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绷资金链考验中国船配业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05 08:27 来源: 商务部网站市场重压之下,尽管抢订单、保生产成为当前船配企业的头号任务,但很多企业领导也意识到盲目冒险可能给企业带来致命打击,并纷纷采取措施防范风险。例如,签订合同时更加谨慎,或暂时按兵不动,观望市场变化;针对资金运作以及生产组织方面的问题,船配企业积极寻求解决之道;面对目前严峻的市场形势,很多企业深入分析,希望找到新的市场定位,实现错位竞争,力争保持企业平稳运作、持续发展。
谨慎签约,确保资金渠道畅通
市场低迷、原材料价格上涨、应收账款迟迟不能到位、合同履约难度进一步加大… …面对种种不利因素,很多船配企业将防范风险作为生产经营中的一项重要课题进行研究,除了加强管理、控制成本,还全面开展内挖潜力、外排风险的一系列工作。
在船配企业面临的诸多问题中.资金紧缺尤为突出。今年年初以来,一些船企支付给船配企业的订单预付款已经从之前的30%-40%降到10%以下,而船配企业应收账款又很难收回。在融资方面,除了“国”字号大型船配企业外,中小型船配企业的资金大多来源于民间资本,融资能力弱,融资渠道窄。银行贷款是这些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之一,但今年银行提高了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门槛,同时,随着加息政策不断出台,高额利息也成为船配企业不容忽视的负担。因此,紧绷的资金链极大地考验着其资金运作能力。
对此,一些理性的船配企业在承接订单时变得更加谨慎。江阴三杰实业有限公司的做法颇具代表性。据该公司市场部负责人介绍,为保证货款及时收回,避免烂账、死账,公司在承接订单时先会考察船企的资质和信誉。今年年初以来,该公司在供货时,对产品证书的发放采取了“货款两清后予以发放”的形式,避免了应收货款追不回或者讨债无门的问题。在承接一些新兴小型船企的订单时,该公司要求船企预付90%及以上的货款后才开始建造船配设备。否则,宁可弃单。不过,对一些长期合作的船企,该公司也会理解他们面临的困难,积极与船企沟通,一起排解压力,争取实现共同发展。
也有一些船配企业采用了第三方担保的模式来降低风险。例如,镇江中船设备有限公司就与船企合作,采取银行承兑期票的付款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应收账款回收难的风险。不过,在办理承兑期票业务时银行对合作企业的现金流、资质和信誉也有一定的要求,这种模式不太适用于那些小型造船及配套企业。
面对当前的市场现状,业内专家建议,一方面,船配企业应避免过度赊销,因为这可能导致企业进入自我束缚的“牢笼”;另一方面,在产品建造过程中,船配企业的生产经营人员应该经常到船企进行现场考察,与船企积极沟通,跟踪船舶的建造情况,科学组织生产活动并灵活调整,防止出现造好了设备却交不出去,白白占用企业资金的问题。
保证质量,找准市场谋求发展
上乘的质量是产品获得市场认可的最重要因素,当市场供过于求时,产品质量尤为重要。在当前市场形势下,不少船配企业面临订单稀少、资金紧缺的问题,要保证或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有不小难度。但是,如果过不了质量关,市场份额无疑将进一步缩小。有的船配企业深知这个道理,无论条件多么困难都坚守着产品质量。例如,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有限公司一直奉行质量上乘的理念,用质量打造品牌,以求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该公司日前获得了中国船级社颁发的世界首个船用产品无石棉认可证书,进一步证实了其研发实力与产品品质。过硬的产品质量也给该公司的船用电缆产品带来了大量回头客。
反之,那些质量没有保证的产品就会被市场抛弃。记者了解到,一家船配企业生产的一批锚绞机,几经检验均不合格,最终,该公司被造船企业列入了供应商“黑名单”,也就难以继续在造船界施展拳脚。
根据市场变化找准新定位,寻找新市场,是目前船配企业的另一重要任务。一家船配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该公司的出口市场几乎全部丢失,随后,公司及时调整策略,瞄准此前无暇顾及的国内市场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该公司正在忙于拓展武汉、江西等地市场,争取一些中小型船企的船配产品订单。“以前市场火爆,公司瞄准的是大企业、大订单,现在形势变了,即使是小订单也能给公司带来收益,可缓解‘订单荒’的难题。”该公司负责人表示。
业内专家建议,船配企业在争抢订单时,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打造精品,以过硬的质量和完善的售后服务赢得回头客;另一方面,要加强自主创新,用新产品抢占市场先机。此外,他们还大力呼吁政府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鼓励产、学、研合作开发,提升中国船配产品的档次,做到大型企业增强研发能力,能与日、韩船配企业同台竞技;小型企业专注于细分市场,做精、做专,实现错位竞争,促进行业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