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读一点盛宣怀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05 03:15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于晓娜 郑小伶

   《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让我们看到从世袭贵族的文化缝隙中遗漏出来的平民光芒。而中国第一代拥有财富的人群刚刚诞生,此前他们还是在物质上锱珠必较之辈。

   他们在想些什么,他们担心失去的是什么,他们希望得到的更多,还是希望不要失去所有?

   毁誉参半的盛宣怀,清末官员,典型的官办商人,他的身份是政治家、企业家和慈善家。在21世纪的中国民营企业家,他们的身份大多是企业家、投资家和活动家。

   财富的积累,到了一定的阶段,关联的已不是个人身份,是家、是家业、是国,是国家。

   盛宣怀在上海开创万国红十字会等慈善机构;盛宣怀也曾不顾全国人民反对悍然下令铁路收归国有,引发著名的保路运动。今天,红十字会与铁道部的双双被诟病,恰发生在同一时点。

   历史给了盛宣怀大平台,他有幸成为清末洋务运动的核心人物。而现代富裕阶层,还在为把资产放在国内还是搬到海外而忐忑。当然,搬出去的,还要搬回来,市场在这儿,问题也在这儿,利润也在这儿。

   那么,不确定的时代,需要确定的精神与价值。已无盛宣怀,但仍可成大业。并且,盛宣怀的祖业传承是远远不尽如人意的。所以,现代富裕阶层,可以超越他。

   我们希望办一个特别的专版,把实业治国、教育治国、慈善治国、家业治国的传承发扬下去。我们希望财富与价值期限,达到尽可能完美的组合管理。

   富裕阶层如何面对21世纪,财富的快速增值已非目的,而财富的稳定增长与有智慧的传承,才是所求。

   我们常说,中国缺乏真正的Smart Money。这在中国富裕阶层快速崛起的当下,想来令人惋惜。《私人银行》周刊,提供兼具智慧与艺术的平衡报告。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