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社交服务商跨界野心膨胀 互联网应用迎融合拐点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03 00:34 来源: 通信信息报

  ■本报记者 林憬辉

  谷歌强势推出社交服务Google+显然给社交领域的领头羊Facebook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Facebook已接连采取举措应对Google+的挑战。日前,Facebook就推出了企业版服务facebook.com/business。之前,业界有传闻Facebook正准备推出虚拟货币体系“Credit”。更早一些的时候,Facebook宣布与Skype展开合作,由后者提供视频通话技术支持,推出视频呼叫功能。

  可以发现,Facebook的这些举措不仅有在社交领域的挖潜,更多的是进行跨领域的融合。可见,以Facebook为代表的社交服务提供商希望通过跨领域的发展奠定其在社交领域竞争中的优势。

  社交服务商跨领域发展

  随着3G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社交服务成为一项杀手级的应用,深入互联网的每个角度。而社交领域的竞争也异常激烈,最典型的代表就是谷歌在社交领域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近期又推出社交服务Google+。作为多年来稳坐社交领域头把交椅的Facebook自然不会束手待毙,双方都希望通过发展跨领域的合作来抢占竞争优势。

  日前,Facebook推出了企业版服务facebook.com/business,鼓励企业使用其社交网络来进行营销、宣传并与消费者进行互动。

  几乎同时,有知情人士透露,Facebook正与开发者谈判,开发通过移动网页浏览器销售虚拟物品应用,并推出虚拟货币体系“Credit”以增加从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中取得的收益。先前,已有传闻称Facebook计划以主打社区化电子商务概念的方式曲线布局中国市场,有可能与国内公司合推产品Vinux。

  更早一些时候,Facebook宣布与Skype展开合作,由后者提供视频通话技术支持,推出视频呼叫功能。

  作为挑战者的Google+在跨领域发展的道路并未落后于Facebook。如在Facebook与Skype合作推出视频呼叫功能之前,Google+社交服务当中的Hangouts就支持视频聊天功能。业界有观点认为,谷歌推出Google+并不只是简单的涉水社交网络,更是要把Google+打造成为一个平台,成为谷歌全部产品新的中心和入口。

  由于谷歌的产品涉及面很广,谷歌打造Google+成为平台的思路,何尝不是一种社交网站跨领域的拓展?

  用户体验决定社交网站成败

  巨头扎堆社交网络,无论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决定竞争成败的关键还是在于用户的体验。然而,目前,社交网站的发展步伐似乎正在减慢。

  据市场研究公司Experian Hitwise称,在截至7月23日的一周里,Google+的美国访问人数为179万人次,较前一周减少了3%;Google+美国用户这一周的平均在线时间为5分15秒,较前一周减少了10%。这两组数据显示,Google+的发展趋缓。

  另外,老牌的社交网站Friendster在用户规模不断缩水后,进行了改版。近日,Friendster重新上线,但却专注于社交游戏。另一家曾在社交网络处于领先地位的网站MySpace不久之前也被新闻集团以35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网络广告公司Specific Media,远低于之前业界对MySpace的估值。

  这些事实都说明了社交网站之间竞争的激烈。其实,在Google+推出之时,就有分析认为,Google+和Facebook两家对掐社交网络市场的结果可能会是双输。用户基数固定,Facebook已经显出颓态,Google+无非是从Facebook中抢夺用户,如果没有创新,谷歌此举可能拖垮Facebook而不是真能搞好社交网络。

  姑且不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其中提到的创新对于社交网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市场拓展举步维艰的情况下,创新能力往往决定竞争的成败,而创新的关键又在于能否拥有良好的用户体验。

  “SoLoMo”显互联网发展趋势

  互联网在经历过门户时代、搜索时代后,现在已经迎来了社交时代的新热潮。之前,单纯的提供信息就能赢得市场的时代已经过去,“SoLoMo”很可能代表了未来发展的趋势。

  2011年2月,著名IT风险投资人约翰·杜尔提出“SoLoMo”的概念——社交Social、本地化Local和移动Mobile。在今年4月举行的第三届全球互联网大会上“SoLoMo”成为业界热议的话题,大家认为符合这3个单词的公司都有希望成为下一个谷歌或者Facebook。

  “SoLoMo”的被追捧,意味着社交网站的社交功能被弱化,社交服务提供商需要在提供的服务中融入更多的本地化元素和移动元素。社交服务提供商跨领域发展正是迎合“SoLoMo”趋势的一种表现。虽然这种跨领域发展并不都会成功,但是至少让我们看到了社交服务提供商寻求创新的尝试。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