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食品安全十二五行动计划出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03 00:00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记者陈雪根北京报道

  北京市食品安全办草拟的《北京市食品安全行动计划(2011-2015年)》(又称“食品安全“十二五”行动计划”),已经市委、市政府审议通过。据悉,该计划提出要把食品安全工作当成解决民生问题的头等大事,努力打造首都安全食品品牌。

  北京市的食品安全“十二五”行动计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全市将坚持“以市场换安全、以安全拓市场”的理念,以市场准入制度为切入点,以科学防控食品安全输入型风险和系统性风险为重点,强化企业的主体责任,进一步完善现代化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全面提高首都食品安全水平,创造安全放心的食品消费环境。

  据了解,此次出台的北京食品安全“十二五”行动计划在多个方面有新的突破:

  一是从食品安全到“安全食品”,从食品安全控制到食品安全保障。该计划首次提出了“安全食品”和“食品安全保障”的概念,提出要打造首都安全食品的品牌,全面提升食品安全保障能力。

  二是严格首都食品市场准入与确保安全食品供应双管齐下,构建安全食品的供应体系与食品安全的保障体系。该计划提出要在“十二五”期间,坚持“以市场换安全,以安全拓市场”的理念。一方面构建稳定的食品供应基地,加强北京市重点食品基地的建设,在重点区县形成食品产业聚集效应,与外埠产地建立紧密的区域合作关系,稳步提高重点食品的自给率和控制力;同时,全面推动食品产业升级,大力提升食用农产品生产、食品生产加工和餐饮业的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水平。另一方面,严格首都食品市场准入标准,要在“十二五”期末形成食品“产地要准出、销地要准入、产品有标识、质量可溯源、风险可控制”的全程监控链条,进京农产品种植养殖基地必须是经当地工商部门登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或农民合作组织,产品持产地证明和检测报告入市。

  三是城乡统筹、同步推进。该计划将加大对城乡接合部和农村地区食品安全监管整顿力度,同步推进城乡食品安全工作进展,同步提升食品安全水平作为基本原则之一。

  四是创新社会管理,构建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管理格局。食品安全“十二五”行动计划要求将食品安全工作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网络化管理;强化统一、协调、高效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加强街道、乡镇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建设;全市培训上岗万名食品安全监督员,构建横到边、纵到底的食品安全监管组织网络体系。同时,该计划还将着力构建食品安全教育培训体系,到“十二五”期末,首都市民食品安全基本知识的知晓率和中小学食品安全基本知识的知晓率分别要达到80%和85%以上。

  五是突出信用体系建设。通过构建统一的食品安全信用信息平台,推进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建设,统一归集、公布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身份信息、提示信息、警示信息、良好信息等信用记录并作永久保存,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制的有力约束,引导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加强行业自律及企业自律。

  六是发挥首都特色和优势,构建食品安全的科技支撑体系。在“十二五”期间,要以现代物联网技术为支持,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立统一的追溯信息平台,实现生产记录可存储、流向可跟踪、伪劣食品可召回、储运信息可查询。

  七是到“十二五”期末,全市食品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97.5%以上;大米、小麦粉、食用植物油、蔬菜、猪肉、豆制品等重点食品的食品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98.5%以上,不合格食品全部予以下架并退出首都市场。

  八是强化责任意识。该计划对企业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在获得生产许可证企业中广泛推行GMP(良好生产规范)和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管理体系。该计划还要求各区县政府完善食品安全基层组织网络,在街道、乡镇明确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食品安全组织协调工作。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区县年度预算,加大对经费、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市政府将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考核评价体系,强化各部门、各区县政府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的落实。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