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咋变成一只易碎的瓷瓶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06 01:38 来源: 中国经营报石述思
受CCTV文化正午栏目邀请,去谈故宫,关于最近频发的事故。
前几天还在另一节目里夸故宫的房子建得好。按说,在万恶的封建社会,劳动人民天天被统治阶级压榨,为他们盖房子应该往豆腐渣方向努力,没成想建成了屹立数百年的奇伟建筑杰作,连下水系统都那么实诚。不像新社会那按抵御一年几遇洪涝灾害胡乱修的管道,下点雨就将号称国际化的北京给变成海。
按说有这么牢靠的宫墙护佑,故宫的同志们应该珍惜,为这个首屈一指的文物保护单位争光。谁料连出荒唐事——先是毛贼轻松盗走展出文物,再就是给破案的警察送了一面有错别字、疑似诽谤人家的锦旗,后由于将宫殿变会所被CCTV主持人芮成钢带着网友狂批。好不热闹。
幸好郭美美看不下去了,便在网上炫富,成功地将大家的视线转移到了红十字会身上,后来又有假洋鬼子家具达芬奇、被遣返的走私犯赖昌星帮忙,故宫终获消停。
谁料又爆出科研人员毁掉国家一级文物的恶心事。成功地将媒体的注意力再度集中到自己身上,有些自作孽不可活的意思。
被毁的一级文物是宋代哥窑代表作品青釉葵瓣口盘,由于科研人员的错误操作,从一个变成了六瓣。
表面上看,这暴露出操作者责任心不强、工作不细心等问题,而且一个人操作也违反了相关规定,背后也暴露出故宫存在着相当程度的管理混乱。
全国人民去趟故宫不容易,不仅要支付昂贵的门票,还不能尽览所有馆藏的宝贝,连续出了这么多事,自然对管理者的能力产生了怀疑,进而展开严厉声讨。
按理说,世界各大博物馆几乎都出过这样那样的问题,以巴黎卢浮宫为例,连镇馆之宝——达·芬奇不朽名画《蒙娜丽莎》都被偷过,而且以商养博也是国际惯例,卢浮宫里各类商店云集,也没像故宫开个星巴克就被公众当成美帝文化入侵那样痛斥。
不同的是,故宫总是在出事后身陷被动挨打——远不如国外博物馆主动坦诚公开。
所谓态度决定一切。不断留下隐瞒真相的恶劣印象后,公众逐步失去了对故宫管理者的信任和耐心。
愤怒和怀疑的浪潮将其逼至百口莫辩的墙脚。
表面看是故宫方危机公关能力的低下,总是用更大的错误来解决上一次错误。其积累的声誉逐步透支,在舆论面前,整个庞大的系统变成了那只易碎的宋代哥窑瓷瓶,显得不堪一击。
说故宫的所有管理者都失去了对国宝的敬畏之心,显然过于武断。核心的症结也不在管理缺陷和部分员工的素质。
众所周知,故宫是文化部下属的副部级事业单位,享受全额财政拨款。整个管理体制以行政化为主导构建,本身就与公众之间竖立着一座天然的高墙,除了有关部门,没有人清晰地知道那里的管理系统如何运行。
即使出了问题,按照正常程序也会在系统内解决,而缺乏应对公众和媒介的经验,平时即使发生接触,也无非像政府机关一样,去宣示自己在为人民保护文物方面做出了多么巨大的贡献。
尽管中国目前有关于文物事故处理的相关法规,也有《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约束,但结合当前权大于法的沉疴严重,故宫也缺乏主动与公众沟通的动力和能力。
于是,在信息严重不对称的背景下:故宫在暗箱之中进行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善后,公众在不知情的状态下进行着最坏结果的猜测。循环往复且永无交集。
在过去漫长的岁月中,故宫属于皇权,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公共文化场所地位,但由于落后的管理体制,改革开放33年后依旧没有真正属于公众。
有人说,故宫弄碎的不只是一个宋代的盘子,而是现代社会应有的开放与文明。
所幸现在社会管理创新大步突进,事业单位改革全面提速,都为故宫真正回归人民怀抱提供了绝佳的机遇。只有在此基础上,健全内部制度,实现科学管理,重塑公众信任才有了操作的可能。
否则,事故不断的故宫要想走出困境,只有一条出路:所有人都是故宫的脊梁,打死也不自揭家丑,可惜深喉又不断涌现——缺乏监督约束的权力只会导致内耗频仍,家丑四溢。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士
画外
近日,由网友曝出的国家一级文物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在故宫博物院内损坏事件得到证实。其实文物早在7月初就已被损坏,故宫博物院一直未向社会公开,也没有上报有关部门。从文物被盗到锦旗上的错字,从建福宫“会所门”再到今天隐瞒打碎文物,故宫丑闻不断,引发了社会对其运行制度的广泛质疑。