确的科目。
暗箱操作多
“其实,这些数据仅是各个部门公布的预算内拨款的支出,预算外的数字远比这要庞大得多。”竹立家称。
有专家将公款消费比喻为一个巨大的“灰箱”。在这个“灰箱”内,列入财政预算内的支出仅占总费用的小头,约两成,更大部分是绕开预算内支出的资金。比如,名目繁多、屡禁不止的小金库、白条收据、假发票、用慈善捐款买的公车、用救济资金大吃大喝等支出均不会明目张胆地列入公款消费账目。还有各种执法性收入和服务性收入、培训收入、国有资产租赁型收入等都是公共收入,但这些资金的去向和支出同样不会走正常的财政账目。
“国民收入分配总是不合理,这一切的主要原因就是政府费用太高了。”袁钢明告诉记者,为了数据透明,财政部早就要求把预算外的开支放在预算内进行安排,但这种做法仅是政府为了控制老百姓和企业才设定的,政府对自己可支配的预算外开支并未按此执行。
那么,预算外支出究竟有多少?竹立家告诉了记者这样两个数据,一个是9000亿元,一个是1201亿元。
早在2006年,竹立家曾在《政府管理改革的几个切入点》一文中明确指出:政府部门每年在公车消费、公款吃喝、公费出国三项支出中高达9000亿元之巨。沉默几日之后,财政部给予了反驳称:这一数字“严重失实”,“三公”支出仅为1201亿。
“财政部公布的均是预算内的数据,而我推算出的数据是总费用,这其中的占比一算便可知晓。”竹立家告诉记者,时间虽然过去了5年,费用的各项支出也随之水涨船高,但占比不会有太大变化。
竹立家接受采访时对于“三公”经费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的公平公开给出了自己的意见:“三公经费的公开仅是政务公开的第一步;其次就是要将科目细化,否则没有意义;再次就是要把政府预算外的消费纳入三公消费之列;最后就是必须要有严格的审查制度,各级人大要有相关的部门来严格审查三公消费的情况,否则前面的三个工作都是白做。”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