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糖高宗”再发威 或推高7月CPI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05 20:21 来源: 中国联合商报

  ■CUBN记者 郭安丽 北京报道

  今年5月份以来“糖高宗”卷土重来,再发威力,致使有糖食品、饮料等再度提价。在刚刚过去的7月份,表现尤其猛烈。专家表示,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掀起7月CPI波澜。8月5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财政向市场投放数量20万吨的第七批国家储备糖,以期保证食糖市场供应,稳定价格。

  “糖高宗”实在“高”

  去年10月以来,全国白糖价格普涨,白砂糖价格曾一度创出历史新高。今年5月份以来,随着国际糖价节节攀升,全国各地白糖批发价再次飙升,“糖高宗”卷土重来,每吨超过了7500元。

  “从去年5月后,糖价突然进入一轮快速上涨通道,从4500元/吨的低位开始不断突破,进了10月突破历史最高点,达到每吨6000元的价格。现在更是维持在了超过每吨7500元的高位。”南宁鼎鸿糖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家良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8月4日上午,云南昆明制糖企业集团报价维持7520元/吨,中间商报价7500元/吨;广通、甸尾集团报价维持7490元/吨,商家报价维持7450-7460元/吨。而就在两天前的8月2日,云南糖网数据显示:昆明白糖批发价格创历史新高,报价达7500元/吨。但这几乎是在国内最低的行情报价。

  广西南宁集团在8月4日的白糖报价是7650元/吨,有商家报价7630-7650元/吨;柳州商家报价7600-7620元/吨,集团报价7640元/吨。

  早在8月2日,青岛、廊坊、义乌、天津、石家庄、重庆、南京、兰州、太原、青州、哈尔滨、长春、北京等地,白糖批发价均在7800元/吨以上运行。以青岛地区白砂糖为例,《中国联合商报》记者从中国糖网获悉,该地区现货价从2011年6月1日到7月28日涨幅达10%,7月29日白糖报价为7950元/吨,比2010年11月10日的历史新高7700元/吨时还高出250元/吨。

  据了解,糖价开始上升的势头始于2008年底。占国内食糖产量近70%的广西,食糖报价只有每吨2700多元,但随后几乎每个季度以每吨500元的价格上涨,连续突破每吨3000元、每吨4000元关口,直至2009年底突破每吨5000元大关,现在突破7500元大关。

  CPI又要“6”

  糖价不断走高,上演的“糖高宗”,致使不少以白糖为食品原料的下游企业如糕点、饮料、糖果等都受到影响,从而进行了价格调整。专家表示,这会直接导致CPI上涨,预计7月CPI会持续走高。国泰君安、路透社等机构预测7月CPI将达到6.3%。

  《中国联合商报》记者在北京朝阳区味多美连锁店实地走访时发现,从8月1日起,除生日蛋糕系列外,该公司的西点、面包、饼干等系列产品单价上涨了1至2元,产品平均涨幅在10%至20%。

  “原价8元6个的老婆饼上涨到9元6个,潜伏蓝莓面包由原价每个5元上涨到每个6元。其他一些蛋糕和散装饼干价格,也有一定幅度的上涨,只是不是很明显而已。”北京朝阳区武圣路分店的服务员小张向本报记者介绍到,公司下发通知解释涨价的原因是受糖类原材料市场价格上浮的影响。

  中秋节又即将来临,包括北京稻香村在内的主要生产厂家也都表示,受现在糖价上涨影响,今年的月饼价格上涨成定局。

  除了糕点行业外,受原料成本压力,饮料行业已开始变相提价。本报记者近日走访市场发现,多家饮料公司通过不同手段上调了饮料的价格,有的品牌是直接上调零售价,有的品牌则选择了隐性涨价,通过“瘦身”的方式达到涨价目的。

  本报记者在北京朝阳区几家超市走访时发现,葡萄口味美年达由600毫升降到了500毫升,每瓶的价格却涨了2毛;百事可乐清柠也由600毫升降到了500毫升,每瓶价格涨2毛;雪碧清爽柠檬由600毫升降到500毫升,每瓶价格涨1毛;可口可乐由600毫升降到500毫升,每瓶价格涨了1毛。

  路透社8月4日发表一份调查结果显示,接受路透社调查的22位分析师对中国7月CPI的预测中值为6.3%,预测区间为6.2%-6.7%。国泰君安也预测,受食品价格影响,7月CPI同比上涨6.3%,通胀创新高的概率下降。该报告指出,全年物价将维持前高后低的预期走势,预计全年CPI均值为5.2%。东北证券与国泰君安持相同观点,预期7月份同比涨幅在6.3%左右。

  中信证券预测则较为悲观,认为7月份CPI同比上涨将超过6月份的6.4%达到6.5%。吴证券则预期7月CPI同比上涨6.5%至6.7%之间。

  从分析报告可以看出,多数机构认为,受糖价高涨引发的食品价格调价,今年通胀压力必然会在六七月份见顶。

  国储“出手”

  面对处在历史高位运行的糖价,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财政部在8月5日,投放了数量20万吨的第七批国家储备糖,竞卖底价为4000元/吨(仓库提货价)。国家储备糖投放将通过华商储备商品管理中心电子网络系统公开竞卖,竞卖标的单位为300吨。

  此前,7月初国储已经投放25万吨白糖。根据对国储糖库存的跟踪情况,至此2009/2010榨季结转库存已经基本消耗殆尽,后期抛售的国储糖料为本榨季进口糖。业内人士分析,如果国储在9月再进行少量投放,今年将是一个供需紧平衡的榨季末期,同时也是一个低国储和工商业库存的榨季末期。

  抛储会不会对糖价上涨趋势造成打压?

  “据估计,2010/2011榨季供需缺口将达到200万吨左右,季节性涨势明显,再加上国际糖价高企导致食糖进口成本高于国内现货价格,导致无法依靠进口来弥补国内需求。”林家良向本报记者表示,本榨季全国食糖产量同比下降30余万吨,加上“中秋”、“国庆”食糖消费高峰临近,国储糖投放虽会对糖市产生一定影响,但预计影响不会太明显。

  卓创分析师王宝东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夏季是用糖高峰时期,每个月将有40万到50万吨的用糖缺口,预计糖价依然有上涨动力。

  另外,由于上半年持续低温,广西等地的糖料生长进度明显延后。柳州、崇左等产区甘蔗长势相对较差,植株明显弱于往年同期,市场普遍担忧新季开榨将推迟。

  近几年国内蔗区多在11月初开榨,上榨季广西地区自11月中旬开榨。如果本榨季糖料生长进度无法有效补回,广西、广东两地的开榨或要推迟到11月下旬,新糖陆续供应上市要到12月。这意味10—11月两个月市场将以消化库存为主,这势必导致国内市场出现阶段性的供不应求,糖价会依旧“高烧不退”。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