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城市营销应摆脱狭隘视野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06 01:37 来源: 中国经营报

  裴钰

  据深圳海关预计,深圳举办大运会,70%外国运动员及官员将从香港入深,大量境外游客也会经香港入深。内地游客观看大运会比赛,其中绝大多数人从深圳过关,赴港旅游购物,大运会商机实为深港两地共有,但这只是想象。据笔者调研发现,近年来,对深港融合的一面宣传过多,对深港恶性竞争的趋势关注不够。城市营销与区域营销尚未融会贯通,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即非但没有推动城市群协调发展,反而激化了城市经济恶性的同质竞争。

  2003年1月27日零时,深圳皇岗口岸旅检实行24小时通关,成为国内第一个全天候通关的口岸,深港经济一体化由此开端。8年来,深港融合的程度有三:由过去的单向转变为双向开放;香港由被动参与转变为主动参与,在产业布局、城市功能、口岸作用、基础设施等领域,两地政府开始进行日常对话和一体规划;由过去的民间经济往来,转变为由政府推动、制度主导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多元往来。

  但深港合作也存在越来越多的问题,有四个不尽如人意的方面,第一,深圳国际化,香港内地化。深圳转型为国际化城市,而香港由于经济结构转型较为艰难,港府的重心变为大力寻求中央政府的特殊优惠,向国家争优惠、争扶持、争政策,香港越来越依赖“政策特殊化”。第二,CEPA(《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只有市场流通的统一安排,而没有市场规则的统一安排;只有产品市场的一体化,却没有要素市场的一体化;只能促进功能性的沟通,却无法解决体制上的衔接,CEPA指向整个中国内地,长三角和珠三角,上海、广州和深圳等地都在激烈博弈CEPA的先期效益。第三,两地政府合作困难较大,深圳政府部门深度介入经济运行,香港重要的经济领域多为按照商业原则运作的公营机构,独立于政府系统之外,如证监会、房委会、金管局等。深圳政府如何与香港这些半官方色彩的机构进行合作,这种制度上的细节探索,尤为重要。第四,过分重视产业协作,而忽视公用事业的协调。两地在地铁、水、电、煤气等公用事业的合作,既非单一的私人投资,也非两地政府部门的直接合作,需要全新的合作模式,较为成功的个案是深港地铁,以及机管局和深圳机场的股权合作,今后两地的公共服务合作应走向普遍化、制度化。

  携手香港,已经身处城市化最高层,深圳的明天不是回归到“试验田”、“开放窗口”,而是完全融入深港一体化,加速世界城市建设。其实,目前真正的要害问题是,如何在“一国两制”的制度安排下,推动深港成立协调发展委员会,可下设常设机构,分设金融、高科技、物流、旅游专业组,将两地四大产业的合作与衔接,从规划的白纸转变为机构设置,通过专业组来协调两地不同制度、不同法规、不同政策,总结出成熟的合作方案,通过秘书处上报两地相关部门,若超出地方政府权限,则呈报中央政府决策,这就比“联席会议”的形式更加制度化,更加切实有效。

  粤港合作最具可操作性的中心就是深港合作,深圳城市治理的中心应该及时转变为府际管理,即深港之间的“复合行政”,两制一城,同城两极。

  城市营销有时是区域营销,应该把握区域发展的前瞻趋势,即使立足于单一城市体,也必须摆脱狭隘视野,引领整体城市群的协调前行,到2030年前后,“两制一城”的深港及其周边地区,形成类似东京大都市圈那样的世界城市群。京、沪、港深三大“世界城市”的营销竞争,本质上是区域都市群(京津、沪宁杭、港深)的整体竞争,京沪的宣传嗓门更大,港深演变的趋势更好。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